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诗经?小雅?采薇》中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诗经·小雅·采薇》中所包含的征人的复杂的情感角度进行简要分析,剖析其纯真朴实的人性美。
  【关键词】采薇 复杂情感 纯真朴实 人性美
  关于《诗经》中的《小雅·采薇》,清代学者方玉润曾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诗经原始》)而在笔者看来《采薇》一文之所以被吟诵千年,其成就并不完全局限于末章,更主要的原因是全篇诗文熔铸的打动人心,唤起共鸣的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全诗中处处外溢的复杂而耐人寻味的深情正是真实的人性光辉的闪现,从而引起后人无限的品味、咀嚼和深思。
  《采薇》全篇以一位普普通通的戍边战士的口吻叙写了戎马生涯的艰苦,战斗场面的激烈以及久戍归家时的情形,整个诗篇处处流淌、倾泻着一位九死一生的战士复杂的情感,而他那无奈的感叹和万千的思绪也在广阔寂寥的历史时空中飘飞,引发后人无限的感触和深思。
  边塞征战,生活艰苦。且不说当地恶劣的环境足以让久别不归的将士在边角声中戚戚怆怆的惦念家人,光说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开头的以采薇起兴便可窥见一斑,将士们常年征战“一月三捷”,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抵御外敌之上,他们“忧心烈烈”,不敢定居,食不果腹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正直春暖花开,采摘薇菜这一活动就成为频繁应对战事外让将士们可以暂得一时放松的活动,而它更实在的意义莫过于成为尘土满面,衣衫褴褛的将士们难得的佳肴。以采薇开篇,自然而信手拈来,不仅点题,同时也巧妙、鲜明、深刻地说明久戍在外的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诗歌更具特色的是,不仅以采薇开头,而且重章叠唱,以薇菜由柔嫩到茎叶变老的生长过程来喻指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这种兴中兼赋的写法,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戍边战士们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的苦痛和隐隐透露出的年华老去而未实现个人心愿的痛楚,或许我们可以追忆到从军出征时,将士们风华正茂,春光旖旎的清晨,那个“她”在依依的柳枝下含情脉脉地送行……美好的回忆瞬间从采薇菜的手心划过,就在这怦然心动之际,刺耳的冲锋号角划破了长空,更撕破了战士内心对和平、甜蜜生活的无限向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岁月的宝贵是任何一个成年人的深刻感触,而儿女情长是任何一个凡夫俗子的咏叹。因此,作品的前三章连用了两个“忧”――“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来叙写戍边战士念人思归,韶华流失的悲伤之情,以及战事吃紧,有家难回的焦急、无奈、痛苦之情。
  之所以探究文中纯真朴实的人性美,是在读讲这篇诗歌时产生的强烈共鸣,无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还是身处当今的平平凡凡的教师,我们或许都有无奈,都有对对职业的倦怠感,但是那种身处其中而自然而然产生的职业自豪感更值得拿来一说,也更使得这首诗歌多维化。第四章作者笔锋一转,另一个场面出现在读者面前,另一个战士形象凸显出来。由“维常之华”兴起,骄傲自豪地表达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以“棠棣花”起兴可谓意味深远。棠棣花用于文学创作最早出自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诗文中借蓬勃锦簇的棠棣花比喻情深意重的兄弟之情,棠棣花由此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即用来象征兄弟情深。同样,《采薇》一诗借棠棣花起兴,一方面鲜明深刻地表达了战友们如兄弟般的团结友爱、情深意重,使读者似乎感受到了几千年前在硝烟弥漫的大周边境上戍边战士上下一心、浴血奋战的兄弟情义和英雄气概;一方面借棠棣花蓬勃开放、锦簇团团的兴盛之貌,引出并暗喻大周强大的军事实力,这里仅描写战马就用了三个叠词。这些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大周威武之师、正义之师的强大和不可战胜,深刻地表达了戍边战士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豪情壮志。这里充满了昂扬向上、威武不屈的战斗豪情,在这里似乎一切的苦难、一切的艰难都化为乌有,都可以视而不见,只有风中那猎猎的战旗和视死如归的军魂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将士们就是九死一生,那也是无怨无悔了。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又是怎样的幸福者啊!其人性的光辉因此而熠熠生辉。
  然而其情感最为复杂的体现应是备受推崇的卒章。生活艰难,备受煎熬但战争胜利后满溢自豪的战士在回归的途中都会想些什么呢?其内心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也许一个普通人给出的答案可能是“庆幸、高兴”,但我们这位久戍终归的战士给出的答案却出人意料。
  一“昔”一“今”的时间对比,把战士回忆的内容定格在了当初离家出征的场景和对戍边生活的回忆上。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出征时对家乡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浓而温暖的春意似乎又渲染出一个即将开赴战场、保家卫国的入伍士兵带着亲人和祖国的期望难以抑制的自豪与喜悦之情。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里不仅蕴涵了与亲人道别的悲伤之情,更蕴涵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一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似乎让我们很难感受到一个久戍终归的战士死里逃生的庆幸和即将见到亲人的喜悦,更多的却是悲痛、苍老和难以忘怀、磨灭的战争记忆。这里有对残酷战争的感慨,有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叹息,有对死去战友悲痛无比的祭奠与怀念……一幕幕的战争场景在这个久戍终归的战士的脑海中萦绕,却独独没有对将来的期盼之情和希望之音,似乎一切都定格在了过去。因此,接下来的“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句使末章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之情和沉重感。
  总之,《采薇》末章表达了征战沙场多年的战士复杂的情感:他思念故乡,牵挂亲人,但“长路漫浩浩”,想当初“杨柳依依”,执子之手愿与其白头偕老,轻轻挥别,希望在父母床前尽孝,本以为胜利近在眼前,可以荣归故里那份喜悦与自豪之情,难以掩饰,而今,山水相隔,“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途中的艰难悲伤痛楚又有谁能知道啊,结尾处的直抒胸臆“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语倒出了战士多年来所有的愁情,他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直接把一个真实而充满质朴人性光辉的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首诗所真实深刻地刻画的人性美。实在是令人惊讶和感叹!《采薇》中对战争的厌烦和思家情绪是人之常情;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也是人类爱家的鲜明体现,因为有大家才会有小家;而为了更多幸福美满家庭的完整而奔赴前线是人类高尚情感和品格的鲜明写照。正因为《采薇》中没有一味地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才使《采薇》更为接近现实,更符合人性,更为深刻感人;而真实的内心独白、矛盾的思绪更吸引了读者去重新感受战士们的平凡和伟大、真实和可爱。
