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象力才能带来真正的创造力。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先明白什么是想象力,然后才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再去保护孩子的创造力,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和拓展孩子的创造力。
关键词:儿童 ;美术教育;创造力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创造了美术,美术成为文化实体的一部分。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美术却成了考核考查的对象,有的部门以“大、一、统”来要求这个本来美丽神圣的学科。美术的实质就是美,本应富有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恰恰是儿童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很普遍地存在于小学课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学内容仍然以认知、學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主导,演示示范进行讲授为主。尤其是低年级,教师的常规范例制约了儿童创造性的思维,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是儿童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美术作品往往是一些成人思想的翻版,缺乏儿童先天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对于当今的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深层次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对培养儿童创造力非常重要。
一、创造力的内涵
《教育辞典》对创造力的定义是:运用已得知的信息,产生出一些新颖、特别,有一定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产品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设想、新的工艺等。新颖和独特这两点是创造力的主要特征。创造力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高级别的创造力。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反复不断的探索而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创造能力。第二,中级别的创造力。经过一些模仿或相应的改革,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改变材料加工或原有的结构,使之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第三,低级别的创造力。简单的改变或引申,这个不涉及社会价值。
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
创造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发展慢慢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儿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首先,儿童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绘画的。这些画看似胡涂乱画,实际上折射着观察的萌芽、创造的雏形、想象的动向、最初的概括。儿童画画,很多时候是在游戏,是一种天然自在的心理需求,儿童常借绘画来抒发自己天真的情感,一般来说是不用教的,但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其次,儿童往往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画笔进行“涂鸦”。仔细观察会发现,儿童的世界也充满着好恶。他们往往把生活中见过的动物如狗、猫、鹿,或者大树与花草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搭配,有滋有味地进行编排。教师应该让儿童自由自在地去作画,细心呵护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孩子就会越画越充满动力,越画越有激情。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绘画的特点,根据儿童个性诱发出他们内心蕴藏的创造力的源泉,把儿童作为一个健全成熟的人来关心爱护,才能正确地引导儿童绘画。
再次,美术活动的源泉永远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儿童的想象力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更易于发挥和拓展。比如教师可以在画太阳时,启发学生,告知他们太阳是火热的、红红的、暖暖的,带给我们的是热情、生命力和希望。而儿童在画画的表现过程中可以自由展开自己的想象:把小娃娃的脸当成太阳,或者把太阳画得像老爷爷一样和蔼可亲,把太阳画成向日葵……随着想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在自己所画的圆形上运用各种点、线、面来表现自己的想象。80后画家马小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在其美术创作中,想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象才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师要抓住契机,经常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刊物和视听材料,也可以通过做游戏、生动的讲解或兴趣指导,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空间。
最后,当我们明白什么是想象力,才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培养和拓展孩子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对待孩子的创造发明萌芽,也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具有一丝一毫可塑造的创造力,我们就应该尽最大力量去引导、去培养。
三、结语
总之,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对于儿童来说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真正地把握住儿童的特点,考虑到儿童美术的实际方面,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活中的模型和事物,引导和启发儿童,引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适应现代小学教育的需要,才能和现在正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相匹配。把握好美术教育的度也能让孩子的生活因为美的观察和美的学习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儿童 ;美术教育;创造力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创造了美术,美术成为文化实体的一部分。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美术却成了考核考查的对象,有的部门以“大、一、统”来要求这个本来美丽神圣的学科。美术的实质就是美,本应富有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恰恰是儿童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很普遍地存在于小学课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学内容仍然以认知、學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主导,演示示范进行讲授为主。尤其是低年级,教师的常规范例制约了儿童创造性的思维,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是儿童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美术作品往往是一些成人思想的翻版,缺乏儿童先天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对于当今的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深层次理解各种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对培养儿童创造力非常重要。
一、创造力的内涵
《教育辞典》对创造力的定义是:运用已得知的信息,产生出一些新颖、特别,有一定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产品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设想、新的工艺等。新颖和独特这两点是创造力的主要特征。创造力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高级别的创造力。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反复不断的探索而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创造能力。第二,中级别的创造力。经过一些模仿或相应的改革,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改变材料加工或原有的结构,使之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第三,低级别的创造力。简单的改变或引申,这个不涉及社会价值。
二、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
创造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发展慢慢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儿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首先,儿童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绘画的。这些画看似胡涂乱画,实际上折射着观察的萌芽、创造的雏形、想象的动向、最初的概括。儿童画画,很多时候是在游戏,是一种天然自在的心理需求,儿童常借绘画来抒发自己天真的情感,一般来说是不用教的,但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其次,儿童往往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画笔进行“涂鸦”。仔细观察会发现,儿童的世界也充满着好恶。他们往往把生活中见过的动物如狗、猫、鹿,或者大树与花草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搭配,有滋有味地进行编排。教师应该让儿童自由自在地去作画,细心呵护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孩子就会越画越充满动力,越画越有激情。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绘画的特点,根据儿童个性诱发出他们内心蕴藏的创造力的源泉,把儿童作为一个健全成熟的人来关心爱护,才能正确地引导儿童绘画。
再次,美术活动的源泉永远是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儿童的想象力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更易于发挥和拓展。比如教师可以在画太阳时,启发学生,告知他们太阳是火热的、红红的、暖暖的,带给我们的是热情、生命力和希望。而儿童在画画的表现过程中可以自由展开自己的想象:把小娃娃的脸当成太阳,或者把太阳画得像老爷爷一样和蔼可亲,把太阳画成向日葵……随着想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在自己所画的圆形上运用各种点、线、面来表现自己的想象。80后画家马小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在其美术创作中,想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象才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师要抓住契机,经常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刊物和视听材料,也可以通过做游戏、生动的讲解或兴趣指导,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空间。
最后,当我们明白什么是想象力,才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培养和拓展孩子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对待孩子的创造发明萌芽,也不能要求太高,只要具有一丝一毫可塑造的创造力,我们就应该尽最大力量去引导、去培养。
三、结语
总之,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对于儿童来说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真正地把握住儿童的特点,考虑到儿童美术的实际方面,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活中的模型和事物,引导和启发儿童,引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适应现代小学教育的需要,才能和现在正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相匹配。把握好美术教育的度也能让孩子的生活因为美的观察和美的学习变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