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游在《幽居初夏》中有诗:“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毋庸置疑,这首诗是写夏日雨后田野风光的。河溪之水满溢的时候才会有鹭鸟飞下来嬉戏;绿草幽深的地方才会有不间断的蛙鸣。在这里,陆游有意无意说明了空间对万事万物的意义,而将这两句置于课堂教学之上也一语中的。课堂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目光聚集于此,他们在这无限的区域里开疆拓野,建立自己的学习天地。在此空间中,他们摆脱课堂夹板的束缚,其心境是自由的,在这种心境的带动下,他们亦能获得超乎平常既多又胜的东西。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众矢之的”,来谈其空间的拓广、拓深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空间;拓广;拓深;学生学习有效性
  为了说明课堂空间拓广、拓深的意义,我们且在这里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学生就如同一株根茎硕茂的盆花,其扎根所拥有的土壤空间也是其中一个决定花势的原因。花根拥有的空间越广越深,它的根须越得伸展,越不受妨碍吸收营养,作为传输神经,根须将吸收的营养源源不断的传给每一枝每一叶,其花也必然开美开盛。同理,学生扎根课堂,课堂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所以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尽量拓展课堂空间,使其达广达深,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这一学习的天地。
  一、人文介入,使课堂拓广、拓深
  《后汉书·公孙瓒传论》中提到“人文”一词,李贤注:“人文犹人事也”,“人事”即人间世事。对于人间世事来说它就像一个象征性符号,虽然离自己仿若很远,但是总能像一面镜子一样,光照我身。具体来说,人间世事中的人象征着人间世事之外的一些人,它的指涉性,予这些涉身之外的人以感悟、警醒、洞明。而且,人间世事介入我们的人生兼内心,有意无意使我们的视野、心境、思维扩展开来,我们的精神空间得到空前的开疆辟土。粗略的看,这似乎与数学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一般人认为数学这门学科是理科性质的,它注重有关“数”的一切概念,而那些感性的人文性东西不作为考查内容,无登数学大雅之堂。于是数学只在理性的一隅之地展开,学生在与数单一的沟通中渐渐失去兴趣,感到乏累。教师目光的狭隘性让数学教学变得乏味,失去自身本来具有的丰富可能性。但其实,理性化的数是可以与感性化的人文相结合的,学生在这种相结合的情况下感受到数学教学空间的拓展,看到数学的丰富性,不会感到一项项不同的数的压抑感。并乐于投入其中。所以教师应让人文介入数学课堂,扩展数学课堂空间的容量,让其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心境。
  例如在学习比0小的数的时候,教师可将具有人文色彩的小故事渗透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可爱性,从而拉近学生与偏于理性化的数学知识的距离。“比0小的数”这一知识点要以0作为参照物,所以这则具有人文色彩的小故事需以0作为起始点来诉说。“大约是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欧洲的数学家使用罗马数字,这种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表示不同的数字的。所以他们并不使用0,甚至不知道有0这一数字的存在。后来,罗马帝国的一位学者从印度计数法里发现0这一数字符号,而且它发现有了0,数学运算较以往容易多了。这件事不胫而走,被罗马教皇得知,他大怒,认为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的字典里没有0这个数,如果谁将其引进,就是对上帝的亵渎。于是这位学者被抓,还被施以重刑。但尽管如此,欧洲的数学家们仍然不顾禁令,用0创造出许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罗马数字被淘汰,0被欧洲广泛使用。其中,用0创造出的数学上的贡献也包括“比0小的数”这一知识点。在讲解完故事之后,教师再循序渐进:“我们知道0的故事,那么比0小的数又是如何从这故事中走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比0小的数。这一人文知识的渗入,增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这样一个被拓展的课堂空间里,学生更积极参与。
  二、学科介入,使课堂拓广、拓深
  我们生活的世界被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笼盖,知识间、各学科间横竖错交建立网构。于是,在揭开一个问题谜底的同时又必定牵引出其他的问题,在涉入一个学科领域的同时,涂着各种色彩的知识又接踵而来。这种知识的连续性让我们洞察到知识间所产生的密切联系。就如写文章一样,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引经据典、通古达今,甚至是涉猎其他领域取字摘句,以便深镌主题。所以为文者通常知史、通哲、懂诗。可以说,其他学科的介入拓展了、丰富了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所要表达的内容受多学科的支撑也更能让我们有所信服,至此,我们在脑海兼具内心形成如混凝土一样的知识框架,其密实性、稳固性是旁人用任何坚硬的武器都无法破坏的。关于数学教学课堂也是如此,教师要凿开数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隔断,尽量使其他学科介入课堂教学,拓展课堂空间,丰富教学内容。让其他学科做数学知识的支撑架,为数学进行完美的塑形,从而使学生眼球一亮,更乐于投入学习之中。
  例如在进行对称图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涉猎关于建筑学科上的知识,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让学生在了解建筑物对称性的特点、美观程度的基础上,间接形象地对对称图形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换句话说,教师利用建筑学知识来支撑对称图形特点、性质等知识在学生大脑的建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播放一些有关对称平衡的建筑的图片,如:中国的四合院、天安门、天坛、太和殿;法国的凯旋门;印度的泰姬陵等等,并说
  (下转第30页)
  (上接第29页)
  明它们的建筑特点。如泰姬陵,它建于十七世纪,是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纪念爱妃阿姬曼·巴奴不惜动用数万计工人所造。皇陵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其上下左右都平衡对称,在主体建筑两旁各设计一座清真寺,两座清真寺兴建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持泰姬陵本身的平衡对称美的效果。在对一系列对称建筑观赏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对称性是在建筑物的重力感、力的传递与支撑的关系表达出来的。这时,学生间接形象对对称图形又有了一番不同的认识。   三、经验介入,使课堂拓广、拓深
