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唐梦赉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6014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梦赉是蒲松龄非常敬重的一位乡贤前辈,他们诗词酬唱,交往密切。蒲松龄曾随唐梦赉东游崂山,并应命为其撰写生志,以唐梦赉为主人公创作《泥鬼》《雹神》等《聊斋志异》篇目。唐梦赉关心、提携蒲松龄,曾为《聊斋志异》作序,邀请蒲松龄至其家做客,还前往西铺村看望蒲松龄。唐梦赉去世后,蒲松龄代淄川缙绅撰写《为众绅祭唐太史文》,对唐梦赉表示深切缅怀。
  关键词:蒲松龄;唐梦赉;作序;生志;交往;友情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21)02-0005-15
   唐梦赉是继高珩之后第二位为《聊斋志异》撰写序言的淄川缙绅,是蒲松龄十分敬重的乡贤前辈。他们交往较为密切,友情深厚。唐梦赉,字济武,号岚亭,别号豹岩,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八日,长蒲松龄十三岁,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六月十六日,享年七十二岁。唐梦赉于清顺治五年(1648)中举人,第二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顺治八年(1651)授秘书院检讨,谏阻翰林院将《玉匣记》《玄帝化书》译为满文。顺治九年(1652)三月,因为上疏与给事中阴润辩议张煊典恤事,大忤顺治帝之意,竟遭罢官。后数十年间,唐梦赉优游林下,博览群书,尤其关心桑梓民瘼,提携后进,成为淄川的衣冠领袖。唐梦赉的诗文深得王士禛赞誉,《阮亭选志壑堂诗》序言评曰:“盖先生之胸中,浩浩然,落落然,如云之行于太空,如风之行于江海,随所寓而发之,而未尝有所执也。故其文近于蒙庄,而其诗近于东坡,读者欲以拘墟之见,尺寸而测之,失其意矣。” [1]一○三卷549唐梦赉还主持了康熙年间《济南府志》《淄川县志》的纂修,著有《志壑堂集》二十四卷、《志壑堂后集》八卷、《阮亭选志壑堂诗》十五卷并刊行于世。
  一
   蒲松龄与唐梦赉交往,当始于康熙十一年(1672)四月的东游崂山,或许在此之前已经相识,但目前未有资料佐证。此次游览崂山,据现有资料得知,共有高珩、唐梦赉、张绂、蒲松龄等八人。其游览过程,唐梦赉在《志壑堂文集·杂记》中记载得比较清楚:
   壬子之夏,游劳山,见海市。时同行者八人。初宿修真观,历上清、下清庵,登八仙墩。水尽山穷,连天一碧。再宿青玉涧,观日出。回至番辕岭,微雨初晴。东望海际,一城在白云中,雉堞数十仞,炮台敌楼,历历可数。俄见一人青衣,出城南行,后一人肩挑雨具从之,向西望,若凝眸吾辈者。同人方惊疑,云:“去时未见此城,且迁海以后,宁复有存岛乎?”询之土人从行者,乃曰:“此海市也,是处为沧洲岛。”一食顷而埤堄渐低,青山露髻,又移时而城尽山出,恍如梦寐矣。询之胶东人,云:“劳山原无海市,市在蓬莱。胶人五七十岁者,皆云未见也。” [1]一○三卷360
   这次游览,他们在修真观、青石涧住宿,雨后在翻辕岭幸运地看到海市,心情十分激动,分别写有诗词、文章记载此事。唐梦赉除以上文章外,还写有诗《劳山看海市诗补赋》、词《贺新郎·叠秋水轩唱和韵,忆二劳山观日出,时海市见沧洲島》、套曲《双调新水令·游劳山看日出,回番辕岭,海市现沧洲岛》。《劳山看海市诗补赋》曰:
   望日天涯碧玉隈,番辕岭下化城开。
   五云缥缈芙蓉岛,百雉崔嵬烟火台。
   人物安期应共住,市廛徐福旧同来。
   丽谯乍卷青峦出,指点诸峰首重回。[2]37
  此诗认为海市中出现的海岛是芙蓉岛,岛上城池巍峨,烟火台高耸入云,城里来往的一定是安期生、徐福一类的神仙人物。此诗想象力极为丰富,耐人寻味。
   蒲松龄也写有七言古诗《崂山观海市作歌》,诗曰:
   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
   直将长袖扪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
   方爱澄波净秋练,乍睹孤城悬天半。
   埤堄横亘最分明,缥瓦鱼鳞参差见。
   万家树色隐精庐,丛枝黑点巢老乌。
