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奎:“体验”并发症,强化教育效果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需进行长期治疗,因此,教育病人学会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糖尿病在早期和中期感觉不明显,患者往往意识不到将来有了并发症是什么情形,医护人员苦口婆心地劝导也收效甚微。人很难有超强的控制力,不易做到长期的重视和自我控制,尤其是在饮食方面。
  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出现,需要医生不断强化患者对并发症的认识,让患者体验后期有了并发症的感觉。我的做法是通过图片、模具让患者感受得了并发症是多么痛苦。
  我会把患者带入一个让他感觉很陌生、有些昏暗的房间,使他心里产生紧张感。随后给他的眼睛蒙上一层纱巾,刹那间他的视野变得模糊,这时我会告诉他.如果不积极控制糖尿病,结果会更加严重。此时我会在他眼睛上再蒙一块纱巾,一直蒙到他完全看不见为止,并告诉他这就是视网膜病变的最终结果。我相信这次体验的震撼力会让他终身难忘,在拿去纱巾重见光明时,就知道该如何去珍惜了。我还会用绳子把患者的小腿悬空绑起,当他靠一只脚站立不稳时,东倒西歪的慌张和陌生的不适.都会使他感受到糖尿病足最后可怕的结果。这时我再强调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患者才会觉得是在对自己讲,而不是听一个遥远的故事。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更加注意饮食和运动。这样的效果比医生说100次要控制饮食都有效得多。这时再说些成功案例,患者就会理解积极去按五驾马车来控制糖尿病的好处。
  杨教授观点:我认为所有的据尿病患者都应该接受正规的糖尿病教育,而医生做糖尿病教育的价值也是高于开一个处方的。现在我们医院每两周的糖尿病大课堂的课是患者自愿来听的,没有强制。其实患者应该像看病取药一样重视糖尿病教育。
  (编辑/钟 卉)
其他文献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放之四海、深入人心。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印证了这句话。张艺谋因为苦苦求学,考上电影学院,才得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为今天带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知名导演;陈章良若不是上学念书,掌握了知识,也不能从福建一个小渔村的光着脚丫在海边捉鱼的无知少年,成长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校长。还有同样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对农村姐妹的身上,由于家境困难,只能供得起一人上学,结果,同是一
期刊
据北京同仁医院杨金奎教授介绍,目前在我国4000万糖尿病患者中,主动就诊的患者只占1/3,有70%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而这1/3的就诊病人中,治疗达标(做到规范治疗)的病人也仅占1/3。多数病人只有等到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动地去就医。在这样的情况下,糖尿病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  近期《糖尿病之友》杂志和搜狐健康网进行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0%~70%的患者已经意识到接受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但真
期刊
无知走弯路    我今年66岁。1996年一次交通事故,查出自己得了糖尿病。但当时我觉得自己“扛”得住,根本不在乎。1997年我母亲生病,因为一心照顾母亲,没顾及自己,就常常忘记吃药。直到医生说我的各项指标都已经太高,我才重视起来。  但当时我毕竟是个糖尿病盲,以为糖尿病能根治。我看到有一种产品说能根治糖尿病,就花了3000多元,买来吃,还听厂家的话,把当时服用的其他药都停了。没想到一个月后,血糖
期刊
特攻专家/郭晓蕙 杨金奎 李宏军 王玉珍 袁 群 高洪伟  特攻队员/李景仁 钟 卉 李 晋 刘奇民    专家指出,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资料显示,糖尿病引起失明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10~25倍,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疾病的
期刊
做糖尿病教育工作要实实在在地让糖友受益。如何让糖友接受忠告,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且信服于你,对糖尿病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身体力行做运动    我在教糖友做运动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是:符合实际,简单易行。如果你讲得太复杂,糖友很难记住。于是,我把动作深入浅出地精简了,这样便于糖友回家练习,教育才能收到实际效果。我自己也坚持天天锻炼,只有真正体验了锻炼的乐趣和效果,讲课的时候才不会全都是大
期刊
糖尿病是需要患者配合医生来治疗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个性化的辅导。法国施维雅公司一直坚持把国外最先进的糖尿病学科信息和资料介绍给中国的医生,把全球糖尿病教育研究的最新情况和最新理念传递给中国的患者。    建立“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系统”    去年法国施维雅公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合作,开展共建医院“糖尿病及并发症管理系统”项目。此项目包括全国60家大型医院义诊咨询日活
期刊
形式多样——分等级、小班化    以往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一般采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进行宣传。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从1999年开始,建立了糖尿病教育指导学校,开展了分等级(初、中、高级班)、小班化、形式多样的糖尿病实践教育课程。学校定期为患者及家属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同时,组织患者之间互相交流治疗经验。通过教育,90%的患者均能按照医师规定的药物处方、饮食处方、运动处方进行治疗。
期刊
美国:保险公司出资参与教育    保险公司出资,鼓励糖尿病患者多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此外,医生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糖尿病认知水平。    法国:“日间病房”    医院开设“日间病房”。在被确诊糖尿病之后,患者可以提前跟医院预约住院日期,然后按期住院,做全面的体检,看是否有并发症发生。之后,医院会把专科医生、营养师整合在一起,为患者讲解在药物,饮食等方面的
期刊
“知己促健康”门诊管理    很多患者在接受糖尿病教育后,基本道理都懂了,但到底怎么操作还是似懂非懂。我们从2003年开始搞“知己促健康”门诊管理活动,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运动给予真正个性化和量化的指导。首先用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强化自我管理和控制血糖的基本知识。然后采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计算患者强化管理后的食谱,为患者开出个性化的饮食处方,内容包括每餐热能分配、
期刊
患者董女士今年60多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至今已经有10多年了,由于接受了良好的糖尿病教育并严格按照教育的内容生活,如今她容光焕发.精神头十足,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谈起糖尿病头头是道。但是回想起没有接受教育的那段时期.莫不让董女士唏嘘不已。  在谈到参加教育之前如何治疗时,董女士显得很是懊悔。“开始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懂糖尿病知识,只是觉得前途一片渺茫,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