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dsa4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目前学术界对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的贡献以及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与理论贡献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中,周恩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目前对于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的研究,主要着眼点在三个方面,第一,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端的关系。第二,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的贡献。第三,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与实践及其影响。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这方面研究的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方针指导。
  一、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雏形
  周恩来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批人,学者基本认为,尽管当时的情况非常的特殊,周恩来开始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并且作为中国最早和最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之一;就最开始的时候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为在中国革命中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关于周恩来在何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有学者认为:“是在其留学日本期间,于日本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十月革命的介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比如阅读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约翰·里德的《震动环球的十日》、界利彦创办的《新社会》杂志等,令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也有学者认为:“其从中学时期阅读进步刊物《新青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逐渐走上革命的道路。”[2]但不论何种说法,都认同周恩来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已了解马克思主义,在1920至1924年的留学欧洲期间,周恩来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地调研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核心理论,并最终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3]
  二、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深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所指出的概念,这并不是某一个领导人一时的灵感闪现或登高一呼的产物,而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群体长期探索、自觉追求的结果,周恩来是这个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之一。[4]
  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主要有,第一,理论上集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1922年8月16日,他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少年》撰写的《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文中明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共产主义能使这个责任无国界无种界地放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也只有他能使中国民族得列于人类中间彼此一视同仁。”[5]表明马克思主义可以指导中国革命。第二,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周恩来曾因学生运动于1920年遭到逮捕,被移送检查厅后,仍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分五次演讲,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无所畏惧。[6]第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他还多次指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将,马列主义与我国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更好的结合。[7]
  三、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理论
  周恩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状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对于周恩来思想,学者们在研究中主要注重了五个方面,包括统战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党建思想和外交思想。其理解如下:
  (一)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统战思想
  学者们普遍认为周恩来的统一战线思想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个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认为“任何被压迫阶级的要求都超不出打倒他们共同的敌人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半封建势力以图政治上经济上的民主解放。质言之,就是要求一个民主政纲的实现。”因此,必须“团结各派民主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农阶级以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向共同的敌人进攻”[8]。而于抗战时期,他总结出了“中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就是复杂”,并且在不同时期复杂性程度不同,还和中国具体实际密切相关。他在总结国共二次合作的经验时,对于统一战线的这个特点——复杂性,又进一步阐明:“在革命发展过程中,由于敌我关系和斗争营垒时常发生变化,形势时常变动,所以统一战线的问题就复杂。”[9]
  (二)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济思想
  在经济思想方面,有学者认为:“周恩来的贡献在于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理论,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见地深刻,呈现出不同的层次,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路线和政策。”[11]
  周恩来长期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曾经提出:学习社会科学,除了学政治,“还要学经济,这也是我们建设祖国离不开的。学自然科学的也要懂得一点经济规律”。[15]同时,他阐述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重要性。“凡是我们不懂不会的,都要去学。但要有一条:要独立思考,避免盲从,不要迷信。”“就是日本、英国和美国,它们也有长处,我们也可以学。除了它们的国家制度我们不学以外,资本主义生产上的好的技术、好的管理方法,我们是可以学的。”[16]
  学者们认为正是这种思想主导,令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得以产生长足的发展。
  (三)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军事思想
  对周恩来的军事思想,有学者们认为:其重点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周恩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提出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方法和目的,强调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周恩来指出“政治工作就是使军阀军队渐渐觉悟,革命军队确实具有革命观念”。关于建军的宗旨与任务,他指出:设军校是要建立“为人民所用之军队”,“军队之打仗是为人民而打的”。关于军队和党的关系,他指出:“革命军是党的军队,革命军的行动要依着党的政策”正是这些阐述,明确军队的存在意义,令军队建设有了指导思想。[17]   (四)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思想
