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本《急就篇》与传世章草的异同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游的《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为学童编的一部字书,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部用章草书体书写的传世佳作在史书中也有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楼兰地区的考古发掘中,新出土了一份《急就篇》。根据考古研究发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迹,是现存最早的《急就篇》章草墨迹版本,字法严谨,古拙天真,与传世的章草作品殊为不同。本文将其与传世的章草作品进行比较,来说明其传承意义。
  关键词:《急就篇》;楼兰本;传世章草
  以章草和隶书笔意的楷书字体书写完成的楼兰本《急就篇》,与其他以章草或楷书书法写的《急就篇》不同,例如《急就篇》松江本、《急就篇》玉烟堂本、赵孟頫临《急就章》、邓文原《急就章》、宋克《急就章》等,这体现了新出土版本和传世版本的一个不同点。另外,楼兰本《急就篇》和传世版本的不同点首先在于书写的字体不同,之前出土文书敦煌遗书残纸、木觚木简、洛阳砖等,《急就篇》的书写文字大都是使用隶书、有隶书笔意的楷书或章草所书写。秦统一后,也统一了文字,所有的《急就篇》书写都是用章草书体书写的。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连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唐张怀瓘的《书断》卷上有此记载。
  一、背景
  史游《急就章》的字书是“以草正草”,意思就是“草书法则”,简而言之就是“草法”。由于文献研究的片面性和考古实证的缺乏,长期以来使得《急就章》书体的争论不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苍颉》正字的误读;二是对“解散隶体”的时空错位;三是对《急就章》“篇”“章”异说;四是对颜师古《急就篇注》的讹误以及出土汉人《急就章》實物均为隶书。由古隶演变而来的章草,在西汉元帝、成帝统治期间成熟。考古发现:史游以章草作《急就章》可能就是在元帝时期。现存的松江本与西汉简牍章草的字法,笔法不尽相同;而与东汉以后的章草笔法略有不同,是由于《急就章》为古隶章草,东汉以来已变为今隶。由章草的典型笔法“波磔”中可以看到,《急就章》为隶书趋势,东汉章草为楷法。从而证实史游所作的《急就章》为西汉之物的可能性。
  粤维汉黄门令史游创为急就章草法,流传至于吴晋,有钟繇、皇象、卫夫人、王羲之及索靖等诸家之书,而元魏有崔浩者,亦以能写急就,有声于世。顾自唐颜师古之急就篇注出,而魏晋诸家章草之书悉废,此固由颜监舍章而存正,而世之言急就者,始于蒙求,以至成学之士亦只惟其文,不惟其书,此一失也。又颜氏注所录急就正文,与松江石刻皇象章书对勘,即此章正二本,时有笔迹异同,及互为疑似牵混之处。可见颜监不但不存章法,而释正亦且不依当日章草由隶书省变之原体,致使后人之校录急就者,以隶草之笔法,不能与正书之笔画相同,遂多构别体俗书,或则易假字为本字以迄译之。
  二、楼兰本《急就篇》与传世《急就篇》章草对比
  可以说,松江本是传世的章草《急就篇》版本中最早的,根据松江本还翻刻、书写有玉烟堂本刻本、赵孟頫本、邓文原本、宋克本等,这些版本大多数是从松江本中产生,或者以松江本为基础增减变化而来,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松江本体现了传世《急就篇》在章草方面的主要价值。松江本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碑石存于松江府学,是刻本。皇象出生在三国时代较晚于章草通行的汉代,也是那个时候书写的松江本《急就篇》,但皇象的章草书法造诣极高,比起汉人,不遑多让。《书断》也有记载:
  “象官至侍中,工章草,师于杜度。右军隶书万字皆别,休明章草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章草这一书体至少在汉代章帝时期形成了定式的写法,而在楼兰本《急就篇》的章草书部分和松江本《急就章》在很多方面差异较大,例如用笔、字势、结构、章法等。更不要说到了更晚的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的墨迹本中,那就差异更大了。总体来看,赵孟頫等后世的书家已经看不到汉代的章草作品,依赖于松江本,草书书法上融入了许多现今草书的运用简写、省并的处理方法,从而与对应的今草书写规范更接近。
  楼兰本《急就篇》中,“与”字的写法和传世的《急就篇》中的写法不同,与楼兰本《急就篇》相同的写法可以在马圈湾汉简中看到,之后的法帖诸如《豹奴帖》,《智永千字文》中也沿袭这样的写法。而在沿袭了松江本写法的赵孟頫本、邓文原本、宋克本中,“与”的草法有差异,由此可见,楼兰本的写法是准确的章草写法,是更高古的草法书写法则。从具体的写法来看,楼兰本的书写是以藏锋入纸,连续的几个曲线使转完成字形,但在松江本以后的作品中“与”的写法入纸都有明显的提按,线条之间通过提按和分段进行连带,这种写法与今草的要求更相接近。
  “诸”字进行了常见的笔画简省,在章草、今草的草法简省方式中,言字旁与日字结构都有特定的简省方式,楼兰本《急就篇》中言字旁简写为一条带有向右上方连带部分的竖线,日字结构简写为弧线。松江本写日字结构的简写方式为连写的两个点画,这是常见的两种日字结构减省草法。
  “物”字写法在楼兰本《急就篇》中草法没有简写,与隶书、楷书的写法相近,左半结构是清晰的牛字旁,右半边主要结构写为勿。松江本的写法中,左半的牛字形成了完整的连带,右半勿字结构顺应左半牛字的提画连带简写,第三笔、第四笔撇画进行简写,今草中的常见写法也是这个处理办法。在今草中,右半部分都做出了简写,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王羲之、智永、孙过庭的草书,另外,赵孟頫在其他书帖中也存在简写的写法。这说明楼兰本《急就篇》与赵孟頫本、邓文原本以及宋克本也有相同之处,可以猜测书法家在进行章草书写时,可能为了迎合当时的意境,没有刻意地将一些字的写法经过太多的减省处理。
