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分析从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于瑞金医院外科收治的SAP病人,对其中初次在该院手术的90例病人进行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别对FAP手术病人及非暴发性SAP手术病人进行关于手术效果的分析.结果 SAP手术病人存活率为81.11%,其中FAP手术病人存活率为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当日脏器功能障碍程度对所有SAP病人的手术疗效影响大.对于FAP病人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发病2周内行手术治疗比2周后手术疗效好;相反,非暴发性SAP病人则在发病2周后行手术治疗比2周内行手术疗效好.结论 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是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FAP病人主要根据脏器功能障碍及腹内高压的发展趋势决定,最佳时机一般在发病两周内;而非暴发性SAP病人中,主要根据胰腺坏死感染及胰腺坏死相关的脏器功能障碍,最佳时机一般在发病两周后。

其他文献
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pancreaticobiliaryductal union,APBDU)时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过长的共同通道,胆汁和胰液互流,引起多种胰胆系统病变.APBDU胆管癌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且发生年龄也比正常人提前.尽管对APBDU进行了大量研究,其机制还未完全明了.以往的研究大多限于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已有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的生理解剖结构有较大差异~([1])。
期刊
激素作为肝脏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已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几年来,随着新的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出现以及激素的长期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如感染、抵抗力降低、肿瘤复发等,激素的应用正在逐渐减少,甚至不用[1,2]。
期刊
笔者对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后,伴乳头炎性狭窄或胆总管残余结石者,在经ERCP途径胆管插管失败后,采用经T管插入导丝引导十二指肠镜插管、EST和(或)取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生存素(survivi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成员,仅特异性地表达于肿瘤组织。
期刊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理想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报道采用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术治疗肝包虫病,收到良好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诊断局部进展期胰头癌侵犯胰周大血管在胰头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92例横断面CT检查疑似局部进展期的胰头痛病人,术前均进行了sCTA检查,评价胰头癌侵犯血管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分级,采取不同的术中探查方式和术式.结果 45例胰头癌病人SMV/PV受侵2级以下,施行了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受侵1~2级的12例术中探查证实肿瘤与血管之间是粘连和慢性炎症表现.1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随着移植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器官灌注与保存及HLA配型的不断完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对解决移植物排斥反应、延长生存时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多种器官移植的蓬勃发展;目前虽然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未减少,而且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乃至终生应用,除了经济负担之外,过度
期刊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脏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
期刊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第十二届中华肝胆胰脾外科专业学术论坛,以“追踪前沿、贴近临床、面向一线”为准则,为促进学术繁荣,提高诊治水平服务。新一届“论坛”将围绕当前肝胆胰脾外科面临的“热点”、“难点”讨论和争鸣。除专题演讲外,“论坛”将选集同道们共同关心的学术课题,开展“陪审团式”的圆桌讨论,内外科参与由“坛主”主持,讨论、辩论、争论……各抒所见,提出问题,对比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