   高门洞辟斜阳照,晴光历历非模糊。
   襁属一道往来者,出或乘车入或马。
   扉阖忽留一线天,千人骚动谯楼下。
   转眼城郭化山丘,猎马百骑皆兜牟。
   小坠腾骧逐两鹿,如闻鸣镝声飂飕。
   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
   人世眼底尽空花,见少怪多勿须尔。
   君不见:当年七贵赫如云,炙手热焰何腾熏! [3]124
  该诗描写了观看崂山海市所见的奇幻景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人世眼底尽空花,见少怪多勿须尔”一句,由景联想到人,感叹人生如海市,变幻莫测,难以预料,强调面对变故不必大惊小怪。“当年七贵赫如云,炙手热焰何腾熏”一句有感而发,想到历史上的权贵犹如云烟显赫一时,却又如海市般转瞬即逝,流露出蒲松龄道家的思想、出世的态度。儒家道家的思想,出世入世的人生态度常常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所体现。
   此后,蒲松龄还以崂山太清宫的白牡丹和耐冬树的传说为题材,写了《聊斋志异·香玉》篇。在《聊斋志异》中,还有《劳山道士》《成仙》《海公子》等篇涉及崂山。这些传奇文章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文学成就不容忽视。
   此次东游崂山,唐梦赉、蒲松龄等人还凭吊了诸城的超然台。超然台在山东省诸城市北城,北宋苏轼任密州太守时在旧址上重建,并写有《超然台记》记述其事。唐梦赉《志壑堂文集》中有《诸城崇宁寺大威上人塔铭》一文,文章写道:
   壬子岁四月,穷迹崂桑,探奇海市,往返皆经东武之崇宁寺,始知大威上人已示寂双树者一岁矣。 [4]129
  东武即诸城的古称,崇宁寺坐落于诸城县城。蒲松龄的七言律诗《超然台》云:
   插天特出超然台,游子登临逸兴开。
   浊酒尽随乌有化,新诗端向大苏裁。    蛾眉新月樽前照,马耳云烟醉后来。
   学士风流贤邑宰,令人凭吊自徘徊。[3]517
  诗中第二句中的“新诗端向大苏裁”,是说自己的新作要请苏轼评定。诗的最后一句说,作者因凭吊风流学士苏轼而在超然台下独自徘徊,久久不愿离去。此诗表达了蒲松龄对苏轼的敬慕之情。
  二
   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唐梦赉为《聊斋志异》作序,时间在高珩作序三年之后。邹宗良先生考证:
   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一六八二,四十三岁……秋,《聊斋志异》初稿第二册完成,倩乡前辈唐梦赉作序。[5]350-360
  邹先生进一步考证:
   初稿本的第一册(即唐《序》所言“向得”之“一卷”)成书于康熙十八年的春日,作者为此写了《聊斋自志》,并请高珩弁《序》于前;到康熙二十一年的秋天,作者结束了初稿本第二册(即唐《序》所言“再得”之“一卷”)的写作,又呈请唐梦赉在这册作品之前写了《〈聊斋志异〉序》……如前所云,作者在其“暮年”曾将《聊斋志异》重新编订一过,把十六册的初稿、原稿改订成了今存四册而全帙八册的清稿、定稿,就连原在初稿本第二册之前的唐梦赉《〈聊斋志异〉序》也发生了位置的变动,被移到了定稿本第一册之前。[2]356
  唐梦赉在序言中说:
   谚有之云:“见橐驼谓马肿背。”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矣。夫人于目所见者为有,所不见者为无。曰:此其常也;倏有而倏无则怪之……人之言曰:“有形形者,有物物者。”而不知有以无形为形、无物为物者。夫无形无物,则耳目穷矣,而不可谓之无也。有见蚊睫者,有不见泰山者;有闻蚁斗者,有不闻雷鸣者。见闻之不同者,聋瞽未可妄论也。自小儒为“人死如风火散”之说,而原始要终之道,不明于天下;于是所见者愈少,所怪者愈多,而“马肿背”之说昌行于天下。[6]31
   唐梦赉在序言开篇以事物的有无来立论。他指出,人们习惯以“目所见”为有无,这是不对的。世间确实有以“无形为形、无物为物”的方式存在的东西,虚的东西并不等于无,而无更不等于不存在。唐梦赉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虚与实作了辨析,也对现实与幻境、人间与鬼界作了深入思考,引导世人从虚幻怪诞的聊斋故事中领悟人生的真实状况,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他的这一说法,引导人们从鬼世看人间,由狐鬼明世情,对于深入探析《聊斋志异》的主题与涵义指明了另一途径。
