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倩影入梦来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ang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悶热不堪的夏日,明晃晃的阳光透过树叶投下斑驳光影。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口号声,王怡在书法体验课上突然放下毛笔:“妈妈,我们走吧。”
  妈妈闻言一愣,悄悄带她走出教室。走廊上的口号声愈来愈近,依次经过钢琴班和美术班,王怡最终在舞蹈室前停下脚步。
  一群女孩身着白色纱裙,长发高高挽起。她们四肢修长,正随着老师的口号压腿,挺拔的身姿犹如白天鹅。王怡看着委屈地撇嘴,哪里像自己,一直留短发,穿宽大的运动衫,就连得到的夸奖都是:“哎呀,这个小男生真帅气。”
  天知道她有多想穿一次裙子和小皮鞋。
  妈妈走到拐角处,回头却不见王怡的踪影,折回来时发现她正痴痴地驻足舞蹈室门口。看到妈妈的身影,王怡快步上前牵起她的手,一句话也没说。
  “就算她爸想要儿子,但女孩就是女孩,怎么可能和男孩一样呢?”
  即使她才7岁,也能从亲戚的闲言碎语中得知,自己一直被爸爸当成男孩培养。难怪,爸爸从不理会她对芭比娃娃的渴望,只会严厉地要求她打篮球和学书法。
  妈妈没有多言,却偷偷把她的书法班换成了舞蹈班。对舞蹈的执念,使王怡成为似有盔甲护身的勇士。即便三年后父母离婚,离开家的那天下了场倾盆大雨,自屋檐落下的雨水在街道上汇成一条条的溪流,王怡抱着两双舞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雨中,也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此时她隐约明白,生活充满了变化,追随梦想的路也并非畅通无阻。但那又如何,多远都能到达。王怡在水坑里踮起脚尖,心中一片轻盈。

2


  半年来,王怡先后接触了芭蕾、拉丁和现代舞,但她唯独偏爱古典舞的内敛含蓄。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延续,形成了独有的训练系统。于是,妈妈带她拜访一位从艺术团退休的古典舞老师。林颖老师以专业和严苛出名,据说她常年收的学生不过十余名。
  前往工作室的路上,王怡紧张到浑身冒汗:“妈妈,如果林老师不收我,是说明我没有天赋吗?”
  她向来没什么自信。
  也许是在爸爸的打压下成长,王怡与生俱来的女性特质渐渐封尘。即便穿上向往已久的白色舞裙,她仍扭捏不已。这些细微的情绪自然逃不过林老师的眼睛:“她是个好苗子,就是眼神太飘。”
  彼时,她刚跳完一曲《青花瓷》,规规矩矩地站在林老师跟前。闻言,王怡眼神不安地飘向妈妈,在心底琢磨林老师的话。林老师也在仔细打量她,古典舞对舞者的要求颇高,不仅要有完美的骨骼比例和柔韧度,还要有深长的古典内蕴,气质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王怡年龄虽小但性子平和,举手投足亦有文雅的神韵,的确是可塑之才。见小姑娘神情苦恼,林老师淡淡补充道:“以后每天压腿和背一首古诗,周末到我这里,一天训练8小时。你能受得住吗?”
  王怡忙不迭地点头:“能!”
  林老师浅笑道:“很好,真心喜爱一个东西,必得下苦功夫去练习和钻研。”
  “谢谢老师!”她对林老师的话似懂非懂,只知道自己终于得到认可,于是兴奋地扑入妈妈怀里。之后漫长的8年里,在无数眼泪和汗水的浸染中,这句话的深意才在王怡心底逐渐浮现。

