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215076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各方日益重视儿童教育,儿童图书及其图画读物在市场上的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儿童的童年是其快速成长的阶段,只有短短几年,而儿童读物在这一时期理所当然地担负着艺术审美和启蒙的作用。如今,国内外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国外优秀的读物字体层出不穷,而国内的儿童读物中的字体依旧停留在枯燥、毫无创新的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儿童读物里的字体设计提出新的设计要求,通过分析儿童读物的特点及其现状,深入探讨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对读物字体设计的影响,进而提具体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儿童读物;字体设计;图形;儿童心理
  中图分类号:Z2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245-03
  一、儿童读物及字体设计的理论分析
  (一)儿童读物的概念及特点
  儿童读物是儿童文学作品、知识类书籍、漫画书、游戏类书籍等的总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的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然,儿童教育和学习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儿童读物作为帮助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儿童与社会的桥梁,是启蒙儿童审美的重要媒介,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它还是儿童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一本有趣的儿童读物可以引导儿童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儿童书籍的字数比成人书籍的字数少得多,但这并不意味其作用微小。而一个好的字体设计,再加上适当的图像排版,对于读物来说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儿童书籍中的文字虽然简洁,但设计难度确实很大,需要设计者对儿童的阅读心理和习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国虽然一直重视未成年人的阅读,也严格要求读物的版式、内容、色彩等,但是对于具体的书籍字体要求、分级阅读的规范还没有及时推陈出新。而发达国家对于儿童读物的创新研究已经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所以如今大部分家长更愿意购买国外更具创意的儿童读物,它们对儿童的吸引力也更强。作为设计师有义务将更新颖的设计理念带给家长和儿童,其中,儿童读物的字体设计应当受到较大关注。
  (二)字体设计的概念及其发展
  文字是语言注册的符号,语言和文本实际上是一个集成系统,大多数语言都有相应的文本。字体设计的精髓在于运用装饰手法美化文字,通过各种造型、美观实用的现代汉字体现中国文化,并不断发展。字体设计主要有两种类型:基础字体设计(即基于汉字的平面设计)和创意字体设计(即风格化的创意字体)。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字体设计在书籍中的应用越来越丰富,这取决于书籍的不同类型、图形场景和表达意图,基于不同的形式,鲜活的设计活跃在儿童读物中。
  我国字体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清晰的发展脉络,从最开始的美术字体、装饰字体等变成了视觉传达的重要设计组成部分之一。可见,字体设计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但在此之前,我国字体设计的概念长期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直到西方的三大构成理论以及现代设计思维的融入,我国的字体设计才得以“百花齐放”。这股思潮将我国从黑底白字的美术字体中解放出来,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纵观之,千姿百态的字体设计更多地被运用于一些设计类读物以及成人书籍,而儿童书籍中图片多于文字,设计字体也都千差万别,毫无考究[1]。
  (三)字体设计在儿童读物中的重要性
  孩童时期是儿童一生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书本以及积极向上的故事对儿童来说很重要。儿童处在了解世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儿童读物字体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儿童读物字体的设计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安全和发展息息相关,从长远来看,它对社会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当今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儿童读物也实现多元化,这就导致儿童书籍的管理过于烦琐和庞大,我们更应该关注专门为儿童提供的阅读书籍类印刷品。与普通成人阅读书籍不同,儿童读物中的字体更应该是专门为儿童而设计的,所以书籍中的字体设计应该通俗易懂,以便儿童更清晰地进行事物的认知和分析,培养正确的审美和人生价值观。家长在选择儿童读物的时不能只看图片和色彩,更应关注字体给儿童带来的直观感受。设计师也更应该遵循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性,在设计字体的时候,理应提高设计技巧,强调创意、创新的重要性,让少年儿童能够在儿童读物中感受更多,应用更独特、更具工匠精神的字体设计为儿童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二、优秀的字体设计应用在儿童读物中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一)优秀的字体设计丰富了儿童的情感