   接着,唐梦赉将话题转到对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诠解上。他说,孔子之所以“不语”,那是因为考虑到“中人以下”见闻有限的缘故,况且《春秋》也没有把怪异都删去,他说:
   事无论常怪,但以有害于人者为妖。故日蚀星陨,鹢飞鹆巢,石言龙斗,不可谓异;惟土木甲兵之不时,与乱臣贼子,乃为妖异耳。今观留仙所著,其论断大义,皆本于赏善罚淫与安义命之旨,足以开物而成务,正如扬云《法言》,桓谭谓其必传矣。[6]32
  世上的怪与不怪,要以是否有害于人为标准,自然界中的日蚀星落、鸟类争斗等现象不危害人,就不可以说是怪异之事。人世间的大动干戈以及乱臣贼子才是怪异之事和怪异之人。唐梦赉认为,《聊斋志异》以“赏善罚淫与安义命”为宗旨,预达“开物而成务”之目的,虽然讲了很多怪异之事和怪异之人,却是一本好书,值得认真阅读,应该广为流传。
   唐梦赉在序言中还说:
   留仙蒲子,幼而颖异,长而特达。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记载之言。于制艺举业之暇,凡所见闻,辄为笔记,大要皆鬼狐怪异之事。向得其一卷,辄为同人取去;今再得其全集,阅之。凡为余所习知者,十之三四,最足以破小儒拘墟之見,而与夏虫语冰也。[6]32
   这说明此前唐梦赉于康熙十八年(1679)之前至少是该年读过《聊斋志异》已经写成的篇章,此论邹宗良先生已经考证过。笔者再进一步推论,蒲松龄开始创作《聊斋志异》之后,特别是康熙十一年(1672)随唐梦赉游览崂山之后,唐梦赉可能读过《聊斋志异》部分已经写就的文章。由此看来,唐梦赉之所以赏识蒲松龄,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蒲松龄“能为记载之言”,志“鬼狐怪异之事”,《聊斋志异》能够赏善罚淫,安于义命。
   世界上没有一部庸俗的书籍会因为一位德高望重者的序言而广为流传,但是名人的推荐有时还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唐梦赉写就的序言虽然不可能使《聊斋志异》广泛而长久流传,但无疑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坚定了蒲松龄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决心。而就现在来看,不是因为唐梦赉的序言,人们才广泛阅读并传颂《聊斋志异》,而是通过蒲松龄,世人才知晓了唐梦赉这位与其同时代的淄川乡贤。
  三
   康熙三十五年(1696),唐梦赉迎来七十大寿,蒲松龄应命为其作《唐太史豹岩先生命作生志》(以下简称《生志》),并写作祝寿诗《寿唐太史》。此外,蒲松龄还写有十五首《和唐太史五亩园诸咏即韵》。这些情况表明,蒲松龄与唐梦赉的交情,并没有因为蒲松龄到西铺处馆而疏远,而是接续不断,历久弥新。
   蒲松龄在这篇《生志》中赞扬唐梦赉事亲友弟:
   为亲防老,营庄豹岫之山;代弟忧贫,买墅孝水之尾。孝友之谋,于斯无愧。让旧第而不析,买芳邻以自栖,庵(巷)似回轩,堂名志壑。[6]1304
  唐梦赉先是在豹山的南坡村营造房屋,恭事两亲,问寒燠,审燥湿,尽心赡养,终身不二。他把异母弟弟唐梦师视作同胞兄弟,并为其购置田产,代缴租赋。又在孝水之畔置办另一份家业,并将其旧宅让给弟弟居住,深得乡邻的赞誉。再后来,唐梦赉又在城内的东南隅买了宅基地,创建园林以自居,这便是志壑堂。
   《生志》赞扬唐梦赉提携后进:
   又其接引寒儒,提掖后进:拔十得五,好为美谈;齿奖牙褒,不惜余论。徒行在道,脱韦少翁下仆之车;敝垢登堂,多王思远交帚之座。粗通文字,遂遭暖律之吹;略见品题,已定青萍之价。剩鳞残馥,沾溉不穷;景星凤凰,先睹为快。[6]1304   唐梦赉雅爱文士,关心后学,他们经其指授,大都成为名士,这其中取得科第者如苏元行、谭再生、杨万春等。此外,唐梦赉还接引贫寒才士,齿奖牙褒,不惜余论。他尤其喜爱穷困潦倒、才华出众的蒲松龄,不仅乐于与他谈诗论文,而且还约他同游崂山,又为其《聊斋志异》作序,并嘱托蒲松龄为自己作《生志》。
   《生志》赞扬唐梦赉胸怀仁爱:
   昔莱郡有于七之难,王师一旅,秉钺东征。燕巢危幕,至倾拔木之风;兵弄潢池,大惧炎昆之火。开府从军,公与有素。祖士雅澄清为志,喜从谏于转轳;唐子西世务咸通,得献筹于借箸。于是掠禁惟严,肤功立奏。纵俘擒之弱息,欢噪孤城;拉哑叱之娇婴,还归故里。[6]1304
  清廷平定莱郡于七之乱时,因为唐梦赉力谏山东总督祖泽溥,使得这次围剿大兵军纪较严,被擒的孩子得以还归故里,被俘的老人也得以释放。《生志》述说:
   三藩之叛,吾乡李中堂邺园先生,时为浙闽总制。当军功成败之秋,正民命存亡之日。公以飞云五朵,寄韬钤于鸿书;长札千言,说兵机于虎帐。心肠俱热,遥陈痛哭之书;水乳适投,深得服膺之报。曹将军勾当公事,尽释南国之俘;吕子明遭值霪霖,不覆吴军之铠。功虽成于御李,德实由于逄唐。此皆经天纬地之能,立功海内;钩月丝霓之技,布德人寰者也![6]1304-1305
  意思是说,清廷平定三藩之叛乱时,山东武定人李之芳(字邺园)总督浙江军务,唐梦赉寄信出谋划策,用其经天纬地之才能,襄助李之芳立下了不世伟功。
   蒲松龄的五言排律《寿唐太史》诗云:
   英姿原磊落,弱岁冠时髦。未睹雷霆奋,已觇库戟韬。
   景星辉殿陛,玉署映宫袍。陆九年方盛,元膺气不挠。
   直将肝胆沥,聊答圣明遭。立仗虽如马,戴山犹似鳌。
   风规留北阙,著作富东皋。竹径朝朝寂,书灯夜夜挑。
   曾依梅作友,竟与鹿为曹。才略沧溟窄,文章声价高。
   词坛推杜甫,冰鉴如山涛。略见雕虫技,辄承华衮褒。
   先民遗宪典,后进仰甄陶。久系苍生望,宁移介石操?
   青鞋遍邱壑,白帢卧蓬蒿。情适丰林聚,意同丑妇搔。
   里甲均暴役,蔀屋绝摊逃。齿宿谋尤远,时危计独劳。
   良言赠开府,严檄禁搜牢。河润沾无际,恩深入不毛。
   尺书全众命,片语静群嚣。德足培元气,学能赋反骚。
   添筹神益健,握麈兴乃豪。近得黄庭秘,何烦绛雪膏?
   七旬值初度,听奏八琅璈。[3]281
  全诗颂扬唐梦赉科举顺利,早登朝堂,忠于君王;赞扬他罢官之后勤于攻读,著作丰富;并且特别赞扬他为民请命,革除弊政,不辞辛劳的高贵品德。诗中的“陆九年方盛,元膺气不挠”是说:唐梦赉像陆贽一样,二十多岁就成进士、点翰林;像吕元膺一样,敢于直言极谏,不因处境而改变。“略见雕虫技,辄承华衮褒”是说:自己的诗文写得一般,却受到唐梦赉的赞许和鼓励。“里甲均暴役,蔀屋绝摊逃”是说:唐梦赉对集中于编氓的暴役,曾“以身先之”,进行均摊,因此贫民负担减轻,外出逃避徭役的现象减少了。“齿宿谋尤远”以下四句是说:唐梦赉建议祖泽溥“严檄禁搜牢”和致书李之芳宽待俘虏这两件事。最后一句“七旬值初度,听奏八琅璈”是说:在唐梦赉七十大寿生日宴会上,高奏乐曲以示祝贺。
  
  四
   康熙十九年(1680)七月初七日,唐梦赉携同苏元行前往西铺毕家,晚上与毕际有、蒲松龄等人在绰然堂饮宴。蒲松龄情绪高涨,喜唱俚曲,以助酒兴。对于此事,唐梦赉有七律《七夕宿绰然堂,同苏贞下、蒲留仙》记载颇详,诗云:
   烟雨秋堂卢橘香,夜阑云气护空床。
   将闻鼍鼓闻蛙吹,却醉松醪醉缥缃。
   乍见耆卿还度曲,同来苏晋复传觞。
   道人不记星桥别,晚度溪村一望洋。[1]一○三卷146
  诗题中的“蒲留仙”指蒲松龄,诗文中的“耆卿”也指蒲松龄。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又喜度曲,故唐梦赉在诗中用著名词人柳永之字代之。“还度曲”是说,蒲松龄早年便喜欢淄川俚曲,既能作曲,又能演唱,现在依然如故,因此才在这天的晚宴上乘兴演唱了一段俚曲。蒲松龄在七夕晚宴上演唱的应该是聊斋俚曲。据天山阁藏抄本内题,《琴瑟乐》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从《俊夜叉》中有“康熙爷乙卯年”的字样推断,该俚曲当作于蒲松龄三十六岁时。据毕子俊旧藏抄本末尾题“康熙十五年岁次丙辰下浣”看,《穷汉词》作于蒲松龄三十七岁时。康熙十九年(1680),蒲松龄四十一岁,据此可知,蒲松龄所唱俚曲极有可能是《琴瑟乐》《俊夜叉》或《穷汉词》中的某一曲。下句“同来苏晋亦传觞”,是写他们在毕家绰然堂夜饮时的欢樂情景,苏元行向在座的诸位宾客劝酒。诗中“苏晋”是指苏元行,他字贞下,淄川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选任河北濮县学官,是得到唐梦赉指教者之一。
   最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末,蒲松龄写有《沁园春·岁暮唐太史留饮》,词曰:
   锦绣人家,深沉院落,不染尘埃。看千章树外,君公第敞;万竿竹里,书舍门开。雪煮团茶,座延国士,何数浅斟低唱哉。尤难处,在世人欲杀,我意怜才。
   登堂相与徘徊。又喜值、蒲桃泼绿醅。念穷途不偶,我狂似絮;幽芳自喜,君淡如梅。盼睐宠承,留连不尽,争奈城头落照催。毋留我,倘乐谈不厌,数日还来。[7]66-67
  词的上阕写唐梦赉居处清幽,衬托唐梦赉清高爱才;下阕写唐梦赉留饮,突显两人交情之深。此词反映了唐梦赉爱才,蒲松龄尊贤的思想情感。词中“世人欲杀,我意怜才”的意思是:蒲松龄自比李白,而以杜甫比唐梦赉,言自己为人所忌恨,幸蒙唐氏爱护。“穷途不偶,我狂似絮”的意思是:蒲松龄以柳絮比喻自己狂放不羁。“幽芳自喜,君淡如梅”的意思是:以梅花比喻唐氏的恬淡清奇。蒲松龄自南游归来到毕家处馆的八年间,正处在一生中最穷困、最苦恼的阶段。此时,身为当地衣冠领袖的唐梦赉对他表示同情,予以赏识,并乐与相交,招与同游,他自然是感到“盼睐宠承”,特别高兴而且感激不尽,但是蒲松龄却很自爱,并没有留下来参加这次宴会,而是借故辞别。    康熙二十一年(1682)九月初七日,唐梦赉与吴陈琰、朱逸庵等人从志壑堂出发来到柳家庵,与先到达的毕际有及王广铨等人会合,即于当日游览长白山。初八日,高珩自寿光至,鲍开茂、李斯恒自於陵至,当晚同宿于柳家庵。初九日继续游山,初十日宿于周村附近李斯恒家,次日分头取道回家。其中毕际有、王广铨先于初十日晚回到西铺家中,王广铨于当晚面见蒲松龄,呈上高珩、唐梦赉撰写的游览长白山诗,蒲松龄读到两位先生的游山诗,写了两首和诗,诗题是《重阳王次公从高少宰、唐太史游北山归,夜中见访,得读两先生佳制,次韵呈寄》。[8]90-92此诗对高、唐二人纵情游览长白山表示羡慕,对他们的游山诗极力称赞,同时对自己辜负重阳佳节,既不能出游,又不能归家的处境生发感慨。诗其一云:
   午夜敲门贵客残,登堂喧笑礼仪宽。
   未分胜友名山座,犹得奚囊妙句看。
   去就依人常似鸟,工夫化鹤不成丹。
   高斋萧索惟秋树,李郭仙舟望亦难。[3]181
  诗题中的“王次公”即王广铨,他字次公,例监,考定州同知,是毕际有已故结发妻子苏李王氏的侄子。诗中的“贵客残”是说:同游长白山有高珩、唐梦赉和吴陈琰、朱逸庵、李斯恒等人,王广铨系毕家贵客,蒲松龄今夜接待他,便是接待游览北山的残余之客,但此处实无贬意,只是借用典故。诗中第二句是说:未能陪同高、唐等人游览长白山,却有幸看到高、唐二人的诗作,也算是同游山景吧。
   诗其二云:
   词人车马北山游,日暮携归诗句遒。
   爽气常存黄叶下,逸思欲抱白云留。
   重阳无酒怜新菊,九月迎霜恋敝裘。
   兄弟茱萸应插遍,年年为客负清秋。[3]181
  诗中第二句是说:爽气常存于黄叶凋落的深秋,逸思欲抱白云而留于太空。这是赞扬高、唐二人诗思高洁,风格飘逸。诗中最后一句是说:年年在毕家为客,致使兄弟不得团聚,登高观景,辜负了重阳佳节。
   康熙二十五年(1686),蒲松龄拜访唐梦赉,写作两首七言律诗《题唐太史借鸽楼》,描述借鸽楼的清幽环境,钦羡唐梦赉隐居生活的闲情逸致。
   诗其一云:
   仙庄涧壑便樵渔,水绕园林树绕庐。
   为爱溪山思旧业,代将禽鸟卜新居。
   室拼连栋惟容膝,生有余钱但买书。
   还羡明河晴照里,楼台日日对清虚。[3]202
  诗中第二句是说:在别墅里为鸽子建有新居,供其栖身,点明了借鸽楼名称的来历。诗中第三句是说:唐梦赉不求居室华美,但求专心读书。第四句中的“清虚”是指淡泊世俗名利的唐梦赉。
   诗其二云:
   借鸽楼头引翠微,秋云晚树两依依。
   城违二里红尘隔,花发重阳绿叶肥。
   得意林泉时载酒,适情鱼鸟尽忘机。
   飞奴犹认常归路,复傍司徒绕臂飞。[3]202
  诗中第四句中的“飞奴”,指传信飞鸽,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之为飞奴。”第四句中的“司徒”,指张九龄。此句就楼名“借鸽”而生发感慨,以张九龄比唐梦赉,以此赞誉他曾经权高位重。
   借鸽楼建在淄川城西二里处唐梦赉的别墅里,唐梦赉写有七律《孝水西村初置时,有鸽一楼。余恶其害人稼也,并羊数百头,俱去之。比岁村居,恶(垩)壁开窗,易其额曰“借鸽”,得时眺览焉》,诗题陈述了借鸽楼的命名原委,诗云:
   纳纳乾坤借一枝,开笼放鸽正相宜。
   凭将别馆营巢日,漫忆危檐哺子时。
   扫壁伊威惊割据,扑帘蝙蝠怪侵欺。
   槐安小国原如此,寄语飞奴莫自疑。[9]852
