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排球是一项集体对抗性球类项目。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练习法,比赛法等等,作为集体项目,合作探究教学法无疑是适用于排球课堂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合作探究教学的特点入手,着眼于合作探究教学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并论证归纳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排球教学所起到的作用,证明合理的应用合作探究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排球项目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探究教学 排球教学
一、合作探究教学法
1.合作探究教学的起源。合作探究教学法又称为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着应用的逐渐成熟,在随后的十余年内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成为当代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文泽认为:“合作學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可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在国外,不仅仅针对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和时间策略进行研究,同时还尝试将多种教学理念与之相融合。使合作学习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理论基础,也使合作学习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2.合作探究教学的特点。首先,在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开发。学生通过团体间的讨论,比较与分析,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快速建立运动直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加快了学生技术掌握的速度。学生可以通过动作想象和语言刺激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形成为倒U型的曲线关系,学生如果处于最佳动机水平,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而合作教学则使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究的动力,促进了学习的发展。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师生间的积极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教学的应用方式
1.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不再单独学习。而是以五到七人制小组为主,并安排小组组长负责小组统筹。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进行探究与讨论。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分组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学生通过分组,由原来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多个小组团体。一方面使得教师的工作量降低,另一方面练习小团体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助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互助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搭档进行帮助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进行思考、学习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互助教学有着其独特的应用方式。首先,互助教学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因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自身动作都无法定型的情况下无法给同伴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其次,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教师示范不应该被摒弃,应该穿插在互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进行互助互学,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普遍问题时,仍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排除困难。教师指导的强力保障,使互助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一对多分层教学。在排球教学中,存在进度不均的现象,有些学生有着一定的排球底子,在学习上进步较快,而零基础的学生相对较多,在排球学习上接受能力较弱。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较快的进度会让后进生“吃不下”,而较慢的进度则会让先进生“吃不饱”。此时,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正常进度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先进生更高的要求或更多的内容,例如对垫球教学中,先进生在进行正常垫球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在垫球出手之后双手松开或侧垫球和移动垫球的融合。然后,将先进生分散安排到各个学习小组中间去,通过一对多的带动模式提升整个小组的整体实力,一方面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三、排球教学中合作教学的作用
1.动作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不再局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技术技能,使学生能主动观察、判断、分析从而自主解决问题,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探究法使学生在排球运动学习中,能够不再孤立,封闭。分组教学和一对多分层教学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效果和快乐,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和自身被其他小组成员认可的自豪感。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3.运动动机水平的影响。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部心理动因。合作探究教学法由于采用了分组教学,互助教学,一对多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表现形式,充分实现启发、诱导和激励技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学习愿望增强,从最初的我得学,逐渐演变为我想学,即在合作探究教学法的作用下,提高了对排球技能学习的认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
合作探究学习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从一成不变的讲解,师范,模仿,练习的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同时融合了大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分组、互助、一对多分层教学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运动动机产生正效应。使得排球教学课堂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开明出版社,2003,5,36.
[2]庞国斌,王冬凌.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3.
[3]高寒.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5):22-24.
[4]刘大明.“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博士论文,2008.4.
关键词:合作探究教学 排球教学
一、合作探究教学法
1.合作探究教学的起源。合作探究教学法又称为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随着应用的逐渐成熟,在随后的十余年内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成为当代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文泽认为:“合作學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可使得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在国外,不仅仅针对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和时间策略进行研究,同时还尝试将多种教学理念与之相融合。使合作学习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理论基础,也使合作学习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2.合作探究教学的特点。首先,在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开发。学生通过团体间的讨论,比较与分析,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快速建立运动直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加快了学生技术掌握的速度。学生可以通过动作想象和语言刺激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形成为倒U型的曲线关系,学生如果处于最佳动机水平,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而合作教学则使学生产生了主动探究的动力,促进了学习的发展。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师生间的积极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教学的应用方式
1.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不再单独学习。而是以五到七人制小组为主,并安排小组组长负责小组统筹。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进行探究与讨论。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分组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学生通过分组,由原来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多个小组团体。一方面使得教师的工作量降低,另一方面练习小团体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助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互助教学法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搭档进行帮助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进行思考、学习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互助教学有着其独特的应用方式。首先,互助教学必须在学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之上进行。因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自身动作都无法定型的情况下无法给同伴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其次,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教师示范不应该被摒弃,应该穿插在互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进行互助互学,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普遍问题时,仍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排除困难。教师指导的强力保障,使互助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一对多分层教学。在排球教学中,存在进度不均的现象,有些学生有着一定的排球底子,在学习上进步较快,而零基础的学生相对较多,在排球学习上接受能力较弱。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较快的进度会让后进生“吃不下”,而较慢的进度则会让先进生“吃不饱”。此时,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正常进度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先进生更高的要求或更多的内容,例如对垫球教学中,先进生在进行正常垫球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在垫球出手之后双手松开或侧垫球和移动垫球的融合。然后,将先进生分散安排到各个学习小组中间去,通过一对多的带动模式提升整个小组的整体实力,一方面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三、排球教学中合作教学的作用
1.动作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合作探究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不再局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技术技能,使学生能主动观察、判断、分析从而自主解决问题,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探究法使学生在排球运动学习中,能够不再孤立,封闭。分组教学和一对多分层教学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效果和快乐,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和自身被其他小组成员认可的自豪感。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3.运动动机水平的影响。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部心理动因。合作探究教学法由于采用了分组教学,互助教学,一对多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表现形式,充分实现启发、诱导和激励技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学习愿望增强,从最初的我得学,逐渐演变为我想学,即在合作探究教学法的作用下,提高了对排球技能学习的认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
合作探究学习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从一成不变的讲解,师范,模仿,练习的固定模式中解放出来。同时融合了大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分组、互助、一对多分层教学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运动动机产生正效应。使得排球教学课堂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开明出版社,2003,5,36.
[2]庞国斌,王冬凌.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3.
[3]高寒.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5):22-24.
[4]刘大明.“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垫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博士论文,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