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三河古镇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sgdf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访历史悠久的古镇,像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了数百、数千年前,随着水乡居民搭着小船,“咿呀咿呀”地在白墙黑瓦的建筑间流转,望着雕刻精美的小窗里或临河品茗或享用美食的旅人,然后,有一股岁月的烟云从内心油然而生,时光定格在昔日的画面,水乡把尘封的历史一一呈现在面前。
  来到安徽,和江南有点距离的合肥市三河镇,竟然仍有水乡优雅的风情,不但名列江南四大古鎮,而且规模之大也出乎我的意料,只能说像放入水中的颜料,轻轻一搅动,就能变幻出无法预料的图画组合。
  三河古镇原来是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汇合处,因泥沙淤积而成陆地,且有许多水鸟聚集在此,故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古镇景区面积并不大,仅有三平方公里,却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过吴、楚之争的“鹊岸之战”;明末,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在三河缴获双樯巨舟三百余艘,并建立了水军。
  进入古镇,首先要踏上“仙归桥”,寓意三河地灵人杰,外出的名人甚多,盼望他们功成名就时能衣锦还乡。
  仙归桥就是进入古镇的时光隧道,一条长长窄窄的石板路,以及两旁或新颖或古朴的明清时代建筑,加上迎风招展,写着各种店名的旗帜,贩卖着各式各样的特产,如各式酱菜,有豆腐乳、肉酱、辣椒酱、腌萝卜等,红红橙橙十余瓮排列开来,煞是壮观;各种河鲜如鲤鱼、田螺、河蚌,以及大大小小的鱼干,引人垂涎。
  最特别的是锅巴,有这样一道菜,用肉末、青葱炒成酱汁,淋在掰成一片片的锅巴上,混合后略炒一会儿,尝起来香香脆脆的,蛮有地方特色,是旅人必尝的一道菜。难怪店里的锅巴总是层层叠叠的,原来是销路甚佳。当然还有各式纪念品,有兴趣的人就可进去寻宝。
  最吸引大家的是三河特色美食街。有美酒、土特产、木棰酥、芝麻酥、花生酥、姜糖等,现做的各种酥糖,飘散着诱人的香味。店家不断吆喝着:“来嘛,尝一块!”大伙儿尝着酥糖,啧啧有声,不一会儿,人手一袋,这家买完了,到邻家一看,有不一样的口味,又买了一袋,仿佛是贪吃的小孩,老板看了笑呵呵。
  逛三河镇,除了餐饮,还有不少人文及古迹景点:如保留古色古香砖墙的刘同兴隆庄,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米、布、盐商,建筑为五进八厢32间房屋,规模极大。老屋不远处有一棵双子树,1991年华东发大水,仅仅20分钟,三河古镇就被洪水淹没,有两个儿童撤退不及,爬上此树,情况十分危急,后来被赶来的军人橡皮艇所救。为表达此树救童之恩,故取名为“双子树”。
  来到小南河,对越桥上头是两座漂亮的风雨桥,桥上有四座亭子,由亭廊连接起来,成为古朴迷人的长桥,三个大大的拱桥桥影倒映在河上,是旅人留影的绝佳景点。过了桥,沿河而行,便是美丽的水乡风光,两岸绿柳垂荫,生机勃勃,不远处迷蒙的水面上,有一座又一座拱形石桥,是连接街道两岸的桥梁,小船在河上穿行,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坐在河岸旁的石椅上,眺望河面与对面的新颖建筑,都是三河镇新兴的街市与古镇一脉相连的民居,三河镇的薪火相传,在这儿有了最清晰的脉络。
  三河古镇最吸引我的是这些新颖的民居区。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敞开的木质花窗,古色古香,门前有葱笼的绿荫,站在社区旁,一派宁静的景象,是多么迷人的氛围啊!这些崭新的建筑,再过几十年,也会褪色成为古镇的一部分,居民们日日生活在古镇中,享受恬静的生活,何等惬意!