3


  林老师常说,基本功必须扎实,跳起古典舞来才有韵味,她要求学生花一年时间来练习控腿、旋转和跳跃等基础动作。后来王怡眼巴巴地望着前去比赛的学姐,央求林老师也给自己报上名。
  林老师不大赞成:“比赛对你有害无益。”
  “您就让我去试一次吧。”
  无奈之下,林老师只好重新编舞《采薇》,将当代审美融入春秋战国的舞蹈中。尽管没有令人惊艳的技巧,却充分体现了王怡的内敛柔美。初出茅庐的她竟凭借《采薇》闯入全国总决赛,夺得了第二名。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关注和夸赞犹如海水涨潮,让未经风雨的王怡不禁飘飘然。
  然而误打误撞得来的光芒迟早会熄灭,在第二年的比赛上,王怡甚至没能进入总决赛。这个噩耗犹如当头一棒,击碎了王怡对古典舞的信念。即便喜爱的事物足以带来成就感,也总有一些至暗时刻,让她反复质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行。王怡倍受打击,自此懈怠起来,一个没有力量眼神无光的舞者,连舞姿都是松垮的。
  那天下午,她正在角落偷偷啃饼干,忽然听到林老师叫住自己:“王怡,你出来一下。”
  王怡一怔,飞快地抹了一把嘴,林老师带她走上二楼的房间。偌大的房间内只有一个橱柜,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奖杯。王怡倒吸了口凉气,忍不住伸出手指逐一掠过去,这些都是她魂牵梦萦的荣耀。
  林老师伸手捏她的腰:“你最近偷吃了不少东西吧?王怡,你问问自己,学古典舞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拿奖,那我现在可以给你无数个奖杯。”
  林老师语气冰冷,室内的温度也陡然降至零点。王怡低声问:“老师,我不能想赢吗?”
  “你可以赢,但赢和输都不能妨碍你前进。你必须保证自己每天醒来,都比昨天跳得更好。”见她委屈地抽着鼻子,林老师有些于心不忍,柔声安慰她:“阿怡,艺术没有高下之分,你已经很好了。”
  没有一个优秀的舞者是为比赛而生,令舞者挂心的只有动作和表现力,所谓名利不过是做到极致后的荣耀。那天之后,王怡很少参加比赛,而是无比专注地投入练习,将目标定得更高更远。每当她衣着宽袍长袖做连续的翻身动作时,总觉得心中也随着舞姿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花朵。
  18岁的夏天,北京舞蹈学院的通知书如约而至。她心急火燎地跑到舞蹈室,一把搂过林老师的脖子:“谢谢林老师!老师我太爱您了!”
  林老师险些透不过气,抬手抚摸她的发丝:“阿怡,去了北京更不要懈怠。”   “放心吧林老师,我会的。”
  那时,王怡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想新奇世界探个究竟,以至于忽略了林老师疲倦的眉眼和欲言又止的神情。


4


  舞蹈学院高手云集,王怡顿时从鹤立鸡群沦为鸡立鹤群,发现自己曾沾沾自喜的荣誉简直不足挂齿。在这里,既有天分又努力的人比比皆是。她生性内敛,又不爱热闹,好在同一个宿舍的柳如茵也是性情安静的人,于是两人整日泡在练功房里。
  “阿怡,你陪我去参加一个舞蹈比赛吧。”大三的某日,柳如茵风风火火地闯进宿舍,掩饰不住内心的雀跃。
  王怡愕然:“什么比赛?”
  原来,前几日柳如茵参加了一场商演,恰好认识了该比赛的制片人。在演出结束的饭局上,制片人轻描淡写地说:“最近我们在策划一个舞蹈节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我报名。”
  “阿怡,我们很快就要红了。”柳如茵拉著她的胳膊撒娇道,“就陪我去嘛。”
  王怡无奈地点头。
  结果毫无悬念,两个人沦为了该比赛的炮灰,在大众投票的环节就惨遭淘汰。虽对这个结局早有预感,但最令人窝火的是大众点评。
  柳如茵双眼冒火:“我们国家的传统舞蹈怎么就不够流行?不够抓人眼球了?”
  王怡耸肩。的确,古典舞无法即时调动人们的情绪,只有内心平静的观众才能充分享受舞者的肢体情感。从录播室出来,她买了两支甜筒,递给柳如茵一支,两人默默地走在路上,深蓝色的天幕透出无限温柔。
  第一期节目播出,两人只剩几个零星的镜头。即便如此,还是有观众找到王怡的微博,私信留言宽慰她。其中一个男生和她是老乡,在北京某所医学院读书,经常给她分享好玩的日常。王怡从未回复过,再加上后来换了账号,便彻底忘记此事。
  毕业很快就来了,王怡原打算和一家舞蹈工作室签约,当一名自由的古典舞者。但5月的一天,妈妈突然打来电话,告诉她这个月林老师即将搬去云南养病。
  王怡愕然:“林老师怎么了?”
  妈妈感慨道:“林老师几年前查出癌症,动完手术后没有再收学生。阿怡,你还是幸运的,咱们市现在没有一个优秀的古典舞老师……”
  妈妈的话在耳畔渐渐模糊,王怡忽而回想起上次参加比赛,想到自己最爱的古典舞竟然不被人了解,她的心中顿时感到五味杂陈。王怡沉默半晌,语气坚决:“妈妈,我回去开一个舞蹈班吧。”
  曾经的梦想是成为顶尖的舞蹈演员,但是现在,她想让更多人爱上中国古典舞。

