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涛 真实世界中的“小魔女”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江涛身边的朋友都很喜欢叫她“小魔女”,因为在她的身上可以看见一种发自心底深处的古灵精怪。她说话时声音干脆,偶尔会加一些俏皮的语气助词,显得活泼灵动。她的世界里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事情,她的眼中看到的一直是这个世界最不易发现的细小改变,这些改变也出现在了她的画中,画里的每个女孩都是陌生的,但是却又恰似另一个世界里的吴江涛,同样保留着真性情,同样不羁固执,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活出独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一切交织都是天性使然


  与大多数画家一样,80年代初出生的吴江涛从小便对画画情有独钟。小时候爱用粉笔在地上画公主,读小学三年级时,一位美术老师推荐吴江涛去参加全国的一个美术比赛。即便已时隔多年,吴江涛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画了一个在夜晚星空映衬下的俄罗斯宫殿。作画时全情投入的她,完全没有想过要拿奖,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的想象能过画面表现出来。直到几个月后,学校门口的宣传栏上张贴出获奖名单,吴江涛才惊喜地发现自己获得了铜奖,在不可思议的同时,她有些恍惚。从那一刻起,吴江涛才逐渐发现自己和同龄的小朋友有点不一样了。当然,也因为这个奖,给吴江涛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打了一针“强心剂”,她更加喜欢绘画了。
  高考时,吴江涛毫不犹豫的报考了美术学院,后来顺利进入大学开始就读油画专业。谈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吴江涛表示,在考前班指导自己的两位老师也是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对于他们,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仰望的角度。在绘画这方面,两位老师给了自己很多引导,她在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加之自己慎重考虑之后,便不顾一切奔着职业画家这个方向去了。虽说这时明确了当职业画家的想法,但大学时的吴江涛,一门心思却只知道画画,对于未来怎样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是没有太多概念的,“我也不是说迷茫,就是什么都不想,一根筋都钻到画画里面了”。
  几乎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时,都有一点自己的“小癖好”,吴江涛亦是如此。她在创作时喜欢听音乐,不管是古典、现代还是流行乐,吴江涛会根据当天创作的状态来选择适合的音乐类型。比如当大脑疲惫、思绪混乱时,她便会听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并且将音量调大,使自己亢奋起来。在吴江涛看来,虽然贝多芬的音乐自带许多悲壮之感,但却不消极,它似乎有着无限的张力能释放自己的疲劳,让人感觉积极又热血沸腾。除了听音乐,吴江涛也会听有声小说,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其实,不管是听音乐还是听小说,吴江涛自己将其总结为天性使然,喜欢是一方面,还因为它们能让自己在作画时始终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




她和她的“女人们”


