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铁军的英雄赞歌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站着要做一个路标,倒下也要做块铺路石,请把我埋在高原上,永远守护新藏线。”这是一位25岁的战士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留言。
  
  新藏公路是新疆通往西藏阿里地区的唯一通道,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交通命脉。它北起新疆叶城县,穿越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南止珠穆朗玛峰山下的西藏拉孜县,全长200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山公路。
  8年前,武警交通八支队官兵奉命开进雪域高原,在生命禁区担负“天路”的养护保通任务。面对高原缺氧恶劣的生存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他们视保畅通就是保边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就是保西部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了新藏公路全年畅通的奇迹,谱写了一曲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赤诚奉献的英雄赞歌,被边疆各族群众誉为服务人民的“天路铁军”。
  
  征战7座冰山达坂
  
  8年前,新藏公路像游丝一样时断时续,全线每年只能在七、八两个月正常通车,农牧民种养的药材、牛羊运不出来,内地的物资运不进去,运送的蔬菜水果经常因道路断通,在半路上就腐烂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西部边疆的经济发展。
  2002年4月,国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八支队官兵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翻越1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44道冰河险滩,经过18个昼夜开进阿里高原,担负新藏公路界山达坂至萨嘎1375公里路段的养护保通任务。这段路有900公里处于平均海拔4600多米的永冻地带,穿越500多公里的无人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地质最复杂、养护最艰巨的道路,被称为“铺在云端的天路”。
  “保畅通就是保西部大开发。”八支队官兵用豪迈的誓言,向一座座冰山达坂吹响了征战的号角。新藏公路帕羊达坂至马攸木拉达坂100多公里的路段,平均海拔5100多米,道路在悬崖峭壁、乱石林立、危岩倒挂中穿过,在新藏线上被称“鬼门关”。2002年8月,八支队官兵在这里打响了保通攻坚战第一仗。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兵们依旧历历在目:高原的天,猴子的脸。海拔5100多米的冰山达坂,一会儿是刺骨的寒风,一会儿是灼人的烈日,许多官兵的脸被寒风吹裂流血,又被强烈的紫外线烤干结痂。官兵们轮番昼夜拉运高原红土固基铺路,困了在帐篷里睡一会儿,渴了喝一口冰河水,饿了吃一碗干菜饭。连续30多天奋战,官兵们没有脱过棉衣、洗过一次澡。推土机操作手柴秀国连续16个小时驾驶挖掘机,直到累晕趴在方向盘上。他们就是凭着这种意志和毅力,硬是提前45天打通了loo多公里的毁坏路段。驻地帕羊镇党委书记扎西看着红色路面上运送物资的车辆,感动地说:“武警官兵为我们铺了一条走向富裕的红地毯!”
  八支队官兵经过8年的艰苦鏖战,先后攻克了公路沙化病害,流沙陷车、冻土翻浆、雪害冰坎、水毁环保等10多个世界性高原公路病害难题,将界山达坂,多玛沟、日松桥、门士沟等200多个“卡脖子”路段变成了坦途,把被称为“死亡谷”、“鬼门关”、“坟墓”等100多处危险路段变成了畅通路。现在,新藏公路实现了全年全路段通车,好路率从过去、的零提高到62.3%,行车时速平均提高了40公里,日均车流量增长了5倍。
  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托起了新藏公路畅通,也托起了西部边疆经济发展之路。据阿里地区行署统计,如今与8年前相比,新疆叶城到阿里的运费下降55%,首府狮泉河镇的物价下降40%,沿线神山、班公湖、古格王朝遗址等旅游景区游客增加5倍,阿里地区货运总量增加6倍,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3倍,GDP增加了5倍,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倍。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大主任向巴平措称赞说:“武警交通八支队官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保障新藏线的畅通,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40多面锦旗的背后
  
  新藏公路流传一句谚语:“库地达坂险,犹如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三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界山达坂高,伸手可摸天。”高原恶劣的地理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经常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险象环生的新藏公路上,八支队在公路沿线设立了30多个遇险报警点和27个医疗救助站,开设了150部救援电话,树立了“有困难找武警”的指示牌。支队长郑金水说:“保护新藏公路沿线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建设成果。”
  2009年10月6日,普兰县地区突降大雪,贡孜村53户210多人、1000多头牛羊,在转移途中被大雪围困2昼夜。八支队张智双政委率领36名官兵驾驶10台机械车辆,沿着崎岖的道路,顶风冒雪赶到被大雪封堵的路段,昼夜奋战疏通了60公里的道路,为牧民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半夜里,官兵们又听说有3户牧民被困在40公里外的山沟里,代理大队长李孔明带领官兵,不顾饥饿、寒冷、疲劳,又连夜边开路边搜寻,在第二天凌晨2点多钟找到了被困的17位牧民。
  在千里新藏公路。哪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灾害的威胁,八支队官兵就冲锋抢救在哪里。去年初。20多名乘车到神山朝圣的群众,在仲巴县新藏公路发生车辆事故,掉进了2米多深的沟壑里,已被突降的大雪困了3天。支队二大队官兵接到救援电话火速出击。这时,被困的群众在百里无人区,随身携带的食品已水尽粮绝。为了不让被困群众挨饿受冻,四中队指导员李志鹏带领10名战士,身背10多公斤重的食品,对被困群众展开营救。山地里近1米深的积雪,看不准那儿能走、那儿不能走,如不留神就会掉进山涯里。李指导员拿着2米多长的铁杆在前探路,领着10名战士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风中走了一天两夜,每个官兵鼻子冻肿了,耳朵冻起了水泡,将饼干、方便面等食品送到了被困群众的手中。三天后,当道路被抢通,官兵将20多名朝圣群众解救出来时,他们将要献给神山的哈达献给了官兵,挂在机械车辆上,感激地说:“你们就是爱民为民的活神啊!”
