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命名的变迁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旋杆菌现多简称为幽门螺杆菌。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就有人观察到人的胃内有螺旋状细菌定居。直到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1〕才首次从活动性慢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中成功地分离出这种螺旋状细菌,当时称之为未鉴定的弯曲样杆菌(unidentifiedcurvedbacillus)。这种细菌的分离成功纯系科学敏锐性和幸运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微生物生长极为缓慢,因此既往的培养物均被过早地弃掉。只是当复活节假日才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使得菌落生长出来。〔2〕

其他文献
基因治疗是用正常或野生型的基因置换或校正致病基因,以纠正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种治疗方法。基因治疗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上的一个重要应用。转导肝细胞基因治疗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基因治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即目的基因的获得,受体细胞的选择以及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高效手段。随着基因克隆化等技术的发展,人体中更多的基因序列得到确定,人体疾病的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更明确;而且由于近年来逆转
期刊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187例溃疡病、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胃粘膜血流量(GMBF),结果表明活动期溃疡病(68例)GMBF明显低于正常人(占51.8%);萎缩性胃炎患者GMBF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胃癌患者GMBF明显低于活动期良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患者。GMBF的测定对于恶性与良性溃疡的鉴别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一组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和细胞诱生的TNFα以及细胞诱生IL-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IL-6诱生活性水平异常增高(P<0.05)。TNFα的诱生活性水平和血浆含量在ANLL中明显升高,而在ALL中诱生TNFα也高于正常。我们进一步观察了IL-6
用统一诊断标准,对上海市10所市级医院1970~1989年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研究,发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比较不同时期入院者入院时的主要预后因素,并未发现近年入院患者的病情有自然减轻的趋势。相反,由于平均发病年龄的增高,按所建立函数式预测的住院病死率趋于增高。因此,近年病死率的实际下降反映了上海市10所医院治疗的进步与成效。并对治疗影响病死率的途径作了探讨。
应用正常人骨髓细胞系接种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经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细胞内EHF病毒抗原阳性率,并作台盼蓝染色、扫描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发现,培养3周以上的髓细胞EHF病毒感染率达80%以上。台盼蓝染色结果,从第1周起感染组髓细胞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镜检查结果,亦表明感染EHF病毒的髓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损害明显早于和高于对照组。说明EHF病毒有致人骨髓细胞病变作用。
肠道易激综合征亦称结肠痉挛、粘液性结肠炎、结肠运动功能障碍、结肠神经官能症等。这些病名均提示病征局限于结肠,但实际上在一些病人中也包括小肠、甚至其他器官。显然,这些病名均不能表达本病的整个涵义。再加粘液性结肠炎这一名词更与实际不符,因为本病结肠粘膜经检查并无炎症证据,同时已经发现这个“结肠炎”的炎字,给焦虑的病人增添新的顾虑。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肠道易激综合征”这一名称。
期刊
急性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救治成功三例
期刊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膜性狭窄球囊扩张一例
期刊
急性白血病并发回盲肠综合征22例分析
期刊
环孢霉素A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