  “加”字经过草法减省后,字的写法与隶书、楷书写法区别较大,楼兰本《急就篇》中,左半边的力字和右边的口字基本保持了隶书的形态。而传世《急就篇》书写减省许多,口字部分直接是连写的两点替代,力字部分也省写为长的弧线。在笔画线条的书写中,传世《急就篇》版本笔锋尖落露锋入纸,提按变化清晰。   将楼兰本《急就篇》与传世《急就篇》进行比较,一方面,“与”“诸”“物”“加”这四个字出土本和传世版本草法是有区别的,对这四个字进行草法分析,可以看出草法的减省方法不同;另一方面,对比使转笔法的运用,传世版本《急就篇》点画书写方式里面已经有较多提按的写法,与楼兰本《急就篇》多运用曲线、直线的使转笔法大有不同。由此可知,楼兰本《急就篇》是更为准确的章草写法,而传世的《急就篇》受到今草、楷书笔法的影响。
  三、楼兰本《急就篇》与刻本章草書法对比
  由于章草通行的时期较短,故而章草作品存世较少,常见的大多都是唐宋年间的刻帖,包括卫瓘《顿首州民帖》、索靖的《月仪帖》《七月帖》等,而陆机的《平复帖》、隋人书索靖《出师颂》,也是比较罕见的存世较好的墨迹本。
  章草的笔法以“使转”为要,索靖的《月仪帖》《七月帖》都是使用这种笔法。“俱”“书”“大”等字是以直线落笔,然后形成曲线的造型,都是旋毫不断地使转用笔所书写的。但也有与传统《急就篇》章草写法不同,“大”字的倒数一笔为点,而在章草或者叫《急就篇》写法名称中,应该叫作波磔写法,说明部分笔画或文字受到后世的写法影响,与《急就篇》产生了差异,索靖的这两个刻本都是千年后的人们翻刻的,原迹已经遗失。
  再比如,卫瓘的《顿首州民帖》中常见一种反捺的写法,这也与章草的波磔写法不同。形成了向下的纵势,这是与《急就篇》章草的波磔横势取法不同的,向下的纵势是为了与下一字的写法相连带,打破了传统章草“字字独立”的写法。史书上记载卫瓘学习张芝的草法,又加入自己的写法,表现出“流便”“妍媚”的特点。
  四、楼兰本《急就篇》对章草的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西北地区的书法史一说为中原书法的余续,当时的西北居民与中原交往密切,以交通要道敦煌一地为例,张芝、索靖等都是敦煌人,担任过戊己校尉长史的索靖,在西北居住过,这些书法家既是敦煌书法家中的典范,也对当地的书风有很大影响力,楼兰本《急就篇》是入学者的练习之作,由此可见,当时书法艺术应该是非常盛行和普及的,楼兰本《急就篇》也可为西北地区章草的代表作品。
  通过在以上具体的草法、笔法以及字势的各种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时代的改变,章草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从时间演进的角度来看,楼兰本《急就篇》的书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版本,而后松江本是比较晚的,最后才是元明诸家根据松江本书写的墨迹。所以,元明诸家的墨迹本与松江本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章草的字形、草法、笔法也都很相近,这也说明至少在唐代之后章草书写受到楷书、今草的影响很大,字法上、笔法上都有很大变化,在其中笔法上有了诸多的提、按、顿、挫的写法,与汉代的书写有了一定差别。
  除了书法艺术上的传承价值,楼兰本《急就篇》还符合用两种书体书写的字书书写传统。字书的作用是正字,用当时社会通行的书体书写把标准的文字推行开来,章草通行的时代是汉到南北朝之间,这一时代同时孕育出了楷书、隶书。所以,出现了多种文字的书写字体并存的情况,楼兰本《急就篇》对应中原地区的文化环境,而篆书、隶书包括楷书、章草都已经通行开来,甚至由于场合、应用器物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字体需求。例如:用古文、隶书、篆书三种书体并列书写的《正始石经》,就是现存于世的曹魏正始二年刊刻。到后来,以楷书、今草两种书体书写并广泛传播的字书《千字文》,是唐代书法家智永所书的,用楷书、篆书两种书体书写的《汴学石经》,是宋代刊刻的,多种字体书写的方法可以满足不同书写者学习书法的需求。另外,当时政府颁布的字书也为书写者提供了学习的材料,这样格式的字书书写也流传到松江本《急就章》,字书的一脉相承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崔尔平,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崔尔平,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李永忠.草书流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
  [4]刘伟杰.《急就篇》研究[D].山东大学,2007.
  (作者简介:郭岩,男,硕士研究生,四川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书法)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融合教育是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主流形式,其教学质量备受国家和教育领域的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影响融合教育质量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对高等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比较匮乏,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高等融合教育的质量要求。由此,教育者应切实贯彻融合教育的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高等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文章基于教学经验,从聋人大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大语文观与大思政观为指导,总结了以生为本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目标以及实践路径。