  在八支队荣誉室内,存放着各族群众赠送的240多面锦旗。这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记录了一个八支队官兵情系高原、爱洒边疆的感人故事。
  2006年12月,狮泉河镇佳木乡一名藏族孕妇难产,情况十分危急。支队接到救援电话后,卫生队长张科带领卫生员冒着大雪,步行奔波了10多公里,借着手电灯光为产妇接生。当孩子出生后,产妇出现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张科听说产妇的血型与自己相同,当即伸出手背给产妇输血。产妇得求了,张科却因输血过多晕倒了。
  在八支队勤务统计簿里,记录了这样一组数据:八支队担负新藏公路养护保通任务8年多来,先后处置车祸2600多起,解救被困车辆2400多台,解救遇险群众7200多人,组织医疗小分队巡诊送药400多次,救治各族患者1300多人。
  “把高原当家乡,把人民当亲人”。这是 八支队官兵在8年前开进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在机关楼前写下的庄严誓言。8年里,支队官兵在这离故乡最远、离太阳最近的公路上,心系边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造福边疆各族人民美好生活。副支队长王军告诉记者:“保证新藏线的安全畅通是我们的职责,但我们更有责任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惠及高原,让沿线的各族群众尽快富起来!”
  在八支队官兵为日土县老日土乡修建的一条公路的两旁,一座座整齐宽敞的安居民房,家家房顶上安装了电视卫星天线,小学校里书声琅琅……日土乡的乡长坚赞欣感激地说:“3年前,这里还是个穷乡僻壤,是八支队官兵给我们修通了路后,才有今天变化。”
  老日土乡过去没有一条公路,40多户群众外出只能翻山越岭,每到雨雪天气这里就成了一座“孤岛”。看到这种情景,八支队党委研究决定由支队出资为乡民修路。原支队长邢秀银带领20多名官兵,驾驶机械车辆采石运土,为乡民修筑了30多公里与县城相连的公路。官兵看到牧民们承包的草地因无水灌溉而枯竭,他们又连续奋战了8天时间,为牧民修筑了一条长12公里的引水渠,把冰河水引到了草地……
  前年,国家在西部实施安居工程。普兰县霍尔乡因道路不通,许多牧民看到养的牛羊难以卖出去,不愿意到这儿定居。支队官兵了解情况后,利用半个多月的休息时间,义务给乡里定居点修筑了连接新藏公路的20米宽5公里长的沙石公路。现在,这个乡里的牧民都自愿在定居点安居乐业。几年里,支队官兵支援驻地实施安居工程,在公路沿线先后帮助10多个定居点修通公路,推动了国家实施安居工程的顺利进行。
  去年5月,新藏公路沿线的萨嘎县经过考察,准备投资建设一个牦牛肉加工厂。然而,驻地没有一块建厂房的平地。县里决定在马泉河边劈山开掘一块平地,经核算工程需耗资50多万元。由于当地没这样能力的施工队,县里经费也有限,建厂的计划被迫暂停。那天。支队官兵听了县委书记马建国的介绍后说:“边疆经济发展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支队40多名官兵利用早晚业余时间,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开辟出3.7万平方米的平地。去年底,西藏萨嘎县建起了第一个牦牛肉加工厂。日平均加工牦牛10多头,一头牦牛加工卖出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一倍。萨嘎县委马书记讲起这些事儿说:“现在边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八支队官兵功不可没。”
  8年来,八支队先后义务为沿线村镇修路260公里,出资200多万元帮助沿线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完成了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道路改造、体育中心建设和普兰县、日土县街道改建,以及仲巴县麦拉山口至隆嘎乡的路面整修等2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同沿线孔繁森小学、萨嘎县中心小学等9所学校建立共建关系,为中小学捐款60多万元,资助92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那不如村藏族牧民尼玛幸福地告诉记者,以前她家养的牛羊经常卖不出去,现在道路实现全年通车,每年收入5万多元。她每次在公路上看到八支队官兵,总是动情唱起“是谁为我们修公路”这首歌。
  
  每天都闯“鬼门关”
  
