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助力绿色校园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成长中的孩子入手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及习惯是最有效的措施。化学学习对垃圾分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正确处理化学物来助力绿色校园建设。
  [关键词] 校园垃圾;垃圾分类;化学学习
  校园垃圾主要产生于学生活动,来自食堂、实验室、教室、办公室等场所。如果不能合理分类,对校园环境及学生健康环保意识的养成都是不利的。化学课本中,又为垃圾分类增添了理论知识的武器,其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行动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学生校园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迫在眉睫。
  一、校园垃圾分类现状
  校园垃圾分类的观念已逐渐为大众所知,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况并不理想。结合我校三年制初中学校的情况来看,有36个班近1300多名学生。我校垃圾分类课题小组进行了如下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调查人数60人。
  1.对垃圾分类了解情况。
  A.了解,2人,37% B.听说,18人,30% C.不了解,20人,33%
  2.垃圾分类投放情况。
  A.有,18人,30% B.不会,37人,62%
  3.是否注意分类。
  A.有,18人,30% B.没有,42人,70%
  4.是否有保护环境的观念?
  A.有,17人,28% B.没有,43人,72%
  以上是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没有开展垃圾分类的行动,甚至是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也没有提升。绝大部分学生有分类意愿,但多数在行为上并没有按要求投放。一部分学生是认为缺乏系统分类方法和设施,一部分学生则是认为自己的分类行为无实质意义。故而经常可以看到垃圾桶中垃圾被混合投放的情况,分类垃圾桶并未真正起到引导学生“分类”垃圾的作用,成了一个校园摆设。对此,能够在符合校园情况的前提下提出简便有效的分类模式,增强大家的分类意愿是十分有必要且迫切的。
  二、推进校园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分析
  从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情况来看:德国、日本等国家几十年前就普及了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方法,非常细致,而且现在已经是很成熟的体系,从源头到终端的处理,真正地进行了落实。一些国家的成熟的分类经验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乃至实施垃圾分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提供了实施的可行性依据。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看:校园内学生能够将垃圾放入校园的垃圾箱里,养成了不随地扔垃圾的习惯,但要做到更细致地分类投放还欠缺意识和行动。初中生已具备理解事物和接受事物的能力,因此,这是提升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最好时机。初中已开设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及进行处理方式的研究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校园垃圾分类起到推进作用。
  从家庭和社会来看:现在苏州园区学校的校园美丽清新,现代化硬件设施齐全,家长的素质整体很高,也具备家庭引导能力,家长和学生对校园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家庭、校园,还是学生本身都具备了能够正确分类垃圾的能力,因此,现阶段在校园里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是可行的,而且初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对环保意识形成的促进。
  三、化学与校园垃圾分类的联系及意义
  1.化学与校园垃圾分类的联系
  校园垃圾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及有害元素,可以从化学角度提升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了解垃圾不分类造成的危害,及垃圾分类对生产生活的重大意义,同时还可以从化学角度指导如何分类,其与化学紧密相连。
  2.化学促校园垃圾分类的意义
  (1)促使学生学好化学,提升生活服务的意识。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更加明确化学垃圾中的化学物质有哪些,哪些可再次利用,哪些需要处理后回收等;学习化学还能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校园生活垃圾中的绝大多数部分是可燃物,可燃物热值较高,适合于燃烧发电。垃圾中的水分、灰分的含量对垃圾分类的影响。也就是说学好化学是正确进行校园垃圾分类的一个基础条件,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化学、利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化学指导校园垃圾分类,提升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以细节为珠链,从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培养抓起。垃圾分类是一项人人都可参与的环保行动,校园中的学生此时正是学习的最佳时间,要以刚开始学习化学就能利用化学知识推进垃圾分类而感到自豪。点滴行为不仅是能促进学生自身成长的素质教育,更是会影响到家庭,乃至社会的大行为。
  参考文献:
  [1]杨晓茜.高校学生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其可行性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7-9
  [2]王赞.基于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的校园分类垃圾桶设计研究[J].学研探索,2017(2):106-107.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2015年6月19日秭归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来,我校与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结对帮扶,立足接轨早、措施齐、活动实,两校紧密协作,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教学改革;共识;行动一、理念引领促统一,力保教改形共识  “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这句广告蕴含着一个哲理:行动是关键,观念是先导。空想,困惑永远是困惑。因而,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武
[话题简介]  从强制亲职教育与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研讨会上获悉,成都检察机关自201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工作以来,已对176名涉罪未成年人、11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父母开展128次强制亲职教育课程,有效弥补家庭创痕,增进亲子沟通,为涉法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近年来的少年司法实践表明,涉罪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被害人多数具有问题家庭背景。目前,监护人不履行
一、基于队课,牢抓基础章,提升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展评质量  基础章具体章目及获章标准按年级设定,以少先队活动课为主阵地,做到两个结合,即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为培养少先队员实践、合作、创新等能力,切实提高雏鹰争章活动的实效性。每个中队每个学期结合队课大主题争一枚基础章,并于期末进行雏鹰争章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展评。从“垃圾分類我能行”争环保章到“大手拉小手”争合作交流章,再到“我们
负责主动有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所必备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身心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听障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自私、目标缺失、责任感淡漠等问题,既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也给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扰。在实践中,我一直将责任教育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现以职高某班班集体形成的过程为例,就创建责任型班级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全面了解学生情
[摘 要] 近年来,“互联网 ”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搭建了一条便捷通道。其使命感可从顶层设计紧锣密鼓的发布、提升工程纷至沓来的实施、均衡发展全力以赴的改薄等方面体现;其影响力可从“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建设、移动端电子设备的普及、广泛性在线教育的填补方面领略;其便捷性可从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培训模式的建立、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方面认知。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小学教师;信息
去年初,河北在保定、张家口、承德3个市22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为做好此项工作,河北省教育厅充分发挥省内已全部建立县级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的管理优势,大力推进“校财局管”,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县教育局支付分中心集中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去年共下达中央专项资金4.3亿元,且在省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省级财政在足额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定额
[摘 要] 永嘉翔宇小学的质量观是既重视学习性质量,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也重视发展性质量,关注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更重视生命性质量,关注孩子每天过得好不好。我们将“幸福生长”作为教育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 幸福生长;核心素养;七彩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利于孩子“幸福成长”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近年来,永嘉翔宇小学积极推进基于落实核心素养的“七彩阳光星卡评价”实验改革,
[摘 要] 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校长向家长汇报五个方面的工作情况。期待通过合伙教育,家校共育,把孩子们送入理想高中。   [关键词]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考试;讲话  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是风华中学生校长杨水生,感谢大家来参加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今天,想和大家汇报五个方面:  一、学校基本情况  杭州市风华中学现有19个教学班,师生近800人。建校六年,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
[摘 要] 学习单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纽带,它既能减轻教学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动手实践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尝试利用各种形式的学习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打造具有活力、生命力、创造力的新课堂。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单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以“学”为中心,这个“学”,不仅指学生,还直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摘 要] 鉴于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对学生评价的模式过于单一化、被动化、简单化,笔者作为学校德育干部,于2009年设计了一种创新的评价模式——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学期末对学生评优评先的立体化评价办法,我校针对中高年级,在实施立体化评价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关键词] 创新;评优评先模式;落实;核心素养  一个学生需要培养的素养很多,但核心素养是能真正促进成长的生活体验和健全的社会能力。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