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桥 续写神话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魏桥的成长历程,仿佛是充满了悖论的一个传奇而这种传奇正是因为有着诸多“令人不可思议”—而成为了神话。巨头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争议,这一点,魏桥也毫不例外,对“魏桥现象”的探讨与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息过。魏桥在中国纺织行业的意义是什么?魏桥的奇迹是如何被创造的?2006年12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参观魏桥后表示,魏桥纺织是中国纺织行业的带头企业,这归功于魏桥掌门人张士平的创业精神,也离不开依靠技术进步,魏桥应该继续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的紧密结合来实现经济的新飞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认为,如今魏桥不仅规模巨大,且在万锭用工平均利润率已经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达到或超越了棉纺织行业“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这得益于十多年的技术进步、改造升级。掌门人张土平将魏桥神话的创造归功于“机遇”,只是对魏桥来说这一次次的机遇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好机会,恰恰时常是逆向决策让不利情形成为发展机遇。
  
  成长于悖论中
  
  机遇随时都有,纺织企业任何时候都有机会。我坚信这一点,一个企业的健康与否,不是靠领导的表扬或者批评来决定,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市场。市场认为你不行,你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行;市场认为你行,你就有发展的空间。至于这个空间有多大,那就要看企业想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规模,自己付出的努力有多少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士平如此解读了机遇。
  魏桥集团的前身是邹平第五油棉厂。1981年张士平接任厂长时,这个小厂仅有60多名职工。由于当时国家对棉花控制得很死,企业除了旺季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余时间几乎无活可干。为了改变半年开工半年闲状态,张土平在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到1984年企业利润跃居全国棉麻行业第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厂竞相学习仿效。但此时魏桥却上了毛巾厂项目,1986年当年建厂当年实现利润25万元。
  1989年魏桥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刚转入买方市场。但恰在这年,魏桥建成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到1992年企业年利税已达1260万元。1993年到1997年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但这一时期魏桥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
  对这种逆势而上的做法,张士平的见解却是: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这种想法,在日后魏桥的发展中不断重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魏桥利税已突破1.5亿元,比1992年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64%,出口创汇年均增长82.7%。到1999年兼并滨州一棉时,已拥有纱锭33万枚,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而也就在这一时期,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国家对纺织产业实行“限产压锭”。但魏桥不仅没有停步,反而在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生产能力的猛增不仅没有把魏桥拖入滞销困境反而带来各项指标年均50%以上的迅猛增长。1997年到2003年,魏桥出口创汇年均增长71.5%。从2000年到2005年,集团生产能力由60万锭发展到700万锭。200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55.1亿元利税40.5亿元、利润21亿元、自营进出口额14.4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年均增长了62.6%58.8%、51.4%和61.8%,分别翻了3.5番3.3番、3番和3.5番。2006年,魏桥创业实现销售收入503.2亿元利税60.1亿元、利润33.6亿元、自营进出口额16.2亿美元上缴财政税金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48.2%59.8%、12.5%和49.2%,以上各项指标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棉纺织行业首位。
  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发展模式源于张士平对市场的独到认识:从上世纪90年代大家就认为国内市场饱和了,但直到现在中国棉纱出口还小于进口,这说明中国自产的棉纱是不够用的,关键是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把来自国外的棉纱挤出去。魏桥秘诀
  对于成功,人们总是想知道是否有秘诀。张士平认为,魏桥的秘诀在于坚持了自己的风格,魏桥风格被概括“快、高、低”。
  魏桥基本上所有项目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以18万千瓦热电机组为例,不到10个月就投产发电,与国内同规模热电厂比建设速度快了1倍,投资仅为其一半。10个工业园生产、财务、销售高度统一,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根据市场需求反应极为迅速,棉布棉纱新品种打样时间仅为3天和2天。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紧盯个“高”字。仅2005年魏桥就从日、美等国引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顶尖设备3890多台(套)。目前集团已拥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高技术含量棉布占到60%,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接纱、精梳纱和无梭布生产基地。目前魏桥吨纱耗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集团高技术含量的棉布比重达60%,自络比重达90%,无梭布比重达到70%,无结纱比重达100%,精梳纱比重达65%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所有这些都保证了魏桥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丰富品种、最好品质迅速抢占市场商机。
  而能够实现快速反应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离不开富有魏桥特色的集约型管理。在集团总部与子公司、分公司的设置上,在战略规划项目决策、技改工程,能源供应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魏桥实现了高度统一的集团总部控制。据魏桥纺织董事长张红霞介绍为了降低成本,魏桥从审查企业产供销整个价值链入手,全面分析成本驱动因素。据了解魏桥的采购全部采用招标方式,“没有任何关系,后门可走”。为降低吨纱用棉,张士平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反复的计算和试验,将吨纱用棉量降到了国家标准以上。魏桥创业正是靠这种严格的管理才保证了产品的低成本和竞争力。
  抓住机遇,严格管理、提升技术……这些本来并不是秘诀,只是当一个企业的成功引起关注后,人们总是会认为有与众不同的秘诀存在。其实一个企业要发展,任何关键因素都不能缺乏,而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实力与日俱增最不可缺的是创新。正是不断创新,不断定下高目标,魏桥才有了今天,同样,只有走升级之路,魏桥的规模才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否则,规模也许是风险的潜台词。
  