  八支队担负新藏公路的养护路段,平均海拔4663米、空气含氧量是内地的40%、人躺着不动心肺负荷量相当于内地负重45公斤行走,官兵们在高原上护路保通每天要闯“鬼门关”、跨“死人沟”、过“麻扎坟”(维语为坟墓之意),时刻忍受着呼吸困难、胸闷、头痛、呕吐等高原反应,面临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等疾病的生死考验。
  面对艰苦恶劣的生存工作环境,八支队官兵只有一个信念:新藏公路是西部大开发的交通命脉,更是党和西部边疆各族人民的连心路。
  为此,他们有苦不言苦。二大队六中队士官装载机手刘东海在高原战斗生活了8年,先后参加了100次抢通和救援战斗,5次荣立三等功。新藏公路每到冬天是保通最紧张的时节,刘东海已连续4个春节没有回家团聚,每个春节都是在新藏公路上度过的。去年春节前夕,马攸拉达坂有20多名藏族群众被困,刘东海又因此放弃了休假的机会。刘东海在救援时,妻子从北京打电话告诉说,父亲患病确诊为食道癌,要马上进行手术。妻子听说他又不能回家,心里有些埋怨。刘东海在风雪交加救人的现场劝说妻子:“假如是你带着孩子被困的时候,想不想有人来救你……”
  -怕苦不到八支队,怕死不上新藏线。”去年7月23日,八支队二中队中队长康继善带领官兵在海拔5448米的库达因布进行道路养护作业,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山洪顷刻间奔涌而下。这时,正驾车在山坳装载砂石料的3名战士被山洪围困。转眼间,洪水淹没了驾驶室,3名战士爬到装载车顶棚上,情况万分危急。康继善指挥官兵把皮带和裤子脱下来,结成绳索捆在身上,又手拉着手冒着随时被山洪冲走的危险,涉水救战友。此时,冰冷的雪水夹着石块横冲直撞,加上高原缺氧,官兵们身上像刀割一般。经过3个多小时的营救,3名战士终于脱离了险境。
  为了把党的温暖送给边疆各族人民,八支队官兵在新藏线上,类似这样死里寻生的遭遇,每个官兵都经历过。九中队推土机驾驶员、士官班长蒋旭是个军龄10多年的老兵。2007年12月的一天傍晚,海拔5125米的黑卡子达坂突降暴风雪,14台地方车辆和36名群众被困路上。接到救援抢通命令,他迅速驾驶推土机除雪开路。这时,凌晨的气温已降到零下30摄氏度,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飞扬的大雪遮蔽了车窗,看不清道路。有的人看十分危险,建议等雪停了再干。
  “多停一分钟,被困群众的生命就多一分钟的危险!”蒋旭边说边让副驾驶员驾车,自己打开车门,顶风冒雪站在车梯上指挥清雪行进。就在快要接近被困群众的时候,蒋旭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手和脚被冻得僵硬了,一下从车上摔了下来,滚落到10多米深的山沟里。战友们把他送到狮泉河医院抢救。蒋旭的生命保住了,却因脾脏破裂造成大量内出血,医生为他实施了脾摘除手术。
  在新藏公路零公里的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烈士陵园有四座墓碑,上面刻记着八支队黄帅、苏永吉、李新普、马逊飞4位烈士为新藏公路养护保通英勇牺牲的名字。支队保障中队二班长黄帅,父亲曾是交通部队的老兵。为了追寻父亲奉献高原的足迹,他主动要求从风光秀丽的大连调到阿里高原当护路兵。2002年4月,在被称为“鬼门关”的海拔5200多米的黑卡孜达坂上勤时,黄帅因劳累过度和极度缺氧,引发严重脑水肿。献出了25岁的生命。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说:“我站着要做一个路标,倒下也要做块铺路石,请把我埋在高原上,永远守护新藏线。”
  为了西部边疆经济发展,为了党的温暖洒向高原,八支队先后有4名官兵光荣牺牲,12人负伤致残,40%的官兵患上了高原疾病。支队先后被国家交通部和西藏自治区评为“交通战备先进单位”、“养护保通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武警部队评为“支援西部大开发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边疆各族人民称为“西部大开发的护路铁军”。
其他文献
登阿勒泰北屯点将台  山川表胜画图开,一代天骄点将台。  盛世不忘烽火日,貔貅十万贮胸怀。    和凌朝祥诗家《白哈巴哨所五号界碑留影》  胸中界碑重如山,身似青松傲雪寒。  欲缚苍龙疆场上,征袍紧束护边关。    和邓世广诗家《参观白哈巴边防哨所感赋》  一握金山总觉亲,君吟妙句我珍存。  不知重聚究何日,此处敞开迎客门。    和于钟珩诗家《题赠白哈巴边防站官兵》  从事戍边业,躬逢盏世时。 
期刊
这是个可以写进人民海军舰载机部队史册的日子。2010年5月23日这一天,北海舰队某舰载机团4架直升机和61名官兵组成小分队,随舰执行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这个团已经连续4批次派出直升机组,共124名官兵参加护航。  当第6批护航官兵已经在遥远的亚、非洲交界处那片充满诡谲惊险的海域巡逻了5个月的时候,11月5日,我们走访了某舰载机团,和部分护航官兵亲属深入交谈,听她们的故事,记录了她们的心声一