  经验如同是从生活的海绵中挤出的水分,点滴的积累就可汇聚成储存在我们头脑中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积累的先验认识。可以说,经验和认识之间有时毫不礼让,或是先有经验,然后有认识;或是先有认识,而后有经验。当经验先于认识的时候,这一经验通常是无意识形成的,我们通过敲击、呼唤才能将它唤醒成为指导我们去认识的路标。后者则相反,其经验是在对一项事物有了认识,并通过实践逐渐形成的。本文提到的是前者。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唤醒潜藏在生活及学生意识里的经验,并使这样的经验介入课堂,拓展课堂空间,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记忆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如“统计图的选用”这项知识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先验介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电视上我们都会看到不同种类的统计图,你们能试着列举一些吗?并将它们画在黑板上。”这时,学生就会挖掘头脑中储存起来的生活图像,这些图像被记忆唤醒。于是学生争先恐后的列举:圆饼形、柱形图、条形图。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当然,这三种统计图是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同学很容易在先验的牵引下列举出来。但生活不常见的,学生却缄口不谈,这时,教师要予以补充:散点图、折线图、面积图、股市图。可以说,学生先验的介入,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积极的参与也使得教学升温,课堂空间走向开放。
  总结:
  有诗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实现人文介入、学科介入、经验介入,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课堂学习空间,让学生摆脱束缚,更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数学知识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吕小利.初中数学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1期
  [2]崔丽娟.由一堂初中数学课引发的沉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3期
  [3]钱芳.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数学之友,2011(03)
  [4]陈国元.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5]蔡海滨.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6]闫秀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 2010(35)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浒浦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前三分钟演讲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引入课堂,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课前三分钟演讲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上的实践活动及经验总结。  【关键词】三分钟演讲;提升;写作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
期刊
【摘 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探索感悟音乐,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而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有效参与可以是动一动、唱一唱、画一画、想一想等。  【关键词】音乐;欣赏;动一动;唱一唱;画一画;想一想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环节或学生的许多想法、回答不是我们教师预想或预设的,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之中。我们该怎么办?本文就初中科学教学的实际,怎样处理课堂上一些生成性的资源作一些示例,为广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关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预成;生成性教学  一、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  “生成”(becoming)的
期刊
【摘 要】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期刊
【摘 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情感上感受到爱,从心里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关键词】教育活动;批评指正;乐于接受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爱学生是基础、是本质,爱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教学成效也无所建树,但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教育工作提出了全面的改革要求。首先教师应创新教学理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为手段,尝试在练习活动与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地探究,在开展素质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成效。  【关键词】创新;初中美术;新课程  初中美术教师应重视美术教学的意义,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在
期刊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
期刊
【摘 要】在开展每一单元的教学前,我们都要事先做足功夫,从兴趣的角度入手,在唤醒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延伸教学,这样无疑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从趣味情景、趣味问题、趣味作业三方面入手分析,继而挖掘出兴趣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兴趣激发;促进意义  由于高中数学难度偏高,且逻辑性和抽象性都很强,再加上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僵硬,无法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久而久之,学
期刊
《初中新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问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机会,继而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全面地把握知识与技能,并获得广泛的科学学习经验。”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科学教师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认为提问就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做出正确解答。这种提问方式不但机械性强,而且很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函数模型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函数模型对解决学生在数学函数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高中函数概念和初等函数方面的教学策略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即以“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学;函数概念;策略;基本初等函数  一、前言  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在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