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笔手法的文学表现与承袭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写史开始的“曲笔”手法在《左传》中得到极大发展。《左传》作者在叙写赵姬主动让嫡这一事件时,明里写出了赵姬的深明大义,也以双关式曲笔写出了晋文公的执家以礼。《三国演义》作者刻画司徒王允这一人物形象时承袭了《左传》的这一手法,在“连环计”事件中通过貂蝉这一形象,突出了王允为国事忧愁、痛恨奸恶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三国演义》;王允 ;《左传》晋文公;曲笔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21-02
  “曲笔”这种写作艺术,是从写史开始的。经孔子修订的《春秋》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1]P4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春秋》的曲笔写法,其“微言大义”往往是通过曲笔的方式得以实现。杜预在《春秋左传序》“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2]P4同样也揭示了曲笔的文学底蕴。《左传》继承并发展了《春秋》的微言笔法,不仅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而且也给古典小说以深远影响。
  本文以曲笔手法在《左传》晋文公及《三国演义》王允形象塑造中的运用为对象,探析《三国演义》对《左传》曲笔手法的承袭。
  一、《左传》——曲笔写晋文公
  《左传》是一部叙事散文,而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传》作者写晋文公的忠孝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在重耳被牵涉到骊姬的阴谋诡计而遭受危难时,面对其父亲晋献公派军队去重耳的封地蒲城讨伐他时,蒲城人打算反抗,但重耳却不同意,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3]P404
  通过这里的语言描写,能够看出重耳他是一个具有君父观念,尽忠守孝之人。而在重耳重返晋国后,作者通过赵姬让嫡一事,又以曲笔的方式写出了重耳的执家以礼,着重突出了晋文公守礼行事的性格特征。
  僖公二十三年,晋国公子重耳遭受骊姬迫害的时候,被迫流亡,逃到狄国,跟随他一起逃亡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人。狄国人征讨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时,俘虏了两个姑娘,名叫叔隗、季隗。狄国人把他们送给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脩、叔刘;把叔隗嫁给赵衰,生下赵盾。后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即为晋文公。晋文公回国后,狄人把晋文公在狄的妻子季隗送回晋国。晋文公把自己的女儿赵姬嫁给了赵衰。在晋文公妻子季隗回晋后,赵姬多次请求把赵盾之母叔隗从狄国接回,并以“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3] P417劝诫赵衰不要喜新厌旧,否则以后难以使用他人。在赵姬的坚持下,赵衰答应迎回季隗母子。季隗母子回来后,赵姬坚决请求让赵盾作为嫡子,自己的孩子位于赵盾之下,让季隗作夫人,自己在她之下。按常理来说,晋文公回国后成为国君,赵姬作为国君的女儿,地位是相当尊贵。但她却没有凭借这一身份居于正妻之位。而是主动让嫡立贤。赵姬的这一举动意味着赵盾及其后代世代保持其大宗地位,而赵姬的孩子原同、屏括、楼婴为小宗,服从受制于大宗,且越到后代分封越小。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网之中,面对着晋文公重返晋国急需整治国家的时候,赵姬作为国君之女,毅然请求迎回季隗母子,立赵盾为嫡长子,赵姬这种宽广的胸怀,处处以公为先的深明大义为人所敬佩。
  《左传》作者在突出赵姬让嫡立贤的深明大义时也以曲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晋文公的执家以礼。年少时的晋国公子重耳谨守忠孝观念,以礼行事。重返晋国即位国君的重耳,执政后又能唯贤是举、选贤与能。赵姬这种唯才是举、以贤选嫡的高贵品德与其父可谓是一脉相承。
  二、《三国演义》承袭《左传》——曲筆写王允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不仅长于叙事,而且也善于写人。作者往往采用出场定型、反复渲染等手法塑造极具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相比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典型艺术形象,《三国演义》作者在刻画王允这一形象时,用笔较少。但这并不妨碍作者对这一艺术形象的精心塑造。
  在《三国演义》作者的笔下,王允是一位颇有智谋的忠臣:连环计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王允的机智与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蔡邕事件中王允对汉王朝的维护;临死前的上奏,为其结局渲染了一抹悲壮的气氛。这些正面描写都充分地展现了王允的性格特征——痛恨奸恶,忠贞为国。
  除此之外,在第八回中,作者对貂蝉的刻画同样为王允的性格特征添了一笔,以双关式曲笔的手法对王允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其个性十分突出。
  《三国演义》第八回写王允深夜在后花园仰天垂泪时,突叙出一女子。此女子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王允暗中跟随,方知是其府中歌伎貂蝉。在王允的讯问下,貂蝉道出缘由:“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4]P86
  看到王允因国事忧愁之状,貂蝉表明自己愿为其分忧,且万死不辞。而后王允以“连环计”告知貂蝉并叮嘱其万万不可泄露此事,貂蝉以计谋不成,杀身成义表决心。“连环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貂蝉更是以完美的演技离间董卓与吕布,面对吕布是“蹙双眉”“忧愁不乐”“挥泪不止”的可怜见儿,完全是一幅忍辱偷生的样子;面对董卓是“衣不解带,曲意逢迎”的恩爱模样,对与吕布的相遇更是以忠贞无辜之态向董卓哭诉,真真是“女将军兵法神妙。”[4]P86
  《三国演义》塑造的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美丽聪慧的“女间谍”不难联想到同样处于政治斗争漩涡中的另一位“女间谍”——西施。但两者相比,貂蝉为主、为国献身的主动性更突出。而她这种突出的主动性又是从何而来?她从小生活在王府,被王允如亲生女儿对待,她身上的主动性因素极大可能便是受王允的教化与熏染。王允,《后汉书》称:“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5]P2171年少时的王允就有着立功之志。十九岁时王允出为郡吏便反腐惩恶,后因为惩处小黄门赵津被下狱。出狱后王允在外躲避三年后还仕,在他当豫州刺史时因讨伐黄巾,立下大功。后又因向汉灵帝举证常仕张让再次被捕入狱。杨赐、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三人上疏求情,王允才免于一死。汉末朝政混乱,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笼络士大夫,王允被董卓任以司徒。董卓的笼络并没有使王允“助纣为虐”,相反,他收敛了自己疾恶如仇的一根筋性格,成了一名卧底,《后汉书》亦云:“(王)允矫情屈意,每相承附,(董)卓亦推心,不生乖疑。”[5]P2174-2175坚决拥汉的司徒王允,尽管表面上是曲意奉承奸贼董卓。但他却串联于背后,策划于密室。而自幼被王允收养,且待之如亲女的貂蝉很难不被王允所熏染,其性格亦可能与王允相似。见王允为国事而忧,她便主动报主。其为父报国而甘愿周旋于吕布董卓间的举动不正与王允为维护汉室,铲除奸恶而矫情屈意的行为相一致。透过貂蝉看王允,他忧国恶奸的性格刻画是更深一层。
  《三国演义》作者以双关式的曲笔手法将王允的特征化性格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得以强化、深化,也使得人物形象的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曰:“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诫;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6]P283-284
