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怪圈:即习惯于以增加教学时数、加班加点、采取题海战术灌输知识等来提高教学质量(准确地说是应试质量)。这种怪圈形同枷锁,严重束缚了学生,使得原本鲜活的生命主体变得唯唯诺诺,少有主见,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知识的容器,只会机械被动地接受填充。为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轻负高效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想、课中认真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能力,提高成绩。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奋发向上,使学生“乐学”;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强化其主体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强化主体意识,主动让学生去学习成为我们要探讨的主流,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一感想。
  1、点拨启发促进主动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指符合儿童认识活动规律性的教学全过程。凡是那种能够全面调动儿童智力活动积极性的,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已知,来主动地探索、扩展新知和解决某种问题的教学过程都是启发式教学。华中师大的姜乐仁教授认为数学启发式的教学体系,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三为主、两结合、一核心。三为主:一是指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探究学习;二是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思维,教给学法,善于引导而不包办代替;三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教、辅、学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教材的综合功能。两结合:一是指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二是以课内教学为主与课外学习活动为辅相结合。一核心:是指以启迪思维,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2、增加课堂活跃性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是在同一层次上参与还是在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四动四会。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动笔,每一个学生都会听、会想、会说、会做。应该提出,一节课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3,群体活动(全班操作、小组研讨、笔写作业、阅读教材等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教师要做到:能让学生动口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说,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一定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动笔之处一定要安排学生去写,能让学生动脑的地方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3、养成主动习惯
  主体性学习,追求严谨,崇尚先进。成为榜样,受人羡慕,是他们的美好愿望。学习习惯好、学习方法新的小学生多是成绩好、学生喜欢、老师信任的标兵。而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养成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计算仔细、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習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主体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趋势,可让学生受用终生,也是我们教育的至上追求和最终目的。
  4、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或是应用这些结论去机械的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是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教师要适当控制无关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重复数学家做过的工作,在儿童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主动的形成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营造必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5、构建主动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程序。当前,在新授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北京市崇文区小学数学教研室提出的“激情引趣、指导探索、尝试讨论、反馈调节、置疑概括、巩固发展”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占50%以上教学时间的练习课和复习课还研究的很少。因此,在继续进行新授课教学模式研究的情况下,要加强对练习课和复习课(包括思维训练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6、利用多媒体提高效益
  刚刚结束的全国小学数学评优活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除投影幻灯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软件的设计,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直观,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计算机进入课堂,已不是梦寐以求的幻想。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极具挑战性,我们一线教学者只有不断探索研究,真正注重学生主体,让学生永葆主体本色,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成长,才是数学教学的最佳归宿。
其他文献
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
期刊
网络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作者对网络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做了深刻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的环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小学数学课程在课时方面相对缩短,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删减,难度反而有所增加。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顾及每一个学生,课堂上
期刊
帕斯卡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这样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能使它变得稍微有趣些的机会。”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练习的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烦琐的死记硬背,基本上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还很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上也呈现一派死气沉沉的现象,学生不爱发言,不爱动脑,学习完全成了被动。造成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  生理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
期刊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概括和认知。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必须紧紧抓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这一重要环节。   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感性的积累到理性的飞跃,才能形成一个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具有教学特色的优质课堂教学,然而实践证明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这些误区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准确把握概念,不会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上的第一个误区  (一)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那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试想一下: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的火花?又谈何发展和创新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导其志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以“爱”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不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