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出越南路难行:越战中美军的轰炸及布雷行动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美国而言,作为一个大国,本不应该闯入越南侵略,但是既然闯了进去,就不能狼狈不堪地逃脱出来。如何在战争后期走得光彩体面,是美军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
  美军于1972年5月9日开始对越南沿海水域、港口、航道及内陆河道实施布雷封锁,这是自1961年美軍入侵越南之后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也是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水雷封锁行动,其意图是通过机动布雷,阻滞、破坏越南的交通运输线,切断或减少北越从国际社会得到援助的渠道,最大程度地限制越南北方的军事人员及各种物资进入越南南方。通过空中打击与布雷相结合,进行军事和政治讹诈,胁迫越方在巴黎和谈中让步,以实现其“体面撤军”的战略意图——
  轰炸及布雷行动的战略意图
  1972年3月,北越人民军向南方的美伪政权发动全面进攻,接连取得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美伪政权。美军为了遏制人民军的进攻,保护傀儡政权,实现“体面撤军”构想,一方面大举增调海、空军,轰炸越南北方,另一方面对越南北部地区及沿海海域实施布雷封锁行动。从同年5月9日起,美军出动大批舰载飞机和岸基飞机对越南北方重要的公路交通干线、港口、河口及航门要道投布大量地雷和水雷。同时,美军还将部分涂漆的圆木、铁桶和水泥墩投入雷阵中,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在这次布雷行动中,美军共布设各型地雷和水雷11000余枚,其中公路交通干线布雷3000余枚,沿海水域布雷8000余枚,构成43个雷区。
196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举行反越战游行的人群

  美军进行空中轰炸和布雷封锁的目的有多个:目的之一是摧毁北越战争体系和战争资源;目的之二是切断或减少北越从国际社会得到的援助,阻滞、破坏北越的交通运输线,限制北越的军事人员和各种物资进入南越;目的之三是增加军事和政治讹诈的筹码,以此压迫北越在巴黎和谈中作出让步,从而“体面撤军”,达到“以南越为基地,遏制中国、抗衡苏联”的战略意图。
  轰炸及布雷行动前奏
  1969年1月,查理·尼克松接替约翰逊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反战情绪,尼克松感到最棘手的事情是如何从越战的泥潭中拔出腿,以实现从越南“光荣地撤退”。他不得不采取两大措施:一方面积极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即利用越南人打击越南人的政策),大力加强西贡军队的建设;另一方面加紧进行巴黎和谈。
  为了把北越拉回到谈判桌上,美军不断对北越狂轰滥炸,但收效甚微。在战场上,美军和西贡军队节节败退,使尼克松的所谓“战争越南化”构想成为泡影。而在谈判桌上,美国也始终不能如愿:截止到1972年3月24日,尼克松宣布无限期延长巴黎和谈。美国与越南秘密谈判进行了30个月,公开谈判将近4年,会谈次数达140多次,但没有达成一项协议。就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春,北越人民军开始战略反攻,发动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春季攻势”。
  1972年3月31日,在大批苏制坦克和远程火炮的掩护下,北越人民军4个师给驻扎在南越的美国兵迎头一击。4月1日,北越的攻势扩大,几千名北越人民军从柬埔寨境内“共军庇护所”越过边境,向南直插平隆省安禄市。4月2日,北越军队长驱直入,进入广治省,宣布其为革命政府临时所在地,谈判组建联合政府。在这次行动中,北越军队投入其13个地面战斗师中的12个师,动用了苏制“萨姆”导弹和数以百计的苏制T-34、T-54和T-76型坦克,从未打过正规战的南越军队面对这种阵势,溃不成军。南越伪军主力第3师面对北越军队的锐猛攻势,早已逃之夭夭。
