经小肠系膜穿Foley管排列小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粘连是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93.3%的患者有明确手术史[1].处理棘手,容易复发,特别是反复粘连者.预防和治疗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1977年7月至2004年7月,我们应用经小肠系膜穿Foley管排列小肠的方法[2]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南方医科大学(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卿三华教授不幸于2006年8月10日在广州逝世,终年51岁。
期刊
患者,女性, 86岁.因右上腹部疼痛 10余天于 2005年 10月 13日入院.患者 1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和隐痛,为持续性疼痛,向季肋部、腰背部放射,并在进食后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多为傍晚时呕吐,呕吐物为草绿色胃内容物,一次呕吐量约 1500~ 2000 ml,吐后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软,右上腹部隆起,可触及约 16 cm× 10 cm、质地中等伴有囊性感
期刊
编者按为了提高我国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规范化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为此,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近期拟定了"中下段直肠癌外科治疗规范 (草案 )".现我刊予以全文刊载供全国胃肠外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并请在应用过程中提出修改、补充意见,使之更加完善.全文共分两部分, 2005年 1期已刊登了第一部分,此期刊登 3个附件,即结直肠癌病理取材要点、全直肠系膜切除标准和 TME应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究痔组织弹性纤维的病理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痔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对比研究24例Ⅲ度痔患者的正常肛垫和痔两种组织内弹性纤维和MVD的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种亚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痔组织存在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相对正常肛垫组织间的
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畸形,与中肠的发育不良有关.其病理类型复杂,尤其是成人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 [1].我院从 1995年 1月至 2004年 1月收治 7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症,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2 cm以内,有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先进行放、化疗.腹部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肛提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 cm.肛门手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