  之前,由于设计理念的匮乏,大部分儿童书籍中最多的是毫无表现形式的白底黑字,儿童书籍和成人书籍仅有插图和故事方面的不同,字体大部分运用的是最基本的电脑字体,字体无法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愉悦感。笔者研究了大量国外儿童读物,发现创意字体比普通的文字论述能容易理解也更有记忆点,优秀的字体设计也会更加注重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设计字体渲染和字体色彩的时候会更关注儿童的情感抒发。优秀的字体设计对儿童的认知和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儿童更轻松地了解童真故事、传统文化和优良行为,不仅扩大了儿童的视野和知识,而且丰富了儿童的情感。儿童情感的表达形式并不局限于文字,当语言不能表达时,图形文字也是一种表达形式。
  (二)优秀的字体设计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關系状态,人的审美追求从孩童时代就有了一定的雏形,所以我们在这一时期要努力提高审美追求,提高精神境界,以促进与实现自身的发展。优秀的字体设计可以在外在形式和个体内化两个方面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外在形式上,各种形式的艺术符号带给儿童们美的感受和体验;从内化情感上培养儿童的内在情感,影响儿童早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优秀的字体设计能够将成人社会中的现实形象进行柔性的创作转化,并形成富有童真和童趣的作品,吸引儿童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扩宽他们的视野,让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优秀的字体设计注重每个字的形式美感,将视觉美感通过文字的不同表达传递给儿童,提升儿童对于美感的认知,丰富审美的多样性。   (三)优秀的字体设计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存在于他们纯粹干净的世界,需要触发与开启。儿童读物中的优秀的字体设能计让儿童自由阅读、自由欣赏文字游戏,它们能将儿童引领到艺术里,触动其想象的神经元,进而培养其优秀的创造力。优秀的字体设计也是连接现实与想象的载体,是触发儿童群体表现与表达的纽带,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美的事物时,也会受到书籍的影响而尝试进行创意的表达。教育家说过“孩子拥有最天真、最敏感、最真实的绘画感,这些都是创造性的产物。这种创造力是我们生活中固有的,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自然流露”。毕加索说:“我花了一两年时间学习如何像大师一样绘画,但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学习像个孩子一样画画。”优秀的字体以情动人、以美动感,让儿童通过优秀的读物字体学习字体之美,从而创造生活中的美。对于儿童来说,在整个孩童时代,在领略人文学科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艺术创作的快乐[2]。
  三、儿童读物中字体设计现状分析
  (一)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缺乏匠心和创意
  当前,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水平普遍参差不齐。我国虽然有500多家出版社参与少儿读物的设计与印刷,但是儿童书籍设计没有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字体设计形式丰富、活泼、大胆。同时,在我国市场上受到家长和儿童喜欢的少儿读物大多来自其他国家。我国的儿童书籍的字体,无论是设计理念、表现形式,还是字体形状,都太过程式化、太過统一。市面上出现的大面积的白底黑字电脑字体印刷成册的儿童读物数不胜数,图文版式与成人书籍毫无差别。并且书籍设计师群体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注重通过儿童读物版式和封面的设计吸引消费者,忽略了读物中的字体设计对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影响更大。此外,我国部分儿童读物字体设计师抄袭国外优秀的字体作品,对我国的文字传统文化鲜有深刻的研究,缺失设计师的基本职业准则。因此,近年来少儿读物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3]。
  (二)儿童读物中字体设计表现形式混乱
  字体设计主要有形象化、意象化、装饰化等表现形式。国内出版的大量儿童读物表现形式过于烦琐,统一程度不高,虽然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然而现在儿童读物大多数字体设计师在设计时不遵循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及其读物群体的特殊性。例如,在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字体设计的装饰性功能,在书中加入了精致活泼的字体,但这些字体并不适用于正文字体,往往会影响儿童的正常阅读,造成整本书的文字混乱。还有甚者过于夸张儿童读物中的字体设计表现形式,读物封面和内容形式不够统一。字体设计是一本儿童读物最基础、最直接的图书印象,但大部分儿童读物中的字体的设计表现形式并未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性选择,也并未根据实际配置图文关系。此外,字体设计给儿童和家长带来的感受决定其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因此,对于各个年龄层儿童读物的字体设计应该有更严谨的考量。应严格将字体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切割并分类,装饰图形也应该和主题、意象符号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儿童读物中字体设计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儿童读物中大部分字体未按照阅读进行分级设计