  大部分的古镇,都以营生为主,像这般纯住家的建筑,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乐园!但尽管羡慕,终究无缘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旅人心中装满无数快乐天堂,成为脑海里的香格里拉,最后还是得回到自己的家乡,异乡的梦再美,就让它成为永恒的钻石和珍珠吧!有梦最美,不是吗?也许加入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生活的诸般烦恼后,原来的梦就会变质了。
  沿着河岸继续前行,会看到一座大夫第,明清时代的高级文职官员住宅泛称为“大夫第”,里面收集了许多明清时代的家具、石雕、木雕等器物,显示了当时官宦人家的奢华与工艺水平。继续前行,会看到一座7层楼高有37公尺的望月阁,阁内展示了古镇传世精品及近千件民间珍藏的古代艺术珍品,登上阁楼,还可以饱览三河镇美景,可惜我们因时间所限,无缘登楼欣赏。
  在望月阁不远,有一座颇富盛名的地理名桥:历史上是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的交界处,素有“一步跨三县,三县闻鸡鸣”之称的“三县桥”。还有一条“一人巷”,高耸的砖墙夹峙,仅容一人穿行,类似台湾的“摸乳巷”。
  旁边就是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故居。以悠闲的脚步在古镇漫游,瞧瞧古居,逛逛店家,欣赏新旧交陈的三河镇,一个多小时瞬间飞逝,在古镇后头的孙立人故居、太平天国古城墙、三河大战风云馆、万年禅寺等,已无暇参观。循着原路来到三县桥,再转另一条古街,过仙姑楼,仍是一间间生意兴隆的商家,熙来攘往的旅人将窄小的街道装点得热闹非凡,仿佛时光又回到了远古时代,贩卖的食物也许相近,只是服饰不同,只是逡巡的眼眸迥异,但又何妨!三河从遥远的时代走来,不断递嬗,历经无数战争的风云、岁月的云烟,多少人在这里诞生,从这里走出去,掀起学术、经济、科学、文化的风云,他们身上都贴着一个“三河镇”的印记,是永远抹不去的灿烂!
  我漫步在三河古镇,有历史深度的思古情怀,也有新生命宽度的新市区憧憬。三河啊三河,水的交汇诞生了你,水的滋润化育了无数生灵,一代又一代,成为绵长浩荡的大河!
其他文献
我永远记得18岁那年,有位少年轻轻地走来,又匆匆地离开。18岁那年,我与挚友一起追逐梦想。18岁那年,我折起祝福的纸鹤,飞越人间寄往天堂。18岁那年,我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磨炼、成长。  18岁那年,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18岁那年,我与死神亲密接触。18岁那年,最好的朋友离我而去。18岁那年,我仍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辈子很长,一天却很短,顽劣之心仍存,最美流年却已不在。  18岁那年,我在
期刊
园艺念初中时,一心沉迷于日本动漫。青葱少年时,女生们偏爱买周杰伦和潘玮柏的海报、贴纸,而园艺的书包、笔袋上却镶满了琳琅满目的海贼王、名侦探柯南挂饰。  从家到学校这段漫长的距离里,坐公交上下学路上,拥挤车厢的一处空隙间,园艺总是一只手捧海贼王漫画,另一只手紧紧攥在车内扶手上。一阵急刹车猝不及防地袭来,园艺瘦小的身板禁不住巨大惯性的冲击,像不倒翁一样在人群中前倾后仰,直至落定后撞向身边的陌生人群,略
期刊
时间虽然让我习惯了温暖,却也教会了我坚强。  我开始学着享受一个人看书的静谧时光,  享受一个人走在路上任由思绪纷飞的惬意,  享受一个人飞快地吃完饭用剩下的时间来做题……  一个人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也没什么大不了。  收拾杂物时,发现一本被我早已遗忘的同学录。翻开来,里面带着纸张浓烈的陈旧味道。每页的留言板上大都是些简单的祝福语句,各不相同的字体就像曾经年少时风格迥异又略显稚气的我们。  翻到
期刊