  周恩来将党的政治理论建设统一与思想建设,认为思想建设是党建的“首要问题”。有学者认为:“将其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作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第二、提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第三、强调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这种党建思想让中国共产党得以去芜存菁,蜕变为能够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党派。”[18]
  (五)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交思想
  徐珊认为:“周恩来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决策者,同时也是实践者与指挥者,是四位一体,举世公认的人民爱戴的杰出的外交家。在外交思想方面,学者们公认,周恩来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以及外交和国际关系等基本理论同中国外交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中国的外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指挥,并参与了许多外交政策和重大决策与原则的制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以和平为基础的外交思想,不仅丰富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指导下集大成的外交思想,是世界上国与国交往中非常精辟的指导思想。”[19]
  综上所述,目前对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的研究内容侧重点很多,但总体来讲缺乏一些全面性的梳理。从1983年到2013年,相关论文共有五万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就有两千多篇。此类都趋同于“周恩来精神”研究型的论文,对“周恩来精神”的形成、内涵研究有一定的扩展。关于“周恩来精神”的形成,学者普遍认为“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的结果,对于内涵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定论。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述周恩来对我国的贡献,或是就某个方面或者某个层面展开论述的;研究内容重复较多,文章观点雷同,降低了其学术价值;大多论述的不够详尽,缺乏全面、系统、深层次地研究;研究方法单一,创新性成果不足;偏重于思想精神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将实践提炼为理论的较少,尤其是关于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方面的研究涉猎仍觉少,这与周恩来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总结性质的,全方位阐述和研究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的文章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陶传铭.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03:22-25.
  [2] 李蓉.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初探[J].北京党史,2012,05:8-12
  [3] 陈答才.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4:45-53+159.
  [4] [7][11][18]谌红艳.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D].西安科技大学,2014.
  [5] 《周恩来早期文集》[M]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58页。
  [6] 《周恩来早期文集:(1912.10-1924.6)》[M]上卷,南開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52~561页。
  [8] 《周恩来政论选》[M]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第113页
  [9]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7页
  [15] 周恩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1954年9月23日。参见《周恩来经济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6] 《周恩来文化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页
  [17] 《周恩来军事文选》[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90~105页
  [19] 徐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C],2013:13
  [20] 唐明勇.艰辛的开拓卓越的贡献_周恩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探索[J].社会主义研究
  [21] 曾忠恕.论周恩来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_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_曾忠恕[J]政治与法律
  [22] 左仁宁.论周恩来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贡献_左仁宁[J].求实
  [23] 傅利民.论周恩来对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理论贡献_傅利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4] 李炳炎.试论周恩来的经济建设思想[J].南京社会科学
  [25] 于恩书.周恩来对党建理论的重要贡献[J].学术交流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活动开始越来越多的由白天延伸到夜晚,从室内扩展到室外。而建筑外部照明是室外夜景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建筑外部照明艺术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城市夜景以黑、白色为主,传统灯笼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会被点亮,衬托节日的气氛。  建国初期即1997年以前,是我国建筑外部照
期刊
古典儒家系统探讨了政治的目标、主体、途径与方法问题,回答了谁统治、为什么统治,以及如何统治等问题,其政治哲学包含政治境界论、政治主体论、政治道义论与政治本体论四部
童谣,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童谣里有自然知识、有众生百态、有人情冷暖、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是经过历史沉淀发育出来的最活泼灵动的精灵.“苏济川虫虫歌”是流行于川南的童
期刊
摘 要:“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根本在解决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今年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推进,确保尽责、到位、见效。  关键词: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一、学习党章党规,必须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不断强化四种意识  第一,学习意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以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今年,我迷恋上了摄影.祖国的大好河山,碧水蓝天,城乡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美丽的自然景物……这一切,都使我动心、动情!我要发现美,留住美,展示美!rn女儿给我配备了像
期刊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为导向,以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为手段,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加强控制,实现绿色施工管理。中国路桥以对社会和环
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
合作学习是由美国著名学者教育家David 和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因此,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适宜合作学习环境,并参与其中,使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来促进学习,使之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如何科
生产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实现将对提升造纸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笔者通过对某造纸企业生产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给出一个实际开发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