5


  初秋,王怡的古典舞工作室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一天上课,王怡示范动作时发力过猛,不小心扭到了脚。放学后才发现脚踝一片红肿,轻轻一碰便是钻心的疼。
  她一瘸一拐地拦了辆出租车到医院。
  中午的值班医生是个俊朗的年轻人,笑容暖洋洋的,他建议王怡去拍个片子。起身时她瞥了一眼他的胸针牌,得知他叫张楚天,是个实习医师。
  “你这是踝关节急性扭伤,没什么大碍,”做完检查回来,张楚天看了一眼片子,“卧床休息两天就好了。”
  “嗯,谢谢。”王怡舒了口气,所幸没有骨折。只是往后几天无法正常授课,她仍不免有点沮丧。王怡丝毫没注意张楚天直勾勾的视线,只听到头顶传来一个声音:“要不你加我微信吧,有什么情况及时沟通。”
  她不明所以地递过手机,觉得对方另有所谋。果然回到家后,张楚天简单地关心了她的病情,便直接问她两年前是否曾参加过一个比赛。
  王怡盯着对话框怔住了,从长满苔藓的回忆里打捞出那个发私信安慰自己的男生。
  “果然是你啊。那时我每天都给你发私信,却没人回我。”
  但见到她的那一瞬,张楚天立即认出了她。她还是和两年前一样,眼神平静,笑容清淡,像从壁画里走出的佳人。接下来的一周,王怡每天早上都收到一束雏菊。直到周日下午,她在教课时,发现一个高大的身影倚在窗前,含笑注视着自己。
  “我没有时间。”面对张楚天昭然若揭的心思,王怡硬邦邦地回道,她的整个心思都在舞蹈上。
  林老师早就教会王怡,艺术是纯粹的,因而艺术必须是孤独的。因为视古典舞为此生挚爱,所以林老师单身至今,一直与寂寞为伴。她退休后除了指导学生,便是喝茶插花和读书,日复一日的思考、训练和沉淀。王怡曾在某个早到的清晨见过林老师练舞,林老师背对着她,轻盈的身姿看上去如此寥落寂寞。
  总而言之,此时不宜考虑感情。但王怡显然低估了对方的耐性,两年前张楚天能坚持给她发私信,如今就能每天坚持来舞蹈室探望她。就像冰川的融化不是一蹴而就,在日积月累的微小行动中,王怡逐渐接受了张楚天的存在。
  张楚天问道:“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她正色道:“我想让大众了解和喜爱中国古典舞。”
  闻言,张楚天如释重负:“你听过一句话吗,众人拾柴火焰高,你自己一个人哪行啊?”说着,他的脸上浮出一丝坏笑,“不过,作为我了解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渠道,你不能拒绝我的存在。”
  他不由分说地牵起她的手,王怡挣脱了几番,却被他握得更紧。

