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预期员工的印象管理行为模型构建

来源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预期现象在工作场所中十分普遍.然而,过往研究大多关注于低预期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基于印象管理理论,构建了低预期员工的印象管理行为模型.当员工感知到自己被寄以低预期时容易产生印象管理动机,从而致力于操控型(自我推销)或建设型(提高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的印象管理行为.低预期员工的这一印象管理过程受到低预期出现的场合、员工的公共自我意识以及员工自身能力和进行印象管理的机会这几个边界条件的制约.本研究在理论上拓展了现有关于低预期研究的理论视角,补充了印象管理理论关于印象管理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在实践方面,为员工处理低预期问题提供了指导性的对策,建议低预期员工不要自暴自弃,可以通过印象管理来改变现状.
其他文献
我国志愿服务着眼于群众最急需、最紧迫、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重视遍布城乡基层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互助性活动[1],具有丰富治理资源、黏合社会交往和鼓励基层民主的积极功能[2],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有生力量.志愿服务扎根于民、来源于民、服务于民,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动员和整合社会多元资源,在动机、结构和组织力上充实基层社会治理所必需的社会资本,并从物质与意识两个方面推进,注重意识观念和情感力量的双重支撑,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同治理主体赋权和增能.
期刊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的重要后续工作,安置社区居民情况复杂,老弱病残群众基数较大,迫切需要解决生活适应难、新身份认同难、邻里融入难、依赖思想转变难、留守老人及儿童照料难等诸多问题.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量,助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尽快融入新的社区环境中,对于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有着积极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