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营销策划与战略管理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实际的营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了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研究的思路,以及可行性方案。结论表明,目前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对于提升课程学习效果与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销售实务;教学评价;学习情境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担负着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强调培养满足行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性评价,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要进行相应改革,以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理论基础
1.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人才培养目标属于教学的顶层设计,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具体到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内容也会有一定变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的实现。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营销策划与战略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基本特征,通过课程教学要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促销”作为营销工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对不同消费者应采用不同的促销方法;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正确运用促销的各种手法,对促销的产品应设计最好的促销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产品销售,同时课程还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评价方式属于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鉴定以及促进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方式要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过程性评价机制。目前,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过程性评价强调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对学习的科学评价,应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相符合。过程性评价在各不同学科具体的实现方案有所不同,但在总体上也都是采用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过程等方面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属于开放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互交叉,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互动。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控非常重要。这个调控包括对目标的调控,要考量目标、发展目标、调整目标,从而不断地把目标向前推进。
二、高职院校课程评价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仍然存在应用传统型教学方式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机制都采用了学科教育的方式。在课程讲授完成后,通过考试(多数是试卷)直接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也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都无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因此,在高职院校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中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优化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过程性评价。
三、过程性评价在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专业调研以及教学研究,我院将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由传统的理论讲授优化为能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若干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从简单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技能的训练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基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不同,对课程的评价也要进行适当调整,采用与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目标一致的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1.单一能力学习情境的评价。单一能力学习情境反映了对学生某一个特定能力的培养,如本课程设计中的优惠券设计训练、抽奖与竞赛在产品上使用训练等等。对于单一能力学习情境的评价首先需要了解本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围绕学生对学习情境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如对抽奖竞赛活动设计实施:无任务未参与者一次扣5分/人,现场操作流程控制差,一次扣3分/人,无创新并重复一次扣2分/人,实训纪律差扣2分/次,方案及现场表现优秀者做相应加分。通过这样的方案,能够保证学生对课程中每一个学习情境具有较好的掌握,课程评价中学生也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对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2.综合能力学习情境的评价。综合能力学习情境要能够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综合实训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为平台让学生设计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小组相互探讨等方式自主解决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各个现实问题。本部分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在小组中改革环节的实际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的来源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与企业行业专家联系,将企业专家的评价引入教学评价。我院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研究,形成了如下过程性考核机制。学生课程的成绩由四个大方面构成,分别是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各个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积分机制。学生的出勤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学生未来从事某项工作的良好职业态度;作业由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布置,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对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动态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对课程学习情境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的不同考核能客观反映学生对项目规定能力的掌握情况;最后积分制度属于激励性措施,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创新地进行课程学习。
四、结论
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销售工作岗位上的产品推荐销售能力及与客人沟通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促销过程中各种基本技能以及进行促销业务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的评价机制必须要进行相应改革,评价机制要能全面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并能增强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湘辉,黄胜.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2] 杨俊林.基于课程管理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4).
关键词:销售实务;教学评价;学习情境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担负着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强调培养满足行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性评价,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要进行相应改革,以保证课程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理论基础
1.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评价方式之间的关系。人才培养目标属于教学的顶层设计,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具体到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内容也会有一定变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的实现。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营销策划与战略管理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基本特征,通过课程教学要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促销”作为营销工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掌握对不同消费者应采用不同的促销方法;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正确运用促销的各种手法,对促销的产品应设计最好的促销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产品销售,同时课程还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评价方式属于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鉴定以及促进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方式要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过程性评价机制。目前,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过程性评价强调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对学习的科学评价,应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相符合。过程性评价在各不同学科具体的实现方案有所不同,但在总体上也都是采用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过程等方面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属于开放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互交叉,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互动。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控非常重要。这个调控包括对目标的调控,要考量目标、发展目标、调整目标,从而不断地把目标向前推进。
二、高职院校课程评价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仍然存在应用传统型教学方式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机制都采用了学科教育的方式。在课程讲授完成后,通过考试(多数是试卷)直接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也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都无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因此,在高职院校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中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优化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过程性评价。
三、过程性评价在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专业调研以及教学研究,我院将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由传统的理论讲授优化为能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若干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从简单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技能的训练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基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不同,对课程的评价也要进行适当调整,采用与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目标一致的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1.单一能力学习情境的评价。单一能力学习情境反映了对学生某一个特定能力的培养,如本课程设计中的优惠券设计训练、抽奖与竞赛在产品上使用训练等等。对于单一能力学习情境的评价首先需要了解本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围绕学生对学习情境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如对抽奖竞赛活动设计实施:无任务未参与者一次扣5分/人,现场操作流程控制差,一次扣3分/人,无创新并重复一次扣2分/人,实训纪律差扣2分/次,方案及现场表现优秀者做相应加分。通过这样的方案,能够保证学生对课程中每一个学习情境具有较好的掌握,课程评价中学生也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对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2.综合能力学习情境的评价。综合能力学习情境要能够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综合实训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为平台让学生设计整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小组相互探讨等方式自主解决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各个现实问题。本部分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在小组中改革环节的实际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的来源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与企业行业专家联系,将企业专家的评价引入教学评价。我院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研究,形成了如下过程性考核机制。学生课程的成绩由四个大方面构成,分别是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各个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积分机制。学生的出勤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学生未来从事某项工作的良好职业态度;作业由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布置,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对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动态调控起到重要的作用;对课程学习情境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的不同考核能客观反映学生对项目规定能力的掌握情况;最后积分制度属于激励性措施,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创新地进行课程学习。
四、结论
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销售工作岗位上的产品推荐销售能力及与客人沟通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促销过程中各种基本技能以及进行促销业务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销管理与实务课程的评价机制必须要进行相应改革,评价机制要能全面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并能增强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湘辉,黄胜.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2] 杨俊林.基于课程管理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