  面对这种不利的战场态势,尼克松立即作出反应。4月4日上午,白宫颁布两项重大决定:一是通过外交途径对苏联予以警告。白宫认为,如果没有苏联提供的坦克和大炮,北越根本不可能进攻南越。二是决定对北越实施轰炸,五角大楼同时正式宣布,美国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留在南越的美军”。
  当时,侵越美军正处在撤离阶段。到1972年3月,美空军第7航空队在南越只有4个战斗机中队,飞机不足100架。在泰国部署有300余架喷气式飞机。美海军只有“珊瑚海”号和“汉科”号两艘航空母舰停泊在北越外海。于是,美军一边轰炸,一边集结兵力陆续撤退。从4月6日开始,美军出动战斗轰炸机轰炸非军事区以北60英里的地区。4月8日,美国海军大举出击以遏制北越军队的攻势,尼克松下令出动B-52战略轰炸机轰炸北越非军事区以北145英里的港口荣市。
  4月9日,美军飞机对越南南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野蛮轰炸,同时尼克松批准了出动B-52战略轰炸机轰炸河内的“自由门廓”计划,目的是迫使河内停止攻势。
  4月16日凌晨2时15分,数百架美机包括数十架B-52战略轰炸机对海防港、海防市及河内进行狂轰滥炸,河内军民奋起抗击,击落美机15架。同时,美军迅速将“星座”号航空母舰从香港召回北部湾,“小鹰”号航空母舰也很快加入作战序列。
杜梅大桥,一度被称为“炸不垮的大桥”,最终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坠入红河

  为了进一步增强在越南的海上力量,美军隶属于大西洋舰队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也被征调。当时,“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停泊在佛罗里达州的五月港,大部分舰员还在岸上,当接到准备起航去南越的命令后,舰员们立即赶回各就各位。经过60小时的紧张准备,该舰4月10日离开五月港,奔赴南越前线。经过一个月的航行抵达菲律宾,再经补给后处于待命状态。该舰是世界上第一艘通用型航空母舰,曾先后参加过1957年的黎巴嫩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和几次中东战争,除携载常规起降的攻击飞机外,还载有“海王”反潜直升机,比其他航母战斗力更强。   截至4月30日,美海军第七舰队在北部湾内共聚集6艘航母、5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其中4艘航母载着360架战机到达越南东部海域,形成了对越南海上的兵力封锁态势,另2艘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待命,担负机动任务。
  美空军3个大队所属的B-52战略轰炸机从美国本土重返太平洋的关岛基地,其他飞机也分别从美国本土、日本及南朝鲜的基地转场到东南亚。随着战役进程的发展,美军不断调整其兵力,到战争后期共动用各种飞机1300余架,其中包括B-52战略轰炸机203架、战术飞机495架、空中加油机200架。
  通过集结空军和海军力量对北越进行高强度的轰炸,美国试图阻止北越凌厉的地面攻势,支援南越伪军的地面作战,并将美军地面部队解脱出来,以实现“战争越南化”。同时与北越举行和谈,最终实现越南问题的解决。然而战争的天平向北越倾斜,美国的空中和海上优势无法阻挡北越的强大地面攻势。
  5月1日,当北越的坦克攻入广治市区以后,南越军队丢盔撂甲,仓惶向顺化市溃散,最后一批美国顾问只好乘直升机离开这座失守城市,北越人民军宣告大捷。广治市的失陷,再次使美国政府实施“战争越南化”的梦想破灭。
  随着北越人民军的胜利凯歌不断奏响,巴黎会谈恢复了。5月2日,基辛格带着尼克松的新建议来到巴黎,同北越代表黎德寿举行会谈。尼克松的新建议主要是:如果北越同意停火和遣返美国俘虏,美国就同意在2个月内撤离越南。然而谈判最终还是破裂了,因为北越的条件是要求美国推翻阮文绍政权,建立不包括阮文绍在内的联合政府。
