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臀区下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我们应用臀区下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其中脊髓损伤3例,双下肢多发创伤、骨折1例,老年痴呆病1例.褥疮面积为7 cm×8 cm~12 cm×13 cm,深达骶脊韧带,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感染.发病原因:骶尾部组织过度受压、组织坏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 kinase/Akt,P13K/Akt)信号通路在吡咯喹啉醌促雪旺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雪旺细胞,S-100免疫荧光鉴定;Westernblot检测P13K下游因子Akt磷酸化激活形式(p-Akt)的表达,并通过P13K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阻断该通路后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吡咯喹啉醌可
期刊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0岁,未婚,农民,汉族.7岁时即发现额部出现黄豆大小的皮下肿物,无红肿、疼痛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面部其他部位亦相继出现,并逐年增大,发展成巨型膨隆松弛下垂的不规则肿物,致患者视力下降、呼吸受阻、进食困难、发音不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期刊
物质在纳米水平进行重组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新的性能.纳米技术应用在血管组织工程中,一方面,使血管支架产生了额外的功能,既可使其内表面达到最佳化[1],又可诱导干细胞的定向分化[2].另一方面,血管组织的生物组装技术得到了提高,因为它不但显著地加速了血管组织的组装,并且节省了在支架制造的过程中以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步骤.我们将着重论述纳米技术在纳米支架和快速管腔的生物组装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
期刊
目的 探讨斧形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参照面颊部自然曲线走向,在软组织缺损一侧设计斧形皮瓣,推进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自2006年以来,共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13例,面积最小1.8 cm×2.0 cm,最大2.5 cm×3.5 cm.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1.5年,术后瘢痕纤细隐蔽,对面颊部自然曲线的影响较小,外形满意.结论 斧形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
例1,患儿女,10岁,出生后发现颈前正中有一长条瘢痕,瘢痕的上端有小肿块,下部有一小漏口,反复漏液.于2008年1月2日收入院。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各级政(足母)趾胫侧趾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至2008年,根据(足母)趾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对18例患者采用(足母)趾胫侧趾底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通过随访观察(足母)趾外形、功能恢复情况,了解临床疗效,总结优缺点.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18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足母)趾远端外观尚好,趾端无明显触痛,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躅趾
近百年来人们对应用注射软组织填充物来改善机体的轮廓及软组织缺损的研究及应用从未停止,20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批新的注射填充材料相继出现,并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1],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异物肉芽肿(foreign body granulomas,FBG)的反应较为常见[2].鉴于国内目前对注射填充物的应用及引起的并发症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主要是针对不同
期刊
1965年Bakamjian等~([1])首先报道胸三角皮瓣并用于面颈部创面修复取得较良好效果,但因皮瓣较厚、臃肿、切取的面积与供区修复矛盾限制其应用.为此,我们应用带有穿支血管的胸三角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2000至2008年共完成手术1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期刊
目的 研究滑车上动脉未被发现或未被重视的解剖学特点,以减少额部旁正中皮瓣在修复鼻缺损时发生血运障碍的机率.方法 于直视与手术放大镜下解剖10具20侧成人头部标本,观察滑车上动脉的行程、层次及吻合情况,以双侧眶上缘水平线为X轴,前正中线为Y轴的二维坐标系定位滑车上血管的出眶位置以及滑车上动脉穿出额肌的位置.结果 滑车上动脉从眶上缘出眶后大致呈直线斜向内上行走,但部分(9/20)滑车上动脉起始处有一外
目的 探讨以外眦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颧区扩张皮瓣修复眶下区皮肤缺损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 对16例眶下区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外眦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颧区扩张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共分两期,一期手术在颞颧区埋置扩张器,二期手术设计以外眦眼轮匝肌为蒂的颞颧区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眶下区皮肤缺损. 结果 转移的颞颧区扩张皮瓣成活良好,11例患者获3个月至3年随访,颞颧区扩张皮瓣转移后未发生挛缩,切口瘢痕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