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y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O1(2012)7-03-04
  作者:冯启火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花秋镇新田小学563200)
其他文献
编号:O6(2012)8-04-02  作者:张英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已成为化学新课程的共同理念。教育理念、教材编写、教学过程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的突破和超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已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正确把握并科学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可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
期刊
编号:J2(2012)9-02-02  作者:陈秀青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同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期刊
编号:G40(2012)8-02-01  作者:吴德芳  【内容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轻松理解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之余,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在思想品德课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新时期新形势思想品德课改革的一面旗帜、一个亮点,又是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客观需要,贯彻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学
期刊
编号:G40(2012)9-03-02  作者:秦文芳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
期刊
编号:G40(2012)9-01-02  作者:吴爱国 徐丽  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这其中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基础的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还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也道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该怎
期刊
编号:G40(2012)8-04-03  作者:石国珍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生影响很大。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在这两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可以说有得有失。现在我就如何管理好班级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干部,发挥带头的作用  班级工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班主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如果班干部配备不得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班主任就会琐事缠身,忙得焦头烂额。于是我慢慢找一
期刊
编号:H3(2012)9-03-03  作者:李红斌  我一直从事乡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二十余年的教学经历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老师普遍感到英语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差了。为此,我就目前乡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与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乡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矛盾和困惑随
期刊
编号:H1(2012)9-03-01  作者:冯维君  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力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创造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给予自由空间,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
期刊
编号:G8(2012)7-02-02  作者:宗源  一、 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创新教育是
期刊
编号:H1(2012)9-01-03  作者:余锦绣  新课改下的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展开讨论,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能够及时反映出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好语文课堂讨论,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推动语文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