  卢西恩·弗洛伊德说过:“我认为好的肖像画一定和它实现的方式有关。”以各种女孩形象为依托,吴江涛远离了中国概念与符号的表面意义,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深入、不断接近她内心状态的图像,如同一个生命体的成长性。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夸张的起伏,在创作中她顺其自然的保持着自己的连贯。
  要试图解读吴江涛的作品,我们必须摆脱肖像绘画的维度去感受和理解她的作品。她在写实主义的框架中探讨人类微妙的精神世界,她有意无意地在画布上成全每一个完整自由的自己,她的每一幅画都是在构造一个孤独的图景,画面中每一个东方或西方女性形象都是她内心世界自我的化身、身边的朋友以及触动她内心的人物,那些不同情绪的女孩跟她每个阶段的状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细瞧之下不难发现,吴江涛的作品基本是一条线索,就像她喜欢的达芬奇和巴赫一样,他们不管是画作还是音乐都有一股神秘的气质,脱离出了现实局面,在精神世界里畅想。所以说,吴江涛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女性呢,就是因为她们身上具备她所喜欢的神秘色彩。当然,吴江涛也表示,每个人在欣赏她的作品时都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局限,完全接受所有的赞美与批评。
  在吴江涛创作的早期阶段,她会选择自己或是身边的小学妹作为模特,来塑造画中女性形象。从她的画里可以时常看到女性充满美的侧面、金色的发丝、透明的薄纱。而画中人物身上的装饰更是来自主人公自己或是摄影杂志,她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与画中人物结合起来,让画面里的人物在现实世界中抽离。
  除此之外,吴江涛的画一眼望过去,总会不由自主被它神秘而华丽的气质所吸引,宛如魔镜般的景象构图,偏暗的色彩,若隐若现的花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其实是与她喜欢的画家密不可分。她喜欢达芬奇,他画中人物形象高贵,接近神的感觉,超越了现实,是很理想的状态。画家华托笔下的贵妇人穿着华丽,常伴有丝缎、纱裙、裙摆,但是画面的气息很纠结、忧郁,跟他自己的性格有关。
  吴江涛的画始终关注女性,其实就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她们在当代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她们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她们过得好吗,开心吗?她研究女孩们的状态,然后把她们那一刻的状态描绘出来。她说自己以前的观点有一点偏激,也非常敏感,这一点从她早期的画作里就能够看出来。那个时候她画的女孩眼神是很锋利的,好像很冷酷地在质问这个世界,给人的感觉非常尖锐。后来,她也会思考,完全陷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是对的,难道这就是伟大吗?她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人要学会进退自如,从自己的思维中跳出来,再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这么伟大。隨着自己对生活认知的改变,超越固有的框架,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那从前的疑虑和桎梏就会自然被消解,但也不能完全消解自我,内心的东西是不能完全磨灭的,该坚守的东西还是要坚守下去。   自2006年起,吴江涛开始尝试拉长作品与观者的时空距离。“窥系列”为小尺幅作品,无论人物还是风景都用平面而朦胧的淡彩晕染而成,让那些酷爱视网膜刺激的人一眼见不出分晓,只得屏息凝视,放慢观看的节奏。圆形的构图则限定了观看视角是焦点的窥视而非大场景的饱览,仿佛望远镜中的世界,只有充满悬疑的图像,声音淡出,留给观者无尽的遐想。2008年以后,吴江涛的作品更为放大,人物形象逐渐变得异常清晰,古典写实技巧把玩得游刃有余,但整个画面仍然透着神秘的灰蓝,剧情的构筑和演绎进入到她的创作中,传达出梦境一般的荒诞属性。“魔镜系列”富有超现实意味,多种情景混搭在一起,生动呈现了画中女主角的存在状态。在《黑白无常》、《lulu的man》、《lulu的生日party》等作品中,她甚至以三联画的形式呈现主题,多重空间与多种材料欲将画面主角的心灵景象一网打尽。这些作品的出现表明吴江涛的题材和趣味更多指向个体女性的神秘性和多面性,同时也体现了她对综合材料的独到感悟。在2009年,她确实也做过很多实验,生活中所能找的一切现成品,如花布、珠子、药丸、针线等都被当做创作语言。此举很像二十世纪初法国原始主义女画家用草汁和猪血来描绘花朵一般,极富材料的挑战性。诚然,不拘一格的探索为她后面的作品面貌奠定了基础。
  吴江涛作画用的是现成的画布,画布本身是有底纹的,后来她又做了很多加工。作为一个喜欢尝试新东西的人,希望不断突破和创新,所以做了很多实验。有一天她发现可以用现成画布,并且和自己的画很合拍,在这个基础上,她的情绪得到了更好的传达。在尝试很多不同的色彩以后,她找到最适合的一两种,把很多元素慢慢地加在一起,进行自己的创新、融合。
  椭圆来自西方,有一种自带的神秘感。吴江涛的镜像构图也是一个特点,在椭圆形的画布上作画,使她的构图能够在一个更加合适的平面上呈现。她最早在方形的画布上作画,也会画一个椭圆在上面,就像画一个魔镜,因为喜欢神秘的东西,后来干脆做了一个椭圆形的画框。当“小魔女”遇到“魔镜”,好像冥冥注定一般,再也无法离开。