6


  那年冬天寒冷又漫长,那阵子前来咨询的学生多得超乎想象。更为奇怪的是,女孩们总会好奇地上下打量王怡,令她一头雾水。
  晚上8点,送走最后一批前来体验的学生,王怡终于得以歇息。推门而出的瞬间,冷空气趁机侵入肌肤,她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从口袋摸出震动不休的手机:“喂,您好?”
  “你好,我是市电视台的制片人。我在网上看到你发布的短视频……”   “不了,谢谢。”没等对方说完,王怡果断挂掉电话,顺手把对方拉进黑名单。现在的诈骗分子都这么猖狂吗,她暗自觉得好笑,自己分明没有在网上发布过视频。
  直到第二天,张楚天颇为得意地告诉王怡,自己帮她答应了本市春晚的海选,她仍十分不解:“我没有发布过视频。”
  “只埋头苦练也不行嘛。”张楚天挑眉,振振有词,“金子不仅得发光,还得学会宣传自己。”
  因为近两年短视频格外火爆,所以张楚天注冊了很多平台,发布王怡的练舞片段和教学片段,还附有详细的历史普及,已经累积了几十万的播放量。
  “小姐姐跳《霓裳羽衣舞》时最美。”
  “第一次感到古典舞的魅力,中华历史果然源远流长!”
  “老师跳得太美了,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
  王怡翻着评论,忐忑不安的情绪逐渐松弛下来。果然,人们只是缺少了解古典舞的契机,从商周礼乐到汉魏“舞戏”,从唐宋乐舞到元朝戏曲,一根历史的长线将令人惊艳的精华舞蹈牢牢串联,华夏儿女很难不被此打动。
  “阿怡,全力准备海选吧。”张楚天说,“你一定要让更多人领略古典舞的魅力。”
  王怡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坚定地点头。
  海选环节异常顺利,那一年的春晚,王怡特地为女孩们选了一曲《彩云追月》。看到小舞者在台上翩翩起舞,王怡仿佛看到7岁的自己,趴在舞蹈教室门口,脚尖不自觉地打着拍子,心底充满对舞蹈的渴望。
  万物有灵,云月清冷。每个孤独个体的追寻,聚成世间的流云,望月逐月,我们总在追寻,追寻美,追寻真理,即便无法触摸,却不可停歇。对王怡而言,古典舞就像天上的云,缥缈不易捉摸。种种过往汇成对未来的坚定,王怡越发认定,古典舞就是她愿意倾注所有心血的终身事业。
  这时,张楚天突然凑在她耳旁,低声问:“阿怡,你遗憾吗?”
  王怡知道张楚天的意思,曾经想成为顶尖舞蹈家,如今却放弃自己的梦想,守在未来舞蹈家的幕后,会觉得不甘心吗?
  她摇头,由衷道:“我很开心。”
  帮助别人实现梦想,也不失为一种间接的自我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真正想要到达的远方,即便此路不通也有其他办法。不断碰壁并非失败,任由自己认输,对自己说“算了就这样吧”,才是真正的失败。
  就让她成为摆渡人,为万千心怀梦想的少女打造一条通往梦想的花路。
其他文献
初春的一天,驻村干部小杜看到村主任满仓一人在家喝闷酒,不知他又遇到啥闹心事儿了。  满仓气愤地说:“若不是牛二嫂瞎搅和,咱村的‘一村一品’育苗产业早做起来了。”  “咋又是牛二嫂?”小杜听人说过,这牛二嫂整天东家长西家短的,典型一个八卦专业户。  年前,满仓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满家屯独有的一种九角枫,在绿化苗木市场上很受青睐,便动员村民准备大干一场,若能形成规模……他正讲得兴起,不想牛二嫂突然一盆冷
期刊
1、接镖,重任在肩  嘉靖年间,保定府有家四海闻名的“通天镖局”。镖局的总镖头肖震海武功十分高强,他手中那把单刀不知打败了江湖上多少成名人物,而他最得意的金镖神技,更是指哪打哪,百发百中。  肖震海已年过花甲,近年來逐渐把镖局的重担转到徒弟张远鹏肩上。肖震海一生无儿无女,只收了这一个徒弟,师徒两人一向情同父子。张远鹏尽得师父真传,最近镖局接的几次镖,都是他独挑大梁。肖震海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只想再
期刊
恶作剧  有个叫青石屯的小山村,村里有个老先生姓李名泉,教了一辈子书,自恃清高。  这年春节前夕,李先生家来了很多让他写春联的人,附近有个小伙子叫李大山,也拿着红裱纸来了。李先生问:“往年不都是你父亲来吗?今年怎么派你来了?”  大山不好意思地说:“我爹正收拾家里,就让我来了。爹让我多看看你写字,也好学几个字。”  由于年代的原因大山的父亲不识字,可大山也不识字。大山之所以不识字,是因为小时候娘瘫