   康熙二十八年(1689),蒲松龄写有十五首五言古诗《和唐太史五亩园诸咏即韵》,诗题分别是双桧堂、林皋阁、志壑堂、半亩塘、庄山、小横塘、半山桥、庄山书屋、九回廊、四桐斋、画余亭、喜春台、严贻西堂、窨花坞、藤棚。即韵,是指就原诗之韵而写和诗。全诗描述了五亩园十五个景点的建筑和风景,赞扬了唐梦赉淡泊名利、喜爱自然、寄情诗酒的隐居生活。赵蔚芝先生注释:“五亩园,为唐梦赉宅第之园,在淄川城东南隅,园中有志壑堂、林皋阁、画余亭、九回廊、双桧堂等建筑,见《淄川县志·续园林》。” [3]288
   乾隆《淄川县志·建置志·园林》记载:
   志壑堂,唐太史第也,城东南隅五亩园北。唐荆川里居时,满壁书“志士不忘在溝壑”句,堂以此名。堂前凿池种芙渠,池边修竹千竿,径可四五寸,绿荫萧森,江以北所未有也。堂东筑为高阁,颜曰“林皋”,可望长白、夹谷诸胜。西偏垒石为山,时为弟买庄,而山甫成,故名“庄山”云。山前架石梁于小渚上,直北作室,曰“庄山书屋”。山旁周以回廊,杂植花木。堂南作花墙,引缀薜萝。墙外为圆亭,青桐覆之,榜曰“画余亭”。西为长廊,号“思桐书屋”,以俟过客栖宿诗赋。[9]428
  《淄川县志》虽然介绍的是志壑堂,但涉及五亩园,因此可作参考。
   “唐梦赉咏五亩园景物诗,不见于《志壑堂诗集》《志壑堂诗续集》,当为晚年所作。” [4]袁世硕先生考证,中山大学藏有旧抄本《聊斋诗文集》,附录中有总题“致聊斋”的一部分书札,是唐梦赉致蒲松龄的书信。第一札中云:
   年内如东归,幸过山斋。比来有咏五亩园十五景诗,将奉和章也。[4]136
  说的是唐梦赉去信邀请蒲松龄和其咏五亩园十五景诗。蒲松龄接信后,按其要求撰写了十五首和诗。
   第二札中云:
   来什押韵奇险。《春台》一作尤谑,恐一时无出其右者乎![4]13
  札中所说“来什”,无疑是蒲松龄的和诗,即《和唐太史五亩园诸咏即韵》。唐梦赉所说《春台》,应当就是和诗中第十一首《喜春台》,《喜春台》云:    城中张灯火,街上游马逐。
   村女入市廛,抱中婴儿哭。
   道远将何归?暂借西家宿。[3]288
  诗的大意是,淄川城里张灯结彩,街上人马相逐。村妇怀抱婴儿到城里看灯,婴儿啼哭不停。路途遥远怎么办?暂且到西边唐家借宿。这首诗以元宵节村妇进城看灯为线索,描绘了淄川城里灯火辉煌、行人如织的元宵盛况。诗中写道:村妇忙于看灯而忘记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婴儿啼哭,才想起该回家给孩子喂奶,但离家又很远,怎么办呢?她这时看到了唐太史的家,就想先到唐家借宿一晚。诗中用了“东食西宿”的典故,读来令人一笑,这或许就是唐梦赉所说的“尤谑”。
  五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两篇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称颂唐梦赉光明磊落、鬼神惮之的品格,分别是《泥鬼》《雹神》。
   《泥鬼》写少年唐梦赉“胆即最豪”,一天与其表兄弟在庙宇中玩耍,竟然抠下泥鬼的玻璃眼珠,拿回家玩耍。泥鬼有灵,不敢怪罪唐梦赉,就迁怒于他的表兄弟,让他突得暴病。后来表兄弟家长得知情况,诚心祈祷,又送还眼珠,其表兄弟才痊愈。蒲松龄在篇末“异史氏曰”中说:“登堂索睛,土偶何其灵也。顾太史抉睛,而何以迁怒于同游?盖以玉堂之贵,而且至性觥觥。观其上书北阙,拂袖南山,神且惮之,而况鬼乎?” [10]487由此看出,蒲松龄的这个故事主要是歌颂唐梦赉“至性觥觥”。
   《聊斋志异》卷八《雹神》写唐梦赉晚年去山东日照送葬,路经安丘雹神李左车庙,投石池中,误中龙族,惹得雹神怪罪,尾随唐梦赉一行降雹。同时雹神附身小贩,向安氏家人讲明原由,警告世人。蒲松龄在篇末“异史氏曰”中说:“然业神矣,何必翘然自异哉!盖太史道义文章,天人之钦瞩已久,此鬼神之所以必求信于君子也。” [10]1461-1462蒲松龄在这里借用雹神之事颂扬唐梦赉的道义文章,可以想象唐梦赉的形象在蒲松龄心目中是多么得高大。
   此外,《聊斋志异·韩方》篇末“异史氏曰”叙述:
   犹忆甲戌、乙亥之间,当事者使民捐谷,疏告九重,谓民乐输。于是各州县如数取盈,甚费敲扑。是时,郡北七邑皆被水,岁大祲,催办尤难。吾乡唐太史偶至利津,见系逮十余人,即道中问:“其何事?”答云:“官捉吾等赴城,比追乐输耳。”农民亦不知“乐输”二字作何解,遂以为徭役敲比之名,亦可叹,而亦可笑也![10]1512-1513