  我们今天看到的“you know系列”就得益于她几年以来孜孜不倦的思考与探索。放慢的时空感和神秘感源于早期绘画的随性尝试,对戏剧性的构思和对古典技法的研习经过不断尝试、提炼,演化而成如今看似轻柔简洁却又极富穿透力的人物情态。布满画面的装饰底纹是材料实践的成果,与波普艺术似有貌合之处,但其本质却在营造永恒弥久的气息。当然,吴江涛每一幅作品都是她不断创新过程中的唯一状态。时而疾书的小字和随意皴擦的笔触印证了她的当下感触和情绪波动。吴江涛描绘都市女性毫不放弃个性魅力的展现,在她看来,追求意义的深刻性和画面的持久性不只是男性艺术家的专长,尤其在表达内心的丰富体验时,女性艺术家可以更胜一筹。所以不管畫中女性喜忧无常,抑或善恶交织,都尽其所能地寄予了才情,呈现出一种不凡的状态。当我们驻足欣赏时,画面中的一切就渗透过来,咄咄逼人,

平凡夫妻间的小确幸


  吴江涛和曾朴是圈内非常有名的80后艺术家夫妇,当初大学毕业时,两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工作室,偶尔卖卖画、参加一些展览。做这些事情,让吴江涛感觉生活很有奔头,特别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对于物质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能把画画这件事开展下去,我就很满足了。”吴江涛说。
  吴江涛和曾朴在一起十多年生活状态都差不多,以前他们聊绘画会比较多,而现在比较少,因为绘画是一个个人独立的事情,现在他们之间就像同行一样,对于作品时而看看时而聊聊,在工作室里say hello后又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两人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同,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虽然生活中偶尔有摩擦,但吴江涛表示,只要大方向相同,问题都不是问题。据了解,夫妻二人在家除了画画,还会相互学习英语,因为他们深知,夫妻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便是共同成长。
  名家评吴江涛:
  吴江涛致力于把内心的纠结与形象的优雅结合到同一画面中,有时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她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代价,也提升了自己,终于完成了成功的整合。在成品花布(有些是她自己设计的)为基础构成的画面上,苍白的脸从色彩斑斓的背景中呈现出来,时而邪恶,时而凄婉,犹如夜中之夜,花中之花。这些画面融合了巴罗克与宋元绘画的某些特点,创造出一种属于个人的独特风格。
  ——何多苓
  江涛是成都80后新一代女画家中非常有自觉意识的艺术家,她的画充满了自我挑战,戏谑无忌的青春元素,同时也反映出新一代女性艺术家与男性分享艺术世界的自信。与许多女性艺术家不同的是:吴江涛并不回避性别问题。相反,它充分利用女性的敏锐和不同视角,去表现女性内心紧张,暴戾,快乐,豁达的复杂性。
  —— 翟永明
其他文献
幼儿的娱乐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因此区角区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幼儿园还应该保证幼儿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患者,给予
[摘 要] 《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存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校重视不够、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等措施,最终达到提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古玩艺术品鉴赏文化进大学校园,无论是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还是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而言都是不可或缺而且是时不我待的。从通识教育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政策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重大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是一项伟大且先进的政策。努力创新
食疗与养生的关系,日益受人重视,今从常用食品谈些看法.rn一、豆类食品rn1999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极为罕见地发布“源自东方的黄豆可减少冠心病风险”的健康声明,
摘要: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加强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用好插图这一形象化的文本语言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发展自身情感,提高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要回归课本,重视插图这一“第二语言”,从而加强文本对小学生的感染力,进而发展学生学习热情,重现语文勃勃生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各类信息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直接关系到医疗、科研、教学等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本文结合我院图书馆的现状与改进的对策
案例介绍:  笑笑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可是自从上了初中,父母就发现她变得不爱说话,走路总是低着头,也不像从前那样开心地笑了。她的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原本圆圆的脸也瘦了很多。在父母的一再劝说下,笑笑终于走进了心理诊疗室。    案例分析:  原来,自从上了初中后,笑笑的同班女同学都开始爱美了。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渐渐进入青春期,并且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会用心装扮自己,漂亮的
期刊
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凯里学院举办“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