  战场失利,和谈破裂。面对这种窘境,尼克松提出两种对策:一是立即从越南撤出全部美军,但美国国会认为这会影响世界和平,因而否定了这一条;二是继续谈判,提出一种“体面的妥协”,但要做到这一条,就必须使北越得不到援助和武器。
  密集实施轰炸与布雷行动
  5月9日清晨,尼克松总统一声令下,美国海军舰载机100余架和各型舰只6艘,对海防、广安、鸿基、涂山等沿海地区实施猛烈轰炸,并进行布雷前的军事佯动和火力掩护。
  轰炸停止2~3分钟后,从金兰湾外的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40余架A-6A、A-7E型舰载机,满载着MK-42和MK-52型水雷,在600m高度上以550~650km/h的速度飞向海防港,采取小编队、多批次、水平跟进、同步投掷的方式进行布雷,将水雷准确地布设在海防航道上。与此同时,美军100架岸基飛机也将水雷布设在鸿基、红河口和涂山等航行要道,仅仅1个小时,美国海军即宣布完成了首批水雷的布设任务。
  5月10~12日,美国舰载机和岸基飞机昼夜不停地对北越的海防、鸿基、锦普及会江四大港口实施布雷,封锁这些港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布雷覆盖范围,先后封锁了太平河、马江、格会口、筝河、日丽河、越门河、红河口、文奥河、茶李河、勒具河、格禁河等10多个河口、港湾、水道及东北群岛海区。5月13日,美国海军开始进行全面补充布雷,进一步扩大雷区。截至5月19日,美国政府宣布完成对北越港口和江河地区的水雷封锁。
  至此,美国海军在越南北方的第一阶段布雷行动宣告结束。
美军封锁北越沿海主要港口示意图

  5月10日,美军出动16架F-4“鬼怪”式战斗机,携带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轰炸位于河内与中国西南边境的铁路枢纽——杜梅桥。这次轰炸投掷各型炸弹29枚,其中激光制导炸弹22枚、电视制导炸弹7枚,命中12~16枚,炸毁了杜梅桥,使这一交通大动脉一度中断;同时对其他重要桥梁、物资囤积地等重要目标也实施轰炸。
  杜梅桥是法国人保罗·杜梅设计的,又名红河大桥、龙边桥。该桥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非常坚固。是全球社会主义阵营的援越作战物资从中国云南通过胡志明小道南运的必经之路,其战略价值可见一斑。自1967年开始,美军对该桥进行了64次轰炸,付出了大量弹药、油料和损失8架战机的损失,杜梅大桥依然屹立在红河上,所以当时的越南人称该桥为“炸不垮的大桥”。
  为了保卫杜梅大桥,北越人民军在大桥附近不但部署有大量苏制“萨姆-2”地对空导弹,还部署有卡车机动的双联装车载“萨姆-3”地对空导弹及各种高射炮群。高射炮有57mm炮、37mm口径炮,还有ZSU-23-4四联装23mm高炮。对空火力配系涵盖了射程在30km以下的高、中、低空武器……
  1972年5月8日晨,美军驻泰国乌汶空军基地上,一架架F-4战机已经挂载上了新式的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8时许,负责开辟“安全走廊”的8架F-4战机升空。27分钟后,16架F-4战机以代号“牡蛎”的攻击编队起飞,其中8架挂载制空武器,负责拦截北越空军的战机。与此同时,驻泰美军柯叻空军基地起飞15架专门负责压制“萨姆”导弹的F-105攻击机。
  “牡蛎”编队升空,飞行员将任务程序软件输入战机后打开自动驾驶仪,战机密集编队沿预定航线进发,飞行员稍事休息。攻击编队飞行一个多小时通过老挝上空,到达第一汇合点,转向后向加油空域飞去。远方的空中出现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队长一声令下,一架架F-4战机向加油机靠拢。战机到位后加油员操纵加油探头,“咣当”一声自动锁定开始加油。很快,战机上的绿色加油指示灯亮起,加油探头自动松开,表示油已加满。战机飞行员向加油员竖起三个手指打出“OK”的手势,战机退出加油航线。
