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在路上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垮掉派”作家凯鲁亚克的一本《在路上》,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姿态记录了回肠荡气的不羁青春,而如今的“民谣在路上”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像是对那个遥远又令人向往的时代的一个回应。
  2011年12月4日晚,刚刚结束了广州站巡演的民谣歌手们搭机返回北京。由于华北大雾,航班备降武汉机场,到处是被延误的人群和烦躁抱怨。彼时也在等待中的马条、沈庆、川子、口琴小彭,干脆就地拿出乐器,现场来了个即兴的小型演出,“我们今生有缘在路上/只要我们彼此永不忘/朋友啊让我们一起牢牢铭记呀/别在乎那一些忧和伤……”(川子·《今生缘》)
  用“民谣在路上”的发起人之一、十三月唱片CEO卢中强的话来说,当时“天河机场一下子演炸了”,年轻人都围上来一起参与合唱,“那种坏气场瞬间变成好气场,之前大家都在那吵架,要求住好酒店,要求赔偿”。马条乐队的鼓手齐迹在微博上开玩笑说:“飞机迫降武汉,‘民谣在路上’首开‘民航延误专场’。”
  在卢中强的眼里,这正是“在路上”的意义—让民谣变成生活方式的一种。
  这场跨度极广的“民谣在路上”活动,缘起于卢中强、王小山、“榕树下”总裁张恩超三个老朋友的一次喝酒聊天。那是2010年春天,老朋友中午碰头,一直喝到夜里两点,120个空啤酒瓶摆在一边—事情就这么聊定了。三个已然人到中年的老男人,彼此心中充满了一股类似理想主义式的青春激情。
  让音乐回到现场
  2007年,卢中强签约了歌手谢天笑,当时想为他设计一辆演出车,11米长,打开是一个将近50平方米的舞台,可以进公园、进草坪流动演出,演出形式随意而轻松。卢中强找到北京特种车辆制造厂,付了定金,开始设计这个车,把国外的一些演出车图形拿回来仔细研究,甚至着手联系公园。可操作起来却发现很难,在各地演出报批程序复杂,进草坪场地演出也审核苛刻。事情卡在了半途。
  做巡演始终是卢中强心里的一个情结。他制作、发行过万晓利、苏阳、谢天笑、小宋佳、山人乐队、川子、马条、钟立风、杨嘉松等歌手专辑,这些年来一直专注于摇滚、民谣的音乐领域。“那个时候我总在想,签了这么多人,其实在北京没法演,每次台上一看70%都是熟人,演来演去都是一帮人,像朋友聚会,挺没劲的。”而与此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一些livehouse渐渐在成长,只是民谣演出多在酒吧,巡演还没有大规模地进入剧场、音乐厅。
  但是“民谣在路上”甫一开始,无疑还是一场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2010年4月23日开始的首演,定了青岛、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广州和深圳几个城市一条线,演到后来发现特别辛苦。在livehouse举办的民谣现场演出,单张票价很难突破一百,“我们在上海的‘MAO’这样的地方去演,一千人的场地,票全卖完了也才10万块钱,但是我们一出动差不多就是30人的阵容。”
  为节省开支,“在路上”去比较近的地方都坐火车,坐飞机也尽量选红眼航班。因为每场演出还带着自己的乐队等全套人马,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开始基本上是做一场赔一场。”
  卢中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榕树下’拿了40万出来,我们‘十三月’拿了50多万,争取把这个品牌做起来。5个月以后,在演了差不多10场以后,这个钱基本上就已经消耗完了。我们也有过犹豫,要不要继续下去,小山说再赔下去怎么办?我感觉这个事应该有戏,来看演出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宣传又做得不错,这个品牌有可能走得特别好,包括歌手发了片以后,宣传也能比较持续地落地了。”
  他们打算再撑5场看看。随着“民谣在路上”在更多城市的巡演,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商务伙伴慢慢地进来了。到深圳站时,已经找到了6个愿意合作的商家。到成都时,卢中强已经接到了全国20场的邀约。2011年1月1日,“民谣在路上”上海站的那场演出票房达到最高,票价也上去了,商务伙伴也开始多了。
  一盘死棋走到活棋,用了5场的时间。加上十三月将推出的民谣歌手小剧场音乐话剧,2012年“民谣在路上”的演出会达到100到120场,民谣已经可以盈利了。用卢中强的话来说,“让艺术家们也有可能奔小康了”。
  最好的都是在路上
  “我们那一代民谣与现在民谣的区别在于,我们那时觉得自己是好时代的坏孩子,而现在他们觉得自己是好孩子。”高晓松在出席北京首演时,对新一代民谣歌手作出如此评价。