摘要: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在经济发展的促进下,实现了不断地创新和提升。本文对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新时期的社会形势,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 创新管理 策略  一、引言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厕所革命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任,而乡村旅游厕所建设需要面对众多难点和问题,旅游厕所建设完成的后续管理同样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可能引起乡村旅游厕所问题出
为了给特殊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提高融合教育质量,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以特殊儿童生活教育为抓手,开展了系列实践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海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县域内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成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我国华东地区的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括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在内的五个一级指标,共1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原始指标中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分别为综合性因子、科技创新因子、基础设施因子以及环境建设因子。通过加权计算出27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并对各城市的新型智慧建设状况进行排序与评
身体意象在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中多次粉墨登场,为故事的展开提供动力支持。在短篇小说集《绿帘》和《金苹果》中,韦尔蒂描绘了身体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姿态和动势。考查身体叙事在韦尔蒂小说中的阐释学意义时不难发现,人物身体不仅是人际交往、生存斗争和欲望释放的多面向载体,也蕴含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们既是神话身体,又是符号身体和物质身体。这些丰富多彩的身体不仅折射了20世纪美国南方身心观,也体现了韦尔蒂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对生命本质的探寻。
融合教育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融合教育虽然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但在不同主体的接纳程度、教师专业能力、专业模式、法制建设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现实瓶颈。透过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融合教育发展的困境进行反思,提出建构和合共生的文化环境、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创新融合教育模式、加强特殊教育立法与宣传等对策,以期为推进我国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的论述是进入新时代之后的最新发展战略,它汲取了先辈中国共产党人的海洋智慧,概括提炼了其主政东部沿海地区时期的实践经验,为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融摄东西方优秀海洋思想基因的经略海洋之路奠定了基础。
摘要:书香社会的打造是社会的愿景和希冀,因此,应重视全民阅读,发挥公共图书馆公益阅读服务价值,也让阅读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和综合文化水平。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开启了阅读的新体验,其支持碎片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差异化阅读需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也应基于新媒体思路,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公益服务价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