  空中加油后,“牡蛎”编队转向目标航线,队长下令全队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战机逐渐接近第二汇合点,飞行员们解除自动驾驶状态,手动驾驶战机逐渐降低飞行高度。从新山机场起飞的支援战机也已经进入汇合点,高空中盘旋着两架EC-121“早期预警空中协调指挥机”,4架EB-66电子干扰机发出强大的干扰电波。   先期起飞的8架F-4战机,在前方开始投掷干扰炸弹布设“安全走廊”。“牡蛎”编队随后继进,其中一架F-4战机加速飞出编队,空中发射箔条火箭以弥补“安全走廊”的漏洞。火箭炸开后,一团团纤薄的箔条如烟似雾随风在空中飘散。北越的雷达显示屏上,此时是白茫茫一片雪花,什么也看不见。
  停泊在北部湾的美军“红冠”号雷达舰发来空情通报:“敌方米格机两架,与我机相向而行,高度3000m,相遇时间2分57秒……”“牡蛎”编队队长打破无线电静默,下令全队:“呈战斗队形散开!”密集编队中的F-4战机,刷拉一下两两编队拉起,分散开来。“牡蛎”编队队长又连续下达“给武器加电”、“导引头开锁”、“解除保险”等一系列作战指令……
  “牡蛎”编队队长打开机载雷达,在64km的距离上跟踪到越机。显示屏上出现了“选择作战模式”的英文简写字样。队长选择了“中距离拦射”,接着选择了发射两枚导弹模式并迅速锁定一架越机。两个亮点迅速接近,很快到了24km的距离,“可以发射”指示灯亮起,蜂鸣器中传来“呜…呜”的“允许发射”提示音,“牡蛎”队长用力按下导弹发射按钮,同时对无线通话装置大叫一声“Fox One”(当空战中发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时,北约飞行员须使用暗语“Fox One”来提示友机导弹已经发射。当发射热寻的空空导弹时,北约飞行员须使用暗语“Fox Two”来提示友机导弹已经发射。当发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时,北约飞行员须使用暗语“Fox Three”来提示友军导弹已经发射。在敌我识别系统还未盛行的年代,導弹在寻的过程中可能会攻击友机,飞行员喊出“Fox One”等暗语,友机就会注意这枚导弹的动向,并在必要时规避)。随着机身的微微抖动,两枚AIM-7Ⅲ“麻雀”式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拖着两条火舌向前方飞窜,瞬间在视野中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中犁出两条昏黄的烟迹。须臾,远方的空中爆出一个桔色亮点,雷达显示击落一架战机。一架折了左翼的“米格”—21战机打着旋向山谷间坠去。北越飞行员弹射跳伞成功,青山绿水间绽开一朵洁白的伞花……
  另一架北越“米格”—21战机也不甘示弱,在做了一个“半滚转”的机动动作后,摆脱了美战机的锁定。这架“米格”-21战机利用机动性能优越的优势,经过一番缠斗,终于咬住一架美战机,占领了尾追攻击阵位,抓住时机发射一枚AA-4“锥子”式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导弹直接命中,美军飞行员来不及弹射跳伞,顿时血洒长天……
  就在美越战机空战之际,负责对杜梅大桥攻击的8架F-4战机展开了攻击。当第一攻击波的4架F-4战机压低高度进入北越桥防领域后,越军防空部队目视发现了目标,高射炮当即开火。指挥官命令发射“萨姆”-2、“萨姆”-3地空导弹。雷达操作员报告无法锁定目标,指挥官下令:“无法锁定也发射……”一枚枚“萨姆”导弹盲射升空,顿时,杜梅大桥上空弹迹如织。虽然北越的“萨姆”导弹在空中密集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烟云片片,火光闪闪,高射炮火打得天空硝烟弥漫,但仍挡不住美机一波又一波的攻击,30多枚光电制导炸弹鱼贯而下……攻击完毕后,美机沿预定航线退出返航。
  美军一架RF-4侦察型“幽灵”战机,对攻击的全过程进行了拍摄,以便对毁伤效果进行评估。飞行员亲眼看到,大桥土崩瓦解,一段一段地滚入湍急的红河中。这座被北越人称为“炸不垮的大桥”在历时6年、经过65次轰炸后,终于淹没于红河的滚滚波涛中。
  5月10日11时30分,美军“星座”号航空母舰的第96战斗机中队从飞行甲板上起飞,在7架F-4战机的护航下,对河内和海防之间的铁路调车场(铁路调车场也称为编组车站,是需要把列车的车厢解散,根据目的地重新编组的场所。通常利用调车场的坡度,车辆靠重力自行溜下坡,靠道岔等设备使其到达预订股道,重新编组发车。不必由机车牵引调车,提高了效率)进行轰炸。在其后的两个半月中,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炸毁越南北方各种桥梁达106座。