  只要时间允许,三个发起人基本上全程都跟随演出团队。卢中强觉得最好玩的不是演出本身,而是在一路上。如同“武汉机场事件”这样“好玩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去长沙演出,火车上一节车厢几乎全是自己人,车开以后就开始喝酒,边喝边演,唱到下车的时候,所有的乘务员都依依不舍,彼此意犹未尽。
  卢中强试图还原在路上时的情景,“每一站都会有很多朋友跟着我们,有诗人、媒体人,也有一些纯粹特别喜欢也一直支持帮助我们的人,他们一路上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无论是他们在自己的自媒体上推广,还是给我们提供商务机会的可能。”
  以巡演的主要形式的“民谣在路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人气,民谣再度变得活跃起来。演出阵容囊括了老狼、沈庆、叶蓓、卢庚戌、万晓利、周云蓬、川子、马条、钟立风等二十多位老中青三代民谣音乐人。他们一路上也发掘了一些新人并让其加入演出,比如上海巡演时的“琴侠”周朝、长沙演出时的刘彩星、杭州的朱七,几乎每一站都会找到一个新人。
  发起者都是资深媒体人士,有很好的人脉,恰恰在这个时候又碰到了微博的一个爆发期,而且通过微博,宣传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这两者是“民谣在路上”品牌能够做起来的决定性因素。而把音乐家打包在一起演出,“方向的正确性也促成了这个事情有了越来越良性的发展。”
  卢中强一直觉得中国的现场演出缺好产品,“我们什么都是宏大,大家身处一个急功近利到处追求成功学的时代,我觉得缺少一些小而落地的东西。在互联网上什么信息都可以看到,其实大家的分辨力和审美反而都提高了,你只要把东西做好了,做小一点,内容够好,它的生存就会没问题。”
  民谣在复兴
  曾经有人把“民谣在路上”称为“民谣复兴运动”,这个名号听上去似乎有些宏大,不过在卢中强看来,相比于日渐式微的实体唱片,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现场演出都将会是很大的一块,民谣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值得他们这样的音乐人花工夫。
  相比于摇滚乐,民谣更直达,也没有那么多细分,很多民谣音乐家单凭一己之力也可以把一张唱片做好。“民谣这几年的成长非常快,而且这个速度是一枝独秀的,它已经超过摇滚乐了。民谣现在有这么多好乐队,而且通过豆瓣网,民谣又有了一次真正的爆发。”
  内地华语歌坛曾经经历过几个繁荣时期,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校园民谣,还是“魔岩三杰”、“鲍家街43号”时期等等,原创的力量非常丰富。“现在看起来我们其实是被渠道击垮了,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的盗版,把唱片业的最后一点盈利模式给彻底击垮了,仅有的一些精英流失得非常快,创造力变得很差。”所以,尽管“民谣在路上”品牌的起色非常好,但归根结底,这还都是一个权宜之计,一个关乎生存的权宜之计。
  “民谣在路上”在2011年一共演了47场,跨越了二十多个城市,收益基本持平,没有太大的盈利。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两天,“在路上”有机会获得一个很大的冠名,但是卢中强不希望这样去做,他希望能够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希望选择的商务合作伙伴跟活动的气质比较匹配,植入的方式也可以灵活一些。“我最不能容忍是在舞台上一个大冠名商的LOGO直接竖在后面,然后领导上来说说话,现场做一些特别傻的互动。”
  新一年的“在路上”演唱已经在南京开始开唱,1月初始就已经签了31场的演出合同,而去年的这个时候仅仅还是几场。
  卢中强希望未来3年“民谣在路上”能够向更多的中国二三线、三四线城市进发,变得更加丰富,无论是户外的小型音乐节还是在大型的体育馆、接地气的livehouse,或者加油站也好、小酒馆也好,都可以随性演出。
  “‘民谣在路上’不应该是一个特别大的品牌,它的未来应该是无所不在,离每一个喜欢民谣的人都很近,是唾手可及的。它能够带动的依然是理想主义……”
其他文献
20年,对于西方企业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民营企业,  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却已算得上是骨灰级的历史。冯仑和万通,从1991年到2011年,在跌宕起伏、  吐故纳新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一起坚守了整整20年。这其中的不易不言自明。  但更不易的还包括同冯仑一起创造万通的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王启富、刘军。尽管已经走在了属于各自的路上,但每一条路都没有成为死路而是收获了各自的精彩。冯