期刊
大牛村里有个叫二欢的后生,心眼儿多,又读过几年公塾,遇事常常能独辟蹊径,村里人都叫他小诸葛,遇到难事就找他寻主意。  二欢爹死得早,娘把他和哥哥大欢辛辛苦苦拉扯大了。现下兄弟两人种着几亩薄地,闲暇时也去打打柴捞捞鱼的,补贴家用。二欢也算有能耐,啥都学得会。  这年冬日的一天,二欢到南河去冰钓。钓了大半日,只钓到几条小鱼,卖不得,只能自家吃了。他就拎着鱼往家走。刚到村口,就听到旁边的场院里有小女孩在
期刊
河間富商李沫年逾不惑才得了个儿子,那真是宠到了天上,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可如此百般呵护,那孩子却长得跟绿豆芽似的,还经常爱生病,到了十来岁的时候,那身形还跟六七岁的相当。李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没少请郎中,吃了大把的药,可一点儿用都没有。  这天,李沫又听说肃宁城西果子洼村有个叫肖悦的郎中,专治各种疑难杂症,有些名声,就带着儿子赶过去。  肖悦是个60多岁的干瘦小老头儿,一把白胡子,面
期刊
说来也怪,河东村的关月生一家搬入新房后,就没得着好,先是做生意赔了一笔,接着是地里的庄稼短了收成,再后来就是他老婆翠柳得了怪病。  翠柳这病说怪真是怪。她一出门就跟好人没两样,可一回到房里,就不人不鬼了,不是坐到窗台上胡言乱语,就是缩到炕角瑟瑟发抖,说有人要害她,再不就是在屋里瞎跑乱撞。她回娘家和到别人家去,啥毛病没有。找郎中来看过,方子开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银子也没少花,病症却丝毫没见好转。人
期刊
一  被魏汐用刀子般的目光割在身上时,陈恒才清晰地意识到,外公去世了,老宅也没了。  在建筑设计领域,外公是远近闻名的大师,参与了许多建筑的设计工作,包括本市的地标性建筑——“月华”。退休后他回乡下养老,老宅虽老,但价值不容小觑。宅子从外到内都由他亲自设计,是集建筑设计之大成的“无价之宝”。  表姐魏汐是最“黏”外公的人,从小爱往老宅跑,后来还拿着铅笔小心翼翼地模仿。  老宅门口有个葡萄架,夏天一
期刊
妖精作怪  20世纪70年代,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村民们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夜晚凑在一起看电影了。這天夜晚,王沟生产队放电影,王老五早早吃了晚饭,提了个凳子就来到村后的放映场上。  王老五在生产队也算是个“名人”,原因在于他有两大嗜好:一是他喜欢瞎喷,只要有空,就给村民们讲些鬼呀神呀什么的,往往把听者吓得头皮发麻,为此大家给他起了个“老喷头”的外号;二是烟瘾特别大,手里老拿着一根旱烟袋,可以说是口
期刊
这一天,张文杰正在公司里书写文档,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了吵闹声。他抬头一看,就见一个男人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径直闯了进来,一边走,一边大声喊道:“张文杰在哪里?快出来,你欠的钱该还了!”  张文杰见状,立刻站起身,向来者迎了上去,他的脸上显得十分无奈:“吴大哥,你,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我欠你的钱一定会还的,你……”  那人一瞪眼,从衣兜里掏出一张欠条说:“你少给我来这一套,最后还款期已超过一个多月了,
期刊
1  “完了!丁小乐最不擅长这个了!我们这组输定了!”姚西西哀嚎道。  这是一节班会课,班里的同学正兵分两组,在玩“你比划我猜”的游戏。  所谓的“你比划我猜”,就是每组一次派出两个人,猜的那个同学背对着黑板,比划的那个同学则负责将黑板上写着的成语以肢体语言比划出来,背对黑板的同学猜出成语就算得一分。既可以学到成语,又紧张刺激,五年级三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玩这个游戏了。  赢的那组可以得到班主任老师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