  美军的海上布雷行动也取得了极大的封锁效果。越南的海岸线形同月牙,国土狭长,北方物资从海上运往南方既方便又快捷。然而,沿海各重要港口被美军水雷封锁后,船只进、出港及航行非常艰难,海上运往南方的作战物资锐减,平均每天大约减少800~1500吨,从而导致南方战场物资供应日趋紧张,致使南方的攻势行动被迫延缓。
  据统计,北越海军和民用排水量200吨以下的船只,共被炸毁82艘,其中有运输船26艘、汽艇8艘、驳船19艘、机帆船29艘。最重要的是切断了外界对越南的援助以及北方支援南方的海上通道。当时越南外援的85%依靠海上运输。其中,海防港是转运外援物资最重要的港口,该港的月平均货运量原为216万吨。布雷封锁后,该港的月平均货运量下降到6000吨,不足原来的0.3%。在布雷行动中,中国等8个国家的26艘援越商船被封锁在海防港内达半年之久。
  布雷行动的启示
  美军对越南北方实施的轰炸和封锁战役,使北越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为其在巴黎和谈增加了“砝码”,也为其“体面”地从越南撤军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美军的布雷封锁行动,为我军应对未来实施濒海岛屿封锁作战提供了可鉴之处。分析美军的封锁行动,主要有以下经验和教训。
  预先模拟,战术欺骗,行动科学,确保布雷行动一举成功
  这次布雷行动,可以说是美军蓄谋已久的。早在1972年4月初,美国海军就在水文条件与越南北方沿海相似的美本土西海岸圣地亚哥的外海,举行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军事演习由34艘舰船和100多架飞机参加,包括模拟投放水雷训练等项目。随后,将参加过布雷演练的大部分舰只和飞机调往越南战区,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5月9日,当尼克松总统公开宣布对越南北方港口实施布雷封锁行动后,美舰载机迅速而准确地完成了对海防港的布雷封锁,并安全返回母舰。
  为了掩护布雷行动,美军还采取了战术欺骗措施。5月9日7时30分,活动在北部湾的美航空母舰出动近百架飞机,轮番对海防市区,特别是工业区进行猛烈轰炸。至8时许,在北部湾沿岸,由6艘驱逐舰组成3个战斗群,对越南海岸的涂山岸炮阵地、雷达站、高干疗养院等地进行炮击,发射炮弹数千发。在越军忙于反空袭的同时,美军的40架舰载机分多批次由外海方向对海防港的楠潮口主航道进行布雷。接着,又有16架舰载机在涂山半岛至吉婆岛航线布设水雷200余枚。   在布雷速度上,美军强调高效率。在尼克松5月9日宣布对越南北方进行水雷封锁后,仅隔1小时,美海军即宣称完成了首批布雷任务。3天后(12日)完成了对海防、鸿基、锦普、会江口等四大港口的布雷封锁。10天左右(17~19日)完成了对越南北方港口和江河地区的水雷封锁。
  在时机的选择上,美军根据目标区的情况灵活选择。在江河口,为增加布雷的准确性,多在江水低潮时布放。在沿海港口,如海防、会江口等,为增加布雷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则选在黑夜、雾天、中午和节假日布放。在防空火力强的地区,在轰炸后12分钟开始布放。在防空火力弱的地区,有时也在轰炸前12分钟布放。
  在战术运用上,一般为双机或三机编队。在无设防的海区布雷时,多以小编队单独实施。在防空火力强的地区,则采取小编队、多批次,分散布雷,并出动F-4战斗机进行掩护。对海防等重要地区集中布雷时,有时还出动飞机和军舰对陆上目标进行火力压制,配合布雷行动。
  美军在沿海布设水雷不是平均分配,而是突出重点。在布雷过程中,美军把越南北方沿海划成若干小段和小区,然后以海防为中心,按先南后北的顺序逐段逐区进行布放。布雷的重点是海防(1733枚)、鸿基和锦普(共1000枚)、会江口(1392枚)、问江口(610枚)、昏拉岛和罗岛转运点(1163枚)等地,共布雷6000余枚,约占沿海布雷总数(8000枚)的75%。美军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使越南难以招架,致使美军布雷成功。