摘要:代表世界管理学学术最高水平的期刊《管理学会学报》近来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学学术研究的主编建议。本文对其中的前两篇文章做关于主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的综述,主题选择是研究的首要事项,需要参考五个方面的重要标准,包括重大意义、新颖、有趣、容量、以及行动力,研究设计是管理研究的核心环节,需要注意研究设计要与研究问题相匹配,做到正确的测量并减少同源误差,最后要注意正确处理模型构建中的控制变量和申介变量。这
期刊
三年花样年华的时光,我在一所普通的城镇高中度过。那时的我,也像其他在读名校的学生一样对水木清华这样美丽的词语充满了向往,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敢于在纸上写下湛蓝清俊的梦想,而我,却不敢。  我那时的成绩不算差,但也并不优秀。从来没人问过我,甚至是连我自己也没想过,我以后要考个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我看起来是不是很没有梦想?是的,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成绩,不是及格以下就行;学校,不是太差就行。毕竟
期刊
后来,我考入了目标大学,听说他也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可我仍然能清晰地嗅到那个散发着椿香的3月,历久弥坚地印在心底,永远都那么美好而纯粹。  高三那年的夏天降临得突如其来,3月的一场大雨冲刷掉寒气,温度就蹭地窜了起来。柳絮如棉飘散在空气中,轻轻一嗅,喷嚏像顽疾一般打个不停。  妈妈夹了一筷新鲜的香椿炒蛋给我,叮嘱说:“今年的香椿特别新鲜,营养高,你多吃点儿!还有百来天高考
期刊
记得那年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科目是英语,当铃声响起时,考场上的我们齐刷刷地放下手中的笔。  把黑色签字笔放在课桌上的刹那,我心中先是“翻身学奴得解放”的欢喜,恨不得跑到窗前对着天空大喊“我终于毕业了”。然后是不舍,大概以后再也不会有高考这样让我奋不顾身全心投入的考试了。随之而来的是淡淡的忧伤,甚至是有一种想哭的冲动,那些为高考熬夜苦读的光阴终于在这一刻结束。可是我发现当我真正挥手告别这一段光阴的时候
期刊
任何朦胧的感情  总会在时间的催促下归于寂静。  而青春也正像那地坛里的一年四季,  止步于每一秒的当下,  却依然有绵长的回忆。  从前我爱读史铁生,更是爱极了《我与地坛》中这段话:“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我常常会想,若是用史铁生的这段话来对应生命,我们应该是走在了生命的初夏,一个该和阳光少年在树荫下紧张地看着对方说你好我叫某某某
期刊
“玲子、胖轩、牙签儿、大白……”  “到!”  我好像又回到了军训的时光,穿着绿油油的迷彩服,晒得黝黑黝黑的脸颊,还有亮了一整个夏天的大白牙……那时,天很蓝,光阴很慢,我们都认为高中三年的漫长之旅才刚刚开始,高考、毕业都遥遥无期,可转眼间,来不及道别,我们即将各奔东西,留我一个人坐在宿舍里,按捺不住的眼泪忽然决堤:“你们一个个都走了,就剩我一个人了啊!”  毕业季,明明很认真地说了再见,可是送走了
期刊
初夏,注定是成长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时间点,也是我们迈向成年途中所面临的第一个分叉口。6月之前,繁重的课业几乎填满了我们的生活,每天12个小时被数理化史地政分割,我们的青春被圈在固定的校园里,被誊写在永远扬着灰的黑板上。那时,少年的梦想在刻意挡住的书桌一角,也在五光十色的窗外,我们青春洋溢,我们志同道合。从三年前牵着手踏入这片单纯生活圈的那一刻起,一路上不断充实着自己的行囊,只为能够更有底气地迎接松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