期刊
[关键词]想到干到  想灾区群众之所想——老百姓想到的要干想不到的也要干    水!水!水!面对干渴的老百姓,面对干渴的农作物,云南省军区闻令而动,迅速组织开展了一场抗旱保民生的送水行动。在将“救命水”及时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确保人人都有水喝的同时,云南省军区党委提出“既要积极抓好运水送水解燃眉之急,又要着眼长远兴修水利”指导思想。3月7日,开远市人武部政委李熙带领一支由30名官兵和民兵组织的“党员
期刊
被误解的消费和消费观  徐仁华 黄 尚    当代士兵的消费是不是像人们批评的那样盲目攀比、不理性、高消费呢?他们的消费到底是怎样的?  本刊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士兵身上,于今年9月到10月对当代军营消费状况大摸底。  我们力争打造一份最全面最权威最真实最具标本意义的调查报告,因此调查地域横跨辽宁、福建、黑龙江、浙江、河北、江西、甘肃、新疆八省区,性别有男女,军种有陆海,大区有北京沈阳兰州南京,有野战
期刊
不少军事媒体做过世界十大名枪的评选,但参选的枪支多是步枪,对于种类繁多的枪族来说显得有些不全面,本次我们选出的十大人气名枪(不含国产枪械),虽然不是最权威的,但都是各枪种中的佼佼者,它们之中有些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最吸引人的。
期刊
考军校前,我意外受伤,是那一步让我改变了人生命运;行军拉练途中,我们没选择在那小房子里避雨,也是那一步改变了我的命运……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坎坷,千万不能轻言放弃,也许就是最后那一步,才让我们迈进幸运之门。    1988年我考军校,为了圆心中那个梦寐以求的愿望,我一心扑在考前准备上,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团里组织的学员苗子预选中,我分别以文化课总分第一和体能良好
期刊
小刘因双腿膝关节痈来到我的诊室治疗,和我讲述了暑假期间到基层部队当兵锻炼的经历,他昕在的部队是某部的步兵连,到达连队报道后即被编入某连二班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开始一段时间的训练生活也没什幺特殊的,小刘感觉还好,适应也很快。可是步兵连的训练毕竟是严格而艰苦的,负重训练、长距离奔袭也是平常事,就在一次负重爬山训练后小刘就感觉两腿膝关节的外侧开始酸痫,走路或上下台阶疼痛症状就会加重 老兵班长说他的腿痛
期刊
在中国战略导弹“绝密档案”中,签署他名字的“作战运用方案”数以千计,日夜枕戈待旦。守望国家安全;在第二炮兵演习发射的“中军帐”里,由他拟定的“作战辅助决策报告”在信息化指挥平台上无声运转,调动千军万马,掌控巨车长剑:在灯火阑珊的科研一线和硝烟升腾的导弹阵地上,他言传身教的导弹精英挥戈砺剑,追踪他的足迹,延续他的事业……    请记住这个名字:邱成龙。  2009,钱学森,季羡林,任继愈……一个个星
期刊
阿克耶村是位于苏丹瓦乌以东60余公里热带丛林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竟与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攀上了“亲戚”。    2009年1月9日上午10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车,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运输大队大队长油朝康中校带领我与其他6名官兵带着药品和食品,专程来这里看望当地村民。早已等候在村口的阿克耶人跳起了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用最高的礼节迎接来自中国的客人。  村长安约尔说,他们与
期刊
有这样一句哲言,当你伸着一根指头指点别人的不是时,至少有三根指头恰恰指向自己。作为带兵干部,不能靠昂头放开嗓子吼,还要弯腰埋头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战士们的信服……戈壁滩头铺设光缆那件事。让我明白了这个浅显的道理。    1996年,我所在的连受领一场特殊的“战斗任务”——在南疆地区进行光缆施工。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如何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作为排长,我深感担子的沉重。  在戈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