  监视雷区、连续补充布雷,保证海上持续封锁
  为防止越南对雷区的清扫与破坏,美军对雷区通常每日不少于3次空中侦察检查,一般为上午8时至下午3时进行,夜间也出动飞机对雷区进行检查,有时还投掷照明弹,后改为不定期巡逻检查。同时对重点雷区实施持续布雷,其中对海防港附近的涂山至吉婆岛航线,就补充布雷8次,对海防、鸿基和锦普等主要港口,一般每2~3个月补充布设一次。对太平、南河、清化以北只能通行小船的各河口,先后布设过两次。对清化以南的义安、广平、河静等地区的大片沿海,则每2~3天就补充布设一次,其中仅会江口就补充布设20余次。到1972年12月底,美军对越南北方沿海区域布雷共达390次,平均每月近50次,持续时间达8个月,保证了封锁的连续性,有效封锁了越南的海上交通运输线。
  多种水雷混合布设,增大扫雷难度,显现水雷战的巨大威力
  美军投放的水雷绝大部分为沉底雷和锚雷,还有一些漂雷。这些水雷使用磁性、音响、水压、定时、定次等多种引信引爆。为增强抗扫性能,美军还混合使用高灵敏度和低灵敏度引信。美布放的MK-52型和MK-42型磁性感应水雷,原引信的磁灵敏度分别为0.45毫奥和0.1~0.2毫奥,此次使用时分别降低为10毫奥和1.6~3.2毫奥,使水雷不易被磁力小的小型船只引爆,从而重点炸大型船只。
  另外,为了迷惑对方并给其心理上造成威慑,对越南东北群岛一些航道的布雷,还与真雷一起混投一些汽油桶和大木段,虚虚实实、以假乱真,以增加欺骗性。
  由于水雷本身就具有易布难扫的特点,加上美军布雷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使扫雷行动相当困难。应越南的请求,中国曾派出由16艘艇只组成的扫雷队,共出海近600次,扫雷2600多小时,成功扫除46枚各型水雷,胜利完成了协助越南人民解除水雷封锁的任务,凯旋归国,也为人民海军水雷战部队写下了光荣的战史。
  越南战争结束后,按照越南在巴黎停战协定中的要求,美军在1973年派出扫雷兵力清扫他们自己布放的水雷,共投入87艘舰艇和32架直升机(第12直升机扫雷中队8架,海军陆战队24架),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扫雷,不仅损失了2架扫雷直升机,且所花费用是布雷费用的2倍多,但仅扫除了几枚水雷。可见,反水雷行动是何等艰难,水雷封锁的威胁至今仍不容轻视。
  大规模的轰炸行动,使越南的陆上交通线遭受巨大损失
  由于越南与外界有陆上联系,且越战后期越南境内的铁路、公路运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如果美军只切断越南的海上联系,而不能切断陆上联系,难以达成封锁目的。1964~1967年美军和南越军队联合进行的封锁战役未能达到目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尽管从越南战争一开始,美军就十分重视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但一直没有能够切断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所以,在1972年的封锁战役中,美军注意吸取以往的教训,不仅加大空袭的力度,更重要的是使用了最新研制的武器,如激光和电视制导导弹,其命中精度和破坏威力立即显现。仅两个半月,就击毁了越南北方106座桥梁,使越南北方的运输受到严重影响。
  高技术侦察和电子干扰机的使用,大大降低越南部队的防空效果
  美军在对越南的河内、海防、大原等工业城市进行大规模轰炸時,共出动各种飞机2589架次,其中B-52轰炸机662架次。为了迷盲越南对空雷达,减少美军飞机的损失,增大轰炸效果,在轰炸前,美军派遣各种电子侦察机对河内等地进行了338架次的电子侦察,从而获取了大量军事情报。在即将实施轰炸的前夕,美军派出DC-130、F-4飞机在老挝上空的康开—琅勃拉邦区域和泰老边界模拟B-52轰炸机对河内空袭,实施徉攻。当正式实施大规模的轰炸时,美军采用综合电子干扰掩护战术,即用电子干扰飞机实施远距离支援干扰。在其攻击航线上投放上百吨的消极干扰器材(消极干扰器材也称为无源干扰器材,是本身不发射电磁波的器材,如箔条、角反射器、透镜反射器、假目标、气溶胶、烟幕、电磁波吸收材料和途料等。消极干扰器材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反射、散射、折射或吸收敌方电子装备发射的电磁波而形成电子干扰)形成宽15~20km、长80~100km的干扰走廊。在轰炸机群内还配备有随行干扰的电子干扰飞机,以实施积极干扰(积极干扰也称为有源干扰,是使用干扰机发射某种形式的电磁波而形成电子干扰)。B-52轰炸机装有电子侦察和警戒设备,携带10多部干扰机、诱饵导弹和消极干扰丝,可实施自卫干扰和相互掩护干扰,使越南的高炮和防空雷达难以捕捉目标,大大降低了其防空抗击效果,导致被防御的目标受到重大损失。