  文中的“乐输”,即乐于捐纳之意,旧时称百姓自愿向官府交纳钱粮。康熙三十三年(1694)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廷对西塞噶尔丹用兵之时,官府“使民捐谷”,还美其名曰百姓“乐输”,实属强派勒索。时值山东济南府北利津等七县闹水灾,府县官员仍然不顾百姓死活,逮至衙門,敲打鞭笞,追缴“乐输”。蒲松龄对此极为愤恨,遂借唐梦赉之口,对此予以辛辣讽刺。
  六
   康熙三十七年(1698)六月,唐梦赉在家无疾而终。《淄川县忠信乡唐氏族谱》中唐梦赉小传记载:“年七十二,于六月十七日将适店子庄。出城西门,见仪卫甚盛,自西北来,疑为贵显。因命仆还至家,无疾而终。”《淄川县忠信乡唐氏族谱》关于唐梦赉去世之日书写有误。据王士禛《敕授徵侍郎、内翰林秘书院检讨豹岩唐公墓志铭》记载,唐梦赉“生明天启丁卯十二月八日,卒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六月十六日” [11]诗文集2180。查阅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明天启七年十二月八日为公元1628年1月14日,康熙三十七年六月十六日为公元1698年7月23日,大暑后1日。《淄川县忠信乡唐氏族谱》所述天帝派遣“仪卫甚盛”迎接唐梦赉升天的传奇故事,反映了唐梦赉在淄川乡绅及百姓心中的尊崇地位。
   王士禛在《墓志铭》中对唐梦赉予以高度评价,可以视作淄博地域缙绅对唐梦赉的赞誉。其文曰:“世岂复有如此人哉?在《礼》有之曰:‘州闾乡党称其孝,兄弟亲戚称其慈,执友称其仁,交游称其信。’于先生备之矣。” [11]诗文集2180
   蒲松龄由淄川缙绅推举,写作悼念唐梦赉的文章,有《为众绅祭唐太史文》一文,祭文开篇痛说:
   呜呼!城郭犹故,人民顿非!眼看埋玉,昔人所悲;而况一木折而大厦倾,一人死而气运衰!即妇子之无知,犹辍舂而涕洟;矧亲承乎謦欬,悲见其脱屣而长归![6]1325
  蒲松龄在祭文中将唐梦赉去世看作是“大厦倾”“气运衰”,这是称颂唐梦赉在淄川缙绅中的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正因为如此,唐梦赉离开人世,众绅才无不痛哭流涕,即便是无知妇孺也感到悲伤。祭文接着怀念唐梦赉的高尚品行和卓越事迹,如“承颜事亲,提耳教弟”“雅爱文人,尤怜才士”“任劳而不辞”“丛怨而不避”“临流赋诗,登山蜡屐”等等。
   祭文最后说:
   呜呼悲哉!老成凋谢,梁木摧崩;河山变色,风月无情!衣冠遂无领袖,里社竟绝典型!值大庭之公议,嘿相视而无声。乌爰止于谁屋?徒遗恨于冥冥!倘乘烟而遨戏,尚俯视乎瀴溟,俾得一廉能之宰,更佑其拔薤而抚婴。[6]1325
   因为唐梦赉去世,淄川“衣冠遂无领袖,里社竟绝典型”,众缙绅群龙无首,无所依靠。《为众绅祭唐太史文》写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淄川各位缙绅,尤其是蒲松龄对唐梦赉的深切怀念之情,现在读来仍然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参考文献:
  [1]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邹宗良.蒲松龄研究丛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赵蔚芝.聊斋诗集笺注[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5.
  [4]袁世硕.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M].济南:齐鲁书社,1988.
  [5]邹宗良.蒲松龄年谱汇考[D].济南:山东大学,2015.
  [6]盛伟.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7]赵蔚芝.聊斋词集笺注[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8]张洪玉,邹宗良.蒲松龄《重阳王次公从高少宰、唐太史游北山归,夜中见访,得读两先生佳制,次韵呈寄》诗本事与作期考[J].蒲松龄研究,2016,(4).
  [9]张鸣铎.(乾隆)淄川县志[G]//陈涟远,白相房.淄川县志汇编.淄博:淄博市新闻出版局,2010.