  《左传》作者在深刻理解春秋微言大义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委婉深长的手法。在特定的事件中,人物的行为举动关涉到两个对象,从而达到“指桑说槐”的艺术效果。
  《左传》作者在赵姬让嫡事件中,表面上描写了赵姬尊嫡不怠的义举,其深层亦对晋文公执家以礼的形象进行了刻画。
  同样的,《三国演义》连环计事件中,貂蝉从王允愁眉锁骨间洞察其内心隐情,又能为铲除奸恶主动献身。这种对暴恶的义愤,长期生活在王允府中的貂蝉不会没有耳濡目染。双关式曲笔手法的运用在塑造貂蝉大义凛然的形象时,也使得王允坚决拥护汉室、痛恨奸恶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0.
  [4]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5](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作者简介:
  赵女女,女,山西临汾人,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三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全景式展现淮海战役整体过程的长篇小说——《鏖战》一书所具有的历史视野和文本创新,以及对于淮海战役文学化书写的创新拔高之处。  【關键词】 《鏖战》;淮海战役;文学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13-02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淮海战役英雄故事文学经典
期刊
【摘要】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与责任,为避免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取向出现偏差,应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基于此,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入手,结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分析思政教育的渗透要点,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 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活表现形式,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及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对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更加生动的创作,也让人们感知文化魅力所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经济以及政治在逐渐转变的同时,社会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哥特式艺术就是这一时代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这时期大量的著作都体现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表现
期刊
【摘要】 《人面桃花》是格非的转型之作。作者在保留先锋文学的创作风格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物的塑造,叙述的技巧和语言的优美性。本文从当代文学思潮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多角度阐释作品的深意。  【关键词】 格非;人面桃花;文学思潮;革命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06-02  二十世纪初问世的《人面桃花》与稍晚发表的《
期刊
【摘要】 跟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物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当前的产品需求的重点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一开始单纯意义上的产品已经慢慢的转向了对消费者诉求的满足,产品也随之变的越来越多样化,竞争也变得非常的激烈,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像传统的需求那样局限,对产品甚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高需求,感性意象产品也开始慢慢的涌现。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能够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和想法,并且深
期刊
【摘要】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婚恋为题材,且以对新旧社会交替下矛盾、冲突的婚恋观念与现象的广泛而深入的刻画而获得成功。《半生缘》由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删改而成,以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顾家、沈家两代人的婚恋观及其对家庭和儿童产生的影响,反映出上世纪30年代的社会风貌与婚恋实况。其中许多人物形象、观念、成长经历从当代的视角来看依旧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即试从几组重要的人物分析入手,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海外,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有助于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电影中的文化负载词体现了汉语中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译者最难处理的部分。字幕翻译同口译不乏相通之处,释意理论所倡导的脱离源于语言外壳对于字幕翻译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而现今运用释意理论对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国漫电影《风语咒》为例,运用释意理论对该电影字幕进行分析,探讨电影中所采取的
期刊
【摘要】 《乡土中国》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会感受到中国社会的乡土味,其中的文化,其中的礼仪,其中的道德无不折射着乡土光彩。正是这种乡土味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把社会变成了一个人们熟悉的社会,而不同于法理上的陌生社会。也是这种乡土味把社会以及不同阶层的人们团结起来,凝聚在一起。本文主要从《乡土中国》
期刊
【摘要】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村上春树凭借《且听风吟》开始进入日本文坛以来,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他国文字进行传播,作为日本作家他也取得了世界性的讨论,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作品中也会提及中国的部分。本文针对村上春树文章中的中国描述,深入分析当代日本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村上春树;作品;中国观;转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旧时代,鄂尔多斯曾出现过难以计数的,诸如历史学家、赞颂人、音乐家、歌手和诗人等等贤才。但像近代的著名民主主义诗人贺希格巴图这样,能将美妙的诗歌艺术的广阔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杰出艺术家,还是不多的。本文简写了贺喜格巴图创作的部分民歌诗句。  【关键词】 贺喜格巴图;诗歌;佛教;喇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