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来源 :内蒙古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30595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PARPi)是卵巢癌治疗的一个热点,随着FDA批准将PARPi的使用从复发转移到一线维持,P ARPi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PARPi的耐药人群也在不可避免的增加。现我们对PARPi的作用机制及可能潜在的耐药机制做一概述。
其他文献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在新形势下牡丹江医学院完善医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针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利用构建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付诸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向“内生型”转变。
目的观察在骨科手术室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OTD教学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骨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80名对等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给予对照组传统教学法,研究组实行OTD教学法,比对两组实习护生学习成绩。结果研究组实习护生在教学中比对照组所获取的理论考试成绩更加优异(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室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OTD教学法,可调动实习护生的积极性,提升理论成绩。
如何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平台,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对提升学科建设和高校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高校科研平台,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使用平台,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科研素质等方面的体会,为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价值提供参考。
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价CHRNA5基因rs16969968位点与吸烟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按照拟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评价数据质量,采用RevMa n 5.0、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在等位基因模型(G vs A:OR=0.90,95%CI:0.70~1.16,P=0.42)、相加模型(GG vs AA:OR
目的探究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3、6、12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前、术后3、6、12个月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累计透视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雌二醇(E2)、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Cys C)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中围绝经期诊断标准,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取100名为围绝经期高血压组,100名为围绝经期非高血压组,采集并记录所有入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年龄、吸烟史、饮酒史、BMI及病史情况,测量记录血压,完善包括E2、CRP、FIB、Cys C、FPG、TC、HDL-C、LDL-C、TG等生化指标。结果围绝经期高血压组与围绝经期非高血压组相比,一般
目的研究风险评估在预防ICU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留置鼻胃管的66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的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两组,其中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入院的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鼻胃管的非计划拔管率、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为1.42%,与对照组3.87%相比
肠道微环境参与人体的营养代谢、机体免疫等正常生理活动,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查阅婴幼儿病毒型腹泻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进展,总结了婴幼儿病毒型腹泻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腹泻病毒和肠道菌群变动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结合目前实验室比较少见的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技术(mNGS),对婴幼儿肠道微生态环境种类分布进行探索:提示mNGS技术将成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方法;探索病毒感染致神经系统症状的溯源和致病机理已成为目前儿科领域重点研究项目.该研究进展总结为临床预防治疗肠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疾病,作为一种区域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可以累及所有组织、器官,常侵犯脊柱引起脊柱炎,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准确评估不同临床分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患者的影像表现,对病情诊断、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价值。MRI以高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多对比度成像优势常用于BS的诊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是当前磁共振诊断BS的新技术补充。现对MRI在BS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BS影像征象的认识
目的通过测量放疗前后肺癌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来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放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2例从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均在我院进行放疗,放疗前后均在我院进行CT增强及MRI扫描。运用AW4.6软件测量放疗前后ADC值。计算ADC值放疗前后差异。结果放疗前后肺癌病灶的ADC值差(ΔADC)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后肺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