  目标:世界500强
  
  接下来,魏桥会怎么走?张士平说:“坚定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信念,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做久做长。实现这个理想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棉纺织领域要在做大的基础上向下游发展,延长产业链,进入家纺、服装等深加工领域。魏桥纺织产品的质量要瞄准日本韩国,成本运作不能高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我们已经建立了棉纺织样板车间,我就是要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武装棉纺织厂,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最终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使魏桥集团在未来发展中更加强大。二是在发展棉纺织业的基础上以热电为纽带,向海洋化工和铝材深加工领域拓展。两年后,铝业电业的利润将大大超过纺织业集团可以用铝电业反哺纺织业,保证15万职工的工作稳定生活稳定收入提高促进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我相信5年以后的魏桥创业集团,不论是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还是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都会有更大的提高。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年产20亿平方米的印染后整理加工基地将在魏桥建立,服装、家纺的产值目标确定在100亿元。另外,魏桥将在技术改造上进一步加快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生产设备达到全清梳联全自动络筒、全长车自动络纱细纱机全高速无梭织机,实现无卷化、无接化、无梭化。
  在“十一五”期间,让魏桥创业集团销售收入进入世界500强,张士平说。坚持创新与提升,相信魏桥的神话会有一个完美的续写。
其他文献
主业曾为服装加工的纺织上市公司天华股份,因为连续年亏损,去年年底被迫停牌。近期,苏州一家公司入主天华。从此,股市上将多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少了一家纺织公司。  因连续3年亏损而披“星”戴“帽”的S*ST天华,随着新大股东的入驻终于迎来转机。近日,s*ST天华发布公告称,苏州中茵集团已通过股权受让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合计持有292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06%。  S*ST天华同时披露,该公司
期刊
纺织漂染业是重污染的行业,凤竹作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更是“产污大户”。而今,“产污大户”变身“治污大户”。近十年,凤竹环保处理方面投入至少有1个亿,换回的是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3万吨,回用率达到了90%,这在本行业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上市公司福建凤竹是面料生产的龙头企业,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凤竹大规模投资研发绿色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水治理系统建设。这种大手笔需要背后有雄厚的资金,更需要的是企业强烈
期刊
强大的实力已经让中国棉纺织行业成为世界纺织业的瞩目焦点。自1999年以来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也成为业界交流的盛会。迄今为止,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分别在青岛、乌鲁木齐、贵阳、昆明举办了四届中国国际棉纺织大会。2007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将在重庆召开。对此次大会召开的背景、主题和概况,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进
期刊
首届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与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CEMATEX)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将于2008年7月27~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此届联合展览会是由“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ITHE)与“ITHA亚洲展览会”(ITHA ASIA)首次合作联袂推出的亚洲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技术
期刊
十一月中旬,第十一届中国(虎门)国际时装交易会隆重召开期间,全球服装行业管理软件领导者罗盛(上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LAWSONSoftware,前英坦峡软件)亮相虎门大舞台,蓝色的背景,醒目的地球图案,代表着Lawson全球战略部署,“简单就是最好”的企业宣传口号,彰显出Lawson非凡的服务理念。  作为知名的行业管理软件公司,成立于1975年,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Lawson软件在
期刊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奢侈品国度,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对奢侈品的需求将可以与日本媲美。在日本,时尚奢侈品概念店已经有了不少的年头,现在这新兴的概念也将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6月9日,国内著名服装品牌——“凯撒”,在广东汕头展示新形象并发布2007秋冬新产品。以“极致荣耀,再征辉煌”为主题的新形象展示暨新产品发布会,展示了“凯撒”2007秋冬“经典映像”、“奢华之爱”、“衣色各异”三大系列的时装及皮衣,共
期刊
NatureWorks公司欣喜洋溢地宣布第三届全球年度盛会一2007年IngeoTM(英吉尔)NatureWorks地球月活动开始。今年地球月活动于4月22日与联合国世界地球日同天拉开序幕,并于6月5日联合国世界环境日落幕。每个人都梦想着拥有更好的产品与更好的生活形态,2007年地球月活动就是次体验这个梦想的机会,藉此活动NatureWorKs公司将传递对社会负责的创意革新以及承诺提供给今日现代的
期刊
不是专家胜似专家    和沈济贤谈毛衫,很多人都以为他是行业专家。事实上,沈济贤在上任濮院镇书记,濮院羊毛衫管理委员会主任之前的所有工作,几乎与毛衫“不搭界”。沈济贤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第一份工作是乡村中学代课教师。1978年,沈济贤进入当时桐乡最大的国有企业桐乡煤矿机械厂当维修工,原定三年的学徒期硬是让他缩短到一年,直到1997年沈济贤已经在该厂度过20年。进企业是维修工,出企业是负责经营的厂长
期刊
记“中纺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    2007年中国纺织经济运行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这是每一个业界人士都极为关注的问题。2007年1月30日,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举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对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和纺织经济走势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预测,共有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纺织界人士近400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此次年会以“2007中国纺织经济:分析与预测”为主题。在总结2006年中国纺织经济
期刊
创新缔造神奇    综观世界名企的崛起和发展,无不凝聚着“创新”的精神。以近几年在电子工业领域大放异彩的“黑马”三星集团为例:三星在创业初期,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生产或仿制欧、美以及日本等地厂商的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陷入困境。但它毅然下决心投入巨资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视技术创新为生命,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技术研发,终于成就今日的地位,是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奠定优势    在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