  [10]盛伟.聊斋志异校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
  [11]袁世硕.王士禛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7.
  (责任编辑:谭  莹)
其他文献
现如今,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的供应息息相关,电网的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电力系统属于人造系统,与现代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如果要想使其处于正常
在燃气调压站设计中,基于供气的安全性和供气的持续性等因素,如何设置调压站的安全保护装置及设定压力是一个难题.在采用多重安全保护装置的系统中,各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定压力
当前,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农业高效的植保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中的用途十分广泛,不仅可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还具有极高的作业效率和安
新时期下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为网络通信提供了载体,促进了短距离信息传输效率的提升,网络容量也比较大,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传统的幕墙施工大都是石材幕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玻璃幕墙和铝单板幕墙这两种新型的幕墙装饰材料,因其具有更强的可加工性及较高的美观度等显著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除了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外,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发挥环境监测质量的效能和作用
随着基坑安全的重视提高,基坑监测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同时基坑周边环境日益复杂,支护手段相应丰富和复杂,监测工作面临着挑战.基坑监测项目除了变形监测外还包括支护结构的内
伴随着国内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仪表器材检修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在冶金行业中,使用的仪表设备有关键它会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因此,公司做好仪表的检修校验工作比较关键,本篇文章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工业行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其可以称得上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纯碱作为化工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原料,对于工业活动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随
随着经济的增加,我国钢材需求量持续上升,比如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等均要使用优质钢材,钢材生锈腐蚀情况也愈发常见,影响着各行业的经济发展.汽车钢材企业目前首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