期刊
意大利时装有三好:印花、色彩和剪裁,意大利品牌ETRO家族的成员,几乎个个都有一手设计印花的好本事。家族中的小女儿维罗妮卡·艾特罗(Veronica Etro)最近来到北京,为你详述两代人的印花故事。    在柏悦酒店67层举办的旗舰店开业大party上,Etro的热烈气质无处不在,所有人身上都满是印花和图腾,橙色与紫色相间的地毯和席间所用的各种装饰物都出自其旗下家居品牌。第一次来到北京的维罗妮卡
期刊
端着由罐头瓶“升级”的茶杯,戴着黑色的帽子,穿着宽松的普通深色大衣,  哼着歌走进人艺一楼的排练厅,和一起排练新戏《伊凡诺夫》的年轻人讨论着过一阵去哪个滑雪场滑雪、生动地给人模仿邻居家告状的小孩—这,就是我们亲眼所见的濮存昕。   他说,现在只要一走进排练厅开始排练,自己就高兴极了,因为那是一个纯粹的地方,没有要不要辞去副院长头衔的纠结,没有关乎名和利的打扰,还能在角色中有所领悟朝着活明白的
期刊
巴里摩尔家族,代表着“子承父业”在好莱坞的巨大成功。2012年,36岁的德鲁有四部影片排队上映,同时即将第三次步入婚姻殿堂。聚光灯下30年,甜蜜外表的背后,她的任性妄为众所周知,更令人后退三尺。毒品与性,年轻与冲动,她展示的是拿得起与放得下、沉溺之后仍可重生的传奇。    天之骄女  许多观众并不知道在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E.T.》里看到的被E.T.亲吻的小女孩歌蒂,便是日后在《霹雳娇娃》里和卡梅
期刊
作为一位香港人,有时候也不知怎么面对发生在香港的傻事。身边人说我永远像没有根一样的人,对香港发生的事往往不闻不问,但事实上当你看得多到见惯不怪的地步时,再发生什么你也已经感觉麻木,最后真不明白大家对什么事情都那么激动,老实说很难理解。  相信不少人也知道最近在香港发生了一件时尚界大事,D&G不准港人拍摄店铺橱窗引发公愤,顿时成为报纸头条和网络热话。一时间群众反D&G的情绪立即高涨,钟情潮文化的香港
期刊
眼前的陈数,颈项修长,眼角眉梢间恬淡和坚毅并存。生于湖北,却有着海派女子无懈可击的精致,一件旗袍就让人觉得风华绝代。这个被公认为在荧屏上穿旗袍最美的女人,婉约如一枝梨花,在30岁后兀自绽放在娱乐圈。    某天,陈数开车驶过长虹桥,在六里屯等红绿灯时,车子停在了东方歌舞团的宿舍门口。陈数抬眼端详着那几栋楼,12年前,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她面前,告诉她可以拥有这样一套房子,她没要,而是选择了离开。“我
期刊
2012年的农历新年中,恋战的尚敬决定走出武林攒一个饭局,而在这个饭局里还有许多小局,有点悬疑,有些情感,还有动作,还要时尚。而从没演过喜剧的莫小棋,则是饭局里最辣的那一盘作料。但这两个制造饭局的人都明白,饭局中,重要的不是饭而是局,因此,再眼花缭乱的人物和元素最后都是为了这个局服务,这不仅是电影,生活中也是如此。    饭局的背后  一个在电影中攒饭局的人,一个在电影中出现在饭局中的人,谈起现实
期刊
蓝天野身子硬朗。在室外拍照的时候,工作人员一直害怕他受风着凉,他却毫不在意。2011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三次个人画展;在阔别戏剧舞台19年之后,又参演了北京人艺大戏《家》。他自己却说,这两件事儿都是计划之外的。好多原本想做的事儿,还没来得及做。    阴差阳错  人生的路会沿着怎样的轨迹走,谁都难说会始终不离既定的路标,总会有些难以预料的转弯。以前说起我为什么没有继续在北平艺专学画,而
期刊
白先勇为什么爱昆曲?他说,纯是因为美。  曲词美,身段美,唱腔美,造型美。  在他眼中,昆曲这五百年前就已诞生的古老艺术,  恰有年轻人可以感知的魅力。  200场《牡丹亭》,圆了他的昆曲梦。  “白先勇总也不老”,套用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开头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  作家白先勇从不接受采访,“写作的人,用作品说话就可以了。”作为“昆曲义工”,他则不得不以最    大的耐心和精力去面对公众
期刊
大概很多人都读过或听说过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也大概有很多人读过或听过安徒生《皇帝的新装》。1月15日,一个叫麦田的评论者在其博客上贴出文章《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拉开了2012年首场最引人注目的角色定位战:究竟谁是充满凶险的“麦田”,谁是为了不让孩子掉入凶险麦田的“守望者”,谁是虚假的“皇帝新衣”,谁是揭开皇帝新衣真相的“勇敢儿童”?  麦田的《人造韩寒》一文称,韩寒之偶像,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