  外交及国际法的制约,使美军的封锁受到一定限制
  越南战争中,由于当时中国、苏联等国支持和援助北越,并开辟了支援北越的秘密通道,而美国不愿与中国、苏联等国爆发直接冲突,规定对外国船只不能予以攻击。因此,中国、苏联等国的运输船只一直没有停止对北越的支援,直到1972年5月美国对北越进行布雷封锁时,仍有26艘外国船只被困在北越港口之中,但并未遭到美军的轰炸而损坏。
  可见,美军的封锁效果受到了外交的影响。同样,美军的封锁效果也受到国际法的制约。国际法规定封锁海区的范围不能包括中立国的内水、领水、运河及国际海峡,封锁海区的地理界限、封锁开始时间、中立国舰船离开被封港口的期限都要正式宣布等。如果按照国际法的规定,美军按部就班宣布这些规定,是不可能达到速成布雷行动的。
  海上封锁和监视组织有序,但封锁兵力明显不足
  美军对整个越南沿海都进行监视和封锁。在北部湾,美军由于监视兵力部署分散,美机、美舰多采用雷达对整个北部湾进行探测。对我海南岛西岸,尤其是对越南北方沿岸目标都能较好地控制,甚至河口船只进出情况都能如实掌握。在依靠雷达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美军使用舰载机大海域搜索并使用巡洋舰、驱逐舰进行拦截和劫持。若发现“可疑”船只进入北部监视区,则通报给115特混舰艇队进行拦截。但是由于越南海岸线长达3260海里,其中美军和南越重点封锁的南越海岸线也长达2000海里,而且越南沿海商船、渔船众多,越南北方的各种运输船只混杂其中,使美军和南越军队的封锁舰艇辨析可疑船只显得力不从心。
  但无论如何,美军依靠其强大的战力,对越南重要交通线实施轰炸,对沿海大范围实施布雷,取得成效,最终胁迫越方在巴黎和谈中让步,达成其“体面撤军”的战略意图。
  编辑/曾振宇
其他文献
为确保CS/LR4型7,62mm高精度狙击步枪系统的携行使用性能以及安全运输性能,北京远达东兴航空箱厂特为其配备了一款坚固耐用、外形美观、密封防震、机动性与防冲击性均极强的军绿色枪箱。  这款枪箱线条简洁,时尚而大气。其外形尺寸为1230mm×430mm×155mm,空箱质量10.7kg。  箱体四周由加厚铝合金框架构成,内部由优质坚硬的多层夹板外贴厚压花铝板压制而成。2个外置与2个内嵌式金属锁扣
安装7发弹匣时,弹匣底座突出于握把下方  与其他传统枪械企业不同,黑泽尔防务公司是一家拥有航空装备制造背景的企业,其母公司黑泽尔航空装备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航空零部件为主的高科技公司。依靠母公司的技术实力,黑泽尔防务公司在冶金、设计和制造方面有着许多独到的优势,这也注定其旗下产品PKO-45手枪身上拥有独特的设计和魅力。创始人爱好机械设计  黑泽尔防务公司的实际控股人为查尔斯·黑泽尔,同时他也是黑泽
关于非致命枪弹  美国国防部指令3000.03E(DoD Directive 3000.03E)将非致命武器定义为,其是指那些被设计成使人员目标立即失去反抗能力或使设备立即不能工作的武器、装置和弹药,而且非致命武器对人员目标造成的永久性伤害和对目标所在区域的财产或环境造成的损害也要降低到最小,非致命武器对人或器材的作用是可逆的。  一般来说,非致命枪弹的主要作用是让活动目标失去继续抵抗能力,但不能
雁门关伏击战,是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主力于1937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山西代县雁门关地区,对日军汽车运输队连续进行的两次伏击战斗。此战迟滞了日军对忻口前线的增援,使忻口的坂垣军团一度面临兵员不继、食物不足、弹药短缺、油料匮乏的困局,有利地支援了国民党军忻口正面作战——  作战背景    自张垣失守,南口陷落,天镇、大同和雁门关被占之后,山西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平型关一战虽然狠杀了
