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培养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等外语院校而言,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就是要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加强学风和校风建设,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发挥外语院校的传统特色优势,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外语特长的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国际型人才。
  坚持特色,确立人才培养体系
  上外在全力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确定了“学科强校”和“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发挥外语优势,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建立的体系中有38个本科专业,其中25个为语言类专业、13个为非语言类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正积极打造“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开设外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推动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应用经济学国际创新人才、涉外法学人才的培养。学校已陆续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第一财经传媒(CBN)、上海外语频道(ICS)等建立联合办学体系。
  打造团队,提供人才培养保障
  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业务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条件,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聘制度激励人才,改革评价制度,更好鼓励人才潜心治学与教学,设立青年团队,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籍的科研、教学队伍。学校先后设立“名师工程——211学术骨干计划”“引才工程——211特聘教授、211讲座教授计划”“育才工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构建计划”“育才工程——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等平台,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高质量的高端国际型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信息公开,获取社会各界支持
  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要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看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和能力。近年来,学校积极与社会各界进行良好互动,不断适时调整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及人才培养规格,取得了良好成效。2012年起,学校在官网上向社会、师生公布教育教学质量白皮书,从而使社会各界人士、教师、管理干部、在校生和毕业生都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动态信息,可以参与发表对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形成了学校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人才培养格局。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谈到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必然是绕不过去的双璧,故事中人物也被一再演绎,两书发生的年代不同,但却存在许多共同的人物,比如:哪吒、杨戬、李靖等,因此有人就
期刊
目的:调查我团幼儿园的儿童膳食情况,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平衡膳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记账法,随机选取我团管辖区内的2所幼儿园,对其进行2周的膳食以及营养状况的
使用新型流感疫苗美国从2015年开始投放新型流感三价疫苗,可有效预防3种常见病毒引起的流感。点评:疫苗效率较低是各国亟需攻克的难题。新型流感三价疫苗的研制和投用为攻克
本文阐述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参考.
不管我写或不写,你看或不看,卷首语总在这里,没完没了。我承认,最近的生活毫无“节操”。除了喝酒,就是吃饭。我也承认,微醺可以让奇思妙想的灵感源源不断,奈何一觉醒来旧梦迷离。所以,你若不喜欢,请原谅。怪就怪,此时太清醒。  清醒的人们都在干嘛?当然是在做应该并且正确的事情。比如上班、学习。比如挣钱、花钱。又比如计划、算计什么的。再或者比如,演戏、看戏什么的。  比如现在的我,为了可读性高的文章,不惜
墨点无多泪点多,rn山河仍是旧山河.rn横流乱石枯槎树,rn留得文林细揣摩.rn这是明末清初的画家朱耷为自己的作品《荷花水鸟图》题写的题画诗.rn朱耷,号八大山人.他是明朝皇室
期刊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国家也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实施,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就应该不断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用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事业单位人
2011年12月22日,由精品传媒《数字商业时代》杂志、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协办的2011年度“中国智造·世界强音”高峰论坛隆重举行。该论坛是《数字商业时代》杂志强力打造的具有相当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活动品牌,至今已经举办了11届。旨在通过政府、企业、学界、媒体四方的有效交流,共同推动中国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受制于宏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