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文学地域观下南朝士族对北地环境的知识建构

来源 :国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5709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域长达百年以上的经营,南朝士人对于北方环境的整体认知,普遍表现出一种既隔阂戒备又怀恋向往的矛盾心态.在同北地交流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南朝士族通过对北地环境的文学想象,建构起一种将沿江地域风格同北方地域想象有机融合的独特文学意象氛围.具体而言,在对北方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两个方面的知识想象中,南朝文人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文学创作路径:其一主要借鉴了汉晋乐府对北方自然环境的程序化风格描写;其二则将汉晋乐府中对长安、洛阳等都市风景与南朝建康等都会的市井风格糅合在一起,建构出一座座记忆中的理想之城.南朝士人对两类北地环境意象的知识建构具有明显不同的表现角度,但在创作心态的反映方面却殊途同归,共同体现出南朝士族文学创作中的沿江文学地域本位色彩.这种基于本土地域心态对北地环境的文学想象与知识建构过程,为后来南北文风的融合路径提供了重要借鉴.
其他文献
古代正史的列传中经常出现一种“乞代”“义释”的故事类型:在面临盗贼围困之际,传主主动乞求盗贼让自己代替同伴赴死,进而感化盗贼将其释放.这类记载最早见于汉晋时代.一般
出土简帛古本《老子》的整理和释文注释都已趋于完善,且各自产生了相应的代表作.高明《帛书老子研究》、郑良树《老子新校》是在帛书本《老子》校勘、校注上的代表作.尹振环
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史记》点校本修订本,在1959年出版的旧版基础上作修订,质量无疑有很大提高.但修订本还存在提升的空间,还有补正之必要.本文是七十列传部分的补正.
唐代是宗教信仰开放的时代,诗人信奉佛教还是道教,抑或儒释道并信,都是自由的.白居易虽崇尚道教,但他更虔诚地信奉佛教,这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佛教词语.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