①在设置防御阵地时,如果将阵地设在树林边缘、镇郊或者山上,就会很容易被敌方侦察发现,并被敌方的炮火摧毁  ②当然,敌方为了战斗需要,也会轻易地绕过防御阵地,使防御阵地失去作用  ③在德军的防御中接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里说的接替是指坦克部队根据命令去接替其他部队或者被接替  ④防御部队的接替一般在连与连之间进行  ⑤接替时,接替部队隶属于被接替部队的指挥官指挥  ⑥在接到接替命令后,交接的双方
在温彻斯特公司一个柜子后面雪藏70多年的唯一一支伯顿M1917自动步枪原型枪,其造型修长、加工精细,颇有现代武器的风采“气球杀手”  伯顿M1917自动步枪的传奇开始于1990年年底。当时一位名为威廉·B.爱德华兹的美国著名枪械杂志编辑,偶然在温彻斯特博物馆发现一支此前没有见过的武器。经博物馆馆长汤姆·霍尔允许,爱德华兹对其进行了一番研究,并将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武器收藏家》杂志1991年第1期上
读者最熟悉的迷你无人机莫过于美国大兵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所使用的RQ-11“大乌鸦”。而在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也开发出一款性质和用途相类似的迷你无人机,它的名字叫作“弗拉巴茨”(Vrabac),绰号“麻雀”——  自主研发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首都贝尔格莱德。从2008年开始,塞尔维亚国防部就积极致力于无人机的研发工作。在充分认识到无人机的前景后,他们首先迈出的一步就是
在众多恐怖袭击行动中,爆炸活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为此,各国在应对恐怖主义时都非常重视反恐排爆力量的建设和实战应用,反恐排爆力量因此也成为各国反恐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担负拆弹排爆任务的人员,总是面临着极其巨大的危险,一旦出现任务失败的情况,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就连自己的生命也会失去。警方向隧道内的匪徒发动攻击影片中出现的加装战术套件的TMP冲锋枪  当下,反恐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几乎都会涉及到排爆这一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的精神,以及上级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相关工作部署,《轻兵器》杂志社完成了公司改制,已于2017年12月27日在北京市所屬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企业名称由“《轻兵器》杂志社”变更为“《轻兵器》杂志社有限公司”,有关变更事宜如下:  一、《轻兵器》杂志社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二、改制及更名后,原有
游戏剧情梗概  可能是由于与前作时隔太久的原因,《杀出重围:人类分裂》的开头使用大量过场动画梳理了一下前作的剧情。游戏背景设定在2029年的近未来世界。那时的生物机械科技水平已经非常先进,许多人都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来强化自己的身体和心智,由此产生了一种经过强化改造的新人种。而整个世界也逐漸分裂为普通人和改造人对立冲突的状态。玩家扮演的反恐特工亚当·杰森就是一名经过生物强化的精英战士。他要在第29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