  研究表明,在欧美发达国家,图书排版和字体分级制度由来已久,书籍会根据年龄组别或读者的需求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例如,在英国,三级儿童书籍只能由10岁以上的儿童阅读。其中,书籍中的字体设计也是严格把控,遵循各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规律。然而在我国,虽然有专家指出阅读分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趋势,在书籍的排版、字体、封面、插图等方面都应该讲究阅读分级原则,但是字体设计师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忽视儿童的成长发展趋势,导致各个年龄段的字体设计过于一致。例如,婴儿期和学龄期的文字设计过于雷同。婴儿期是一个儿童语言、认识能力以及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字体设计应该多用一些图像符号的文字刺激视觉感受;学龄期则是儿童进入学校后,集体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字体设计应该由具象的字体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字体。在这一方面设计师忽视了两个年龄阶段儿童对于儿童读物中字体认知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书籍针对性不强、销量不高。因此,字体读物中的字体应该按照儿童阅读进行分级设计[4]。
  四、改进儿童读物字体设计的建议
  本文在对国内外儿童图书市场营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儿童读物字体设计上,以育儿理论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了儿童读物的差异性和儿童心理差异性,提出了几点新的建议。
  (一)儿童读物中引用汉字图形化
  众所周知,汉字图形化是对汉字象形形式的还原,通过减少笔画、重组同构和意象构成将文字转化为图形表达形式,从而将原本复杂的意义简单化,增强文字对读者的视线吸引。儿童读物的汉字图形化一方面是为了使书本更具有可视性、趣味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利用设计给读者带来审美上的愉悦体验。汉字的形体具有独特的情感表现作用,优秀汉字图形化设计能让人过目不忘,甚至自成一派,成为一种文化体系,不仅起到了汉字的传递信息作用,也实现了培养视觉审美能力的目的,不仅能让儿童看到字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文化性,还能帮助儿童树立审美个性[5]。
  我们应该开放思想,大胆思考,勇于尝试儿童书籍中新颖的字体设计,以满足现代儿童的审美和创新需求,努力拓展和不断提高儿童们感受儿童书籍的乐趣,享受书籍字体的设计。
  (二)重视儿童读物字体设计的色彩搭配
  字体表达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颜色。虽然最基本的视觉关系是由文本的形状决定的,但字体的颜色会影响字体的识别和情感。儿童书籍的色彩在如今丰富多变的色彩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精炼性和简洁性,在为儿童书籍设计字体时,需要考虑字体的颜色是否能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例如,暖色字体整体视觉效果突出、向前,冷色字体能让人感到收缩和压抑。同时,色彩构图也要夸张、简单、概括,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查阅儿童心理学文献发现,艳丽的文字颜色会给儿童带来愉悦心情,同时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6]。   色彩与儿童的心理和情绪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接触文字色彩绚丽的读物,可以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力。因此,字体应该选用与儿童纯真、烂漫的天性相符合的色彩,不能选择过于灰暗的色调,一般选择色调比较鲜艳为好,更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此外,儿童书籍的字体颜色要有创意。儿童书籍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理解事物,给儿童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告知儿童冷暖配色和互补配色,要让他们知道色彩搭配可以有无数种新的尝试。字体颜色的使用也应加强表现,重要的是引导儿童熟悉颜色,在注重儿童对自然色彩认识的同时,让儿童涉及主观色彩的运用,培养儿童“个人主见”的观念[7]。
  (三)将多样化的交互体验设计应用于儿童读物字体设计中
  儿童最开始是通过他们的感觉接触认知世界的。人类的五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多感官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官的结合,不仅依靠视觉,大多数字体设计师在字体设计的信息传递上已经能够将听觉、嗅觉、触觉、心理感知等结合起来完成传递,最终呈现在读者脑海中的是多种感官刺激的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多元化互动设计也让当代字体设计更具创意,在原有视觉的基础上,容纳了新的感觉体验,同时,调动了儿童的多种感官,更准确地以艺术形式模拟现实场景,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体验,进而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其阅读印象。将多元化互动体验运用于儿童读物的字体设计中,最主要的是要结合“交互设计”,让儿童能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进一步融入、沉浸在字体带来的乐趣中。尤其现在很多新兴技术运用于儿童读物中,如VR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带给儿童动态字体设计的可视化,让儿童能够短时间内看懂作品并产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书籍中感官的互动体验[8]。
  五、结语
  对于儿童这一特定的读者群体,根据其阅读心理和需求特征,运用合理的汉字图形化设计能更好地吸引儿童。同时,和谐的色彩搭配能给儿童带来愉悦的阅读感受,字体的多元化互动设计体验能给她们带来不同的阅讀体验,加深其阅读印象。在五彩斑斓的儿童世界中,儿童读物的绚丽效果不是靠无创意的文字,而是取决于字体设计艺术的巧妙运用,对于儿童读者和设计师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 怀特.字体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9-27.