其他文献
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环节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机灵的指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要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要重视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育学生。  数学是逻辑性,系统性极强的一门课。要学好数学要逐步前进,这要求学生长期保持对数学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目的和求职欲望。容易接受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自己能发现并解决数
期刊
【关键词】情境驱动 自主探究 “动”“思”结合 思维训练 评价要有导向 “收”“放”要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广州市NW中学教师队伍作为调查和研究对象,对班主任专业化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班主任专业化有效途径与规律,分析班主任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研究学校组织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机制及其实施途径,从而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班主任 班主任专业化 校本培训 组织机制 实施途徑  一、班主任队伍专业
期刊
【简要】中学阶段的语文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想象、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指导学生时应该自我开始、重视示范指导、指导学生不应该只限制在课堂教育、要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要重视鼓励学生。  【关键词】写作能力 培养 思维 分析 想象 理解 表达能力 读书习惯 写日记习惯  中学阶段的语文课以培养学生
期刊
背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努力创设一种学习地理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教材的课堂活动就是鼓励学生搜集信息资源,结合实际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尝试运用获得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尝试从学习中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引言]  笔者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多年,我
期刊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味地讲理论,学生机械地记忆,再辅以大量练习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索然无味,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谓,只能对着自己的笔记本‘望语法而兴叹’。 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言。同时,教师所给例句往往彼此孤立,增大了学生的记忆强度,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也就逐渐放弃了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努力创造英语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语文作为中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相比,它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同时对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来打造高效课堂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从教学例子出发,本文讨论了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果 学习环境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作为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平时工作中与教师和各年级的学生的接触颇多。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感觉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好。据一位教师讲,他多年来一直为数学专业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已提高到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更注重数学品质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高,这应试教育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新的台阶上,数学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走出题海误区。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应注意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应该占有中心的地位、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渗透原则、探索并掌握渗透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思想
期刊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把现代教学的观点、理论及措施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心理得到有效升华?愉快教学是首选的方法。愉快能使学生“乐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愉快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促进学生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  【关键词】浅谈 化学 愉悦教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那么,如何把现代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