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习课教学之我见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学校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实践操作部分,要毕业后能胜任社会企业的工作岗位。由于学生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的相对薄弱,要实现教学目的就必须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信息技术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反思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习课;教学体会;一帮一
  中图分类号:G632
  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许多机械的技能训练是枯燥无味的,而且既脏又累,往往是学生的新鲜感一过去,训练就提不起精神,训练效果就提不高。几年的教学经历,本人得出的一套较为合理的实习课教学程序:
  (1)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确这堂课掌握什么,有什么用处。
  (2)工艺分析:教师先帮助学生分析工艺与操作方法,再过渡到学生自己分析讨论。
  (3)操作练习:教师规范演示后,学生操作练习。
  (4)巡回指导:及时观察并指导纠正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问题。
  (5)评价整理:统计训练成绩并进行归纳分析,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总结本课时重难点。
  但有一堂实习课却引发了我更多更深的思考,那是春季班的数控课,是我从教几年来最轻松的一堂课,一堂不用我多次强调,不用我反复演示,更不用我巡回指导的实习课。在这近几年信息生源的素质和基础一届不如一届的情况下,让我欣喜地发现该班还有几个对该课程特别感兴趣、求知欲极强的学生。我心里暗想这一班就指望这几个学生了。该到教师“真枪实战”的时候了,我根据以上的教学程序上了两次课,教学结果如我所预料,甚至效果还未及想象的好。
  当我第三次带学生进实习教学时,那几位得意门生上前提议道:“老师,上节课你布置了我们预习的课程,所以今天可不可以由我们先来自讲,再让你补充讲解?”我顿时愣了一下,“好,今天我来做一回学生。”立马露出笑容,准备洗耳恭听。于是,那几位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几乎把那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意义讲清楚了。我暗自感到高兴,并顺水推舟地补充了他们遗漏之处。接着我拿出这节课的技能训练图,更使我惊讶的是,他们几个立刻争先恐后地要完成工艺分析。因为以往的教学实践下来,这一能力至少还要两三次技能训练方能达到。虽然他们几个人相互弥补还出现了一些疑点,但这足以让我刮目相看。在我认真操作演示后,其中一位学生笑眯眯地提出:“老师,您索性先将我们几个教会,再由我们去教他们那帮懒虫,这样或许还会有名师出高徒的可能。”在全班一阵哄笑之中,我灵机一想,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呢?而且对提高全班整体的技能水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就在那堂课,我采取了这位学生的提议,后来,我不但发现以往不认真的学生也认真起来了,而且感到自己前所未有的轻松。课后,我沉思了许久,并由此改变了我以后数控乃至其他专业实习课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本人的点滴教学体会,与大家一起共勉。
  1 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包容学生
  信息技术生源再差也有好的学生,作为教师不应抱怨学生素质、基础差,而应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建立新的自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中职生都具有可塑性,可教育性的,学生成绩差未必动手能力差。老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具体进行教育辅导,相信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对于世界上的每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并以多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正如伟人说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爱因斯坦,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自己。所以技能实习课上,指导老师除了竭力发掘技能方面有潜力的学生,以培养技能尖子生外,还要关注所有学生,以期共同进步。
  2 让学生做小老师,实行“一帮一”教学
  虽然学校已分小班实习,但一个教师面对的还是要二十几个学生,总还是无法顾及全面。让学生教学生,以带徒弟的方式,实行“一帮一”,达到教会其他同学的目的。这样优秀生在教中提高,后进生在学中找到差距。既能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又能让学生自我管理,保证了纪律,又提高了效率。比如,学校只有五台数控机床可同时用,一台也只能一个人单独用,若一台机床安排五人的话,其余旁边的四人会以多种理由而不主动参与操作,所以我就先培养5~6个尖子生,对每个项目先进行培训,在实操时就分别将他们分配到五台机床上,组织参与实操的教学,以充当“小老师”。而教师则在各机床巡视、指导,适当时候做必要的示范操作,普遍性问题则集中讲解,也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3 适宜引导,突破重点
  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通过观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4 听取学生有益的建议
  实习课非理论课,实习课训练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价值。有些学生家里或亲戚有相关的加工厂,甚至有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过这方面的临时工。更何况职业学校开设的实习技能课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让学生一毕业就上岗的,所以本人认为有时学生好的提议教师应大方接受,并积极实施。再说学生对学生的心理思想与接受方法,比教师要更了解,因此他们的观点有时对老师也是一种直接的比较有效的借鉴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计算机学科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三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如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典型范例)等。如WORD中表格的种类,绘制表格的常用方法等等。基本操作技能则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相关操作的一般要求。如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处理、对齐方式的设置、边框与底纹的处理等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
  教学中,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掌握程度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地设疑并提倡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靠自己力量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知识,解决不了再找老师,也比老师直接传授的要记忆深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认真思考、钻研,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发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中学,贵州遵义 564602
其他文献
网格使构建虚拟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共享资源成为现实.但是,在网格环境下的资源管理和调度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隶属于不同的组织,各个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