  [2] 李小琦.儿童读物装帧设计与儿童审美心理相关性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76-78.
  [3] 马光复.不可忽视的少儿图书状况[J].早期教育,1998(02):8-11.
  [4] 李海平.汉字字体设计中叙事思维的导入[J].包装工程,2015(08):34-45.
  [5]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23.
  [6] 龙建才.色彩的感知与理性分析[M].南京:艺术教育出版社,2005:28-32.
  [7] 赵勤图.色彩形式语言[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26-35.
  [8] 宋方昊.交互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23-24.
  作者简介:贺敏(199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媒体的逐渐衰落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终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打造了微时代的潮流。短视频、竖屏视频等微内容的信息生产,5G技术下高速率、低时延等微时差的信息传播,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微距离的信息获取,重塑了一个信息碎片化、浸润性的微时代传播场域。回顾奥运会的历史,传播技术的变革推动了赛事传播的发展,在微时代占据媒体传播制高点的背景下,冬奥传播也应顺应潮流。本文在分析影响冬奥会收视因素的
摘要:“商人媒体”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时代产物,也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传媒领域的“新物种”。以2004年《浙商》《苏商》杂志创办为元年计算,至今发展歷史不足2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陪伴中国商人群体的崛起,中国本土诞生了“商人媒体”,它们以复兴商帮文化为出发点,以区域经济报道为切入点,以企业和企业家为焦点,力图重塑新时期的商帮群像。一个“商”字是“商人媒体”的源头活水,而一个“人”字,则是“商人媒
摘要:本文以一名电视新闻记者的视角,对于平时在电视新闻采访报道中使用到的诸多摄像设备进行梳理,结合实际报道案例,探讨它们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新闻报道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智能小型化;摄像设备;新闻报道;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164-03  一、引言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20世纪伟大的战地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悄然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为人们搭建了能够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突破了信息单向传播的模式,给予了人们多元化的信息选择。长期以来,各大新媒体平台致力于为受众打造便捷获取信息的平台,于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信息发布平台应运而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如今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无论微信公众号的经营者是个人还是企业
摘要:在结构主义理论中,二元对立论是理解文化系统的一种相当有力的工具,主张从文本的形式或者结构功能上抽象出两种对立的形象。本文结合二元对立论分析河南卫视系列节日晚会的表层结构(外显的叙述层面)与深层结构(内隐的结构主干),分别为“节日晚会助力城市宣传”和“媒介转型助力文化传承”。同时,本文根据以河南卫视牛年春晚《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卫视系列节日晚会的持续走红这一现象,分析文化节目的出圈思路,包括
摘要:本文对2011—2020年我国报纸的扶贫报道进行内容分析,重点关注报道量、文章主要主题的分布变化,以及不同级别的报纸在报道上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报纸扶贫报道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扶贫报道中的主要主题的分布变化与扶贫政策的出台和演变关系密切,不同级别的报纸在扶贫报道量、主要主题分布、作者来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扶贫宣传;报纸;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志码:A
摘要:作为一档定位高端、引发受众思考的访谈节目,《十三邀》通过对形式主义的深刻反思,让沟通重回真实与理性,节目运用纪实的影片拍摄风格和多重叙事结构,将当下社会个人与时代的价值冲突呈现出来,《十三邀》对严肃内核的把握与娱乐至死的社会空洞状态形成巨大反差,它的成功反映出在精神消费升级时代,受众迫切需要的,仍然是直抵心灵、激发受众共鸣的优质内容。  关键词:《十三邀》;深度沟通;纪实拍摄;价值冲突  中
摘要:近年来,少儿科普图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少儿图书板块所占比重逐渐提升。少儿科普图书对于丰富孩子知识,拓宽视野,提升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相当重要。但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少儿科普图书品质不高,给读者以错误引导。究其原因,在于人文精神的缺乏。为此,少儿科普图书编辑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工匠精神,时刻不忘通过科普图书传递人文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多为少年儿童推出科普精品,陪伴其健康成长。  关
摘要:燕赵区域地形地貌险峻复杂,造就了燕赵“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文化特征,具有和乐精神、革新精神、包容精神、求是精神、忧患精神和创新精神,表现在燕赵文化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文化载体上。本文通过梳理燕赵精神的文化表现,以促进燕赵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积累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素材。  关键词:燕赵精神;文化载体;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21年2月,以河南广播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成功“出圈”为开端,河南广播电视台策划并启动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河南广播电视台坚守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内核,跟紧融媒时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