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重要免疫器官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动物,因其分布范围广,涉及区域多,极易遭受外源压力的影响,故病原菌对鱼类的危害最大。鱼类病原菌多样,致病原因复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易于传播,严重地威胁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原菌感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限制了产业的发展[2-3]。因此,一些研究者聚焦于鱼类抗菌的免疫机制探索[4-6]。免疫系统的响应机制是鱼类抵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威胁的防线[7],其中,重要免疫器官的抗菌机制探讨是鱼类免疫学研究的核心。笔者总结了鱼类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机制,重点
其他文献
有毒赤潮暴发会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寻找抑藻材料对控制赤潮具有重要意义。以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为研究对象,研究红茶与绿茶对该藻短期及长期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比较茶叶干粉、水浸提液以及茶渣的抑藻效果提出合理的应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 mg/mL的绿茶和红茶浸提液的5 h抑藻率分别高达(99.45±0.39)%和(100.00±0.00)%,绿茶及红茶浸提液1 h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85 mg/mL和0.87 mg/mL;绿茶渣抑藻作用强于红茶渣,处理质量浓度越低二者抑藻效果差别越大,0.80 mg/
性类固醇激素在动物性别分化、生殖、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性类固醇激素在软体动物中是否存在合成、转化、运输等过程,目前所知甚少.本试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以海水池塘陆基围隔试验法比较研究拟穴青蟹、斑节对虾、缢蛏三元混养模式,以拟穴青蟹、斑节对虾为基础,作为对照组(CS),混以5个不同搭配比例的缢蛏,即5个处理组(CSR1、CSR2、CSR3、CSR4和CSR5),对各混养模式的养殖效果、氮磷收支及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各混养模式下饲料是氮、磷主要输入方式,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84.02%~86.31%与98.08%~98.83%,底泥沉积是氮、磷主要输出方式,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44.21%~56.40%与50.38%~6
为鉴定和区分鄱阳湖和洞庭湖湖区采集到的兼具翘嘴鳜和大眼鳜的“中间类型”样本。比较测定“中间类型”与翘嘴鳜、大眼鳜的可数性状(鳍条数目和鳃耙数目)和形态框架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STRUCTURE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间类型”在眼睛大小、上颌骨后端是否伸达眼后缘、头背部隆起程度3项分类鉴别指标上介于翘嘴鳜与大眼鳜之间;“中间类型”可数性状(鳍条数目、鳃耙数目)与翘嘴鳜、大眼鳜间均无明显差异;方差分析显示,“中间类型”与翘嘴鳜、大眼鳜间明显差异的性状表现在上颌骨与眼睛的相对位置、眼
为探究日本无针乌贼胚胎期眼部发育的相关调控机制,通过基因功能分析,从前期试验构建的日本无针乌贼胚胎发育期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与眼部发育密切相关的SIX Homeonox 3(six3)、Eyes Absent(eya)、及Paired Box 6(pax6)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3个基因在胚胎发育的3个时期——眼原基形成期(SJ1)、功能器官分化期(SJ2)、幼体孵化期(SJ3)8个阶段中相对表达量及变化趋势。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在胚胎不同发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ix3、eya基因从眼
为研究厚颌鲂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后胃内容物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最优数学模型,以体质量(38.17±2.45)g的厚颌鲂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5.0±0.3)℃条件下,分别在饱食后0、2、4、6、8、12、16、20、24 h测定胃内容物的湿质量,并利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以及平方根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比较残差平方和和残差的标准差确定平方根模型对厚颌鲂幼鱼胃内容物湿质量的拟合效果最优,拟合方程为:y0.5=0.951-0.036t(r2=0.899,P<0.001)。根据平方根模型
将全甲宽(140.02±15.14)mm经暂养净化的成熟雌三疣梭子蟹放在500 L的聚乙烯水族箱中,加入由砷酸钠和三氧化二砷母液配制成三价无机砷和五价无机砷质量浓度分别为0.01 mg/L和0.10 mg/L的海水。对照组为无机砷质量浓度为(1.18±0.16)μg/L的过滤新鲜海水,不添加无机砷。半静态的暴露7 d富集试验中,每隔24 h换水1次,第1、3、5、7天随机取梭子蟹3只,立即解剖分离出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组织,于超低温冰箱中-80℃保存,用于测定3种可食组织中总砷的含量。28 d释放试验中,各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对Cd2+、Mn2+、Zn2+、Cu2+的耐受能力,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4种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与4种重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成正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离子对试验菲律宾蛤仔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Cd2+,38.62、29.83、8.11、2.67 mg/L;Mn2+
为探究仿刺参成参体腔细胞中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生化与酶学特性,分别利用雌性和雄性仿刺参成参的体腔细胞,通过线性连续梯度非变性电泳结合邻苯二酚发色技术鉴定和分离出4种酚氧化酶(AjPO4、AjPO5、AjPO6和AjPO7),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酚氧化酶的生化与酶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酚氧化酶最适pH分别为9.0、8.0、9.0和8.0。沸水浴处理显示,4种酚氧化酶均有一定的耐热性,且AjPO4、AjPO5和AjPO6的耐热性强于AjPO7。4种酚氧化酶均可催化邻苯二酚、左旋多巴、多巴胺和对苯二酚,但不
为提高罗非鱼链球菌病发前的早期预警,根据海豚链球菌的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和无乳链球菌的Sip基因特异性序列,分别合成特异性检测引物,经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较低含量的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分子技术。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可扩增出870 bp无乳链球菌和614 bp海豚链球菌的特异性片段,而迟钝爱德华氏菌、维氏气单胞菌、创伤弧菌、温和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均为阴性;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基因组DNA最低检测量分别为9.84×10-5 ng/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