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版画的叙事表达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大荒版画是中国版画界持续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的一个画派,在中国版画发展的长河中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发展经历了早期、知青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在表现风格方面由早期的博大、壮美转变为后期的秀巧、清新,在叙事表达方面由最初的注重对艰苦劳作情节的再现转变为对诗情画意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文章以北大荒版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北大荒版画在叙事表达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叙事表达;版画
  “绘画的叙事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情节再现,重在对人物、场景等画面元素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画面里的情趣和艺术家的情感表达。”版画作为一种叙事载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作品之一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的扉页画。除此之外,版画在明清小说中大量作为插图出现,如《水浒叶子》等,对人们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直到鲁迅倡导新兴版画运动后,版画的叙事性才变得更加鲜明。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歌颂工农、宣传抗日思想以及揭示社会现象的版画作品。北大荒版画是新兴版画运动之后异军突起的一支队伍,其作品在创作上仍然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但随着不同阶段的发展其叙事表达方式有所转变。
  一、北大荒版画的形成背景
  北大荒版画画派兴起于1958年,最终是在1960年和1961年中国美术馆陆续召开的“北大荒美术作品展览”和“牡丹江垦区版画展”以及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出版的《北大荒版画选》这两重因素下形成的。
  当时十万转业军人到北大荒进行艰苦的垦荒建设,而这批垦荒者中有一些美术爱好者和部队美术工作者,他们积极投身于艰苦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在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发挥自身作为美术工作者的作用,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版画创作。北大荒版画的出现离不开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创作者的热情和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这些创作者来自四面八方,但都对艺术有着热爱之情,如国画家尹瘦石,油画家张钦若、徐介城,版画家张路漫,漫画家丁聪等。这些人白天劳作,夜间聚在一起,共同讨论着草图、构图和刻印作品,为北大荒版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此之外,这些艺术家们还有着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他们排除万难,敢于吃苦,在极寒的气候中勇往直前,没有丝毫怨言。他们切身参与到生产实践中,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抗拒劳动。正是由于这些创作者曾亲身参与过垦荒建设,他们对北大荒的生活和百万垦民才有了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版画作品,让北大荒版画成为一颗新星。
  二、北大荒版画叙事表达的转变过程
  北大荒版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创作群体也经历了三代的变化。第一代北大荒版画的创作群体是由最初开垦北大荒的十万转业军人所组成的,如晁楣、张作良、张祯麒、杜鴻年等画家,他们的版画内容主要以北大荒垦区的生活、劳作以及自然风光为主;第二代北大荒版画的创作群体是由百万知青以及像郝伯义这样的第一代北大荒版画画家所组成的,如周胜华、陈宜明、赵晓沫等画家,他们的作品多以表现知青下垦区的生活以及宣传红色思想为内容,带有浓烈的政治意味;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的创作群体是由改革开放后当地土生土长的一代人所组成的,他们一改传统的选材方向,更加倾向于描绘日常生活以及表达个人情感。另外,在这一时期,北大荒版画的创作形式也更加多样,从艳丽的油印套色逐渐向清新的木刻水印转变,吸收了各地版画的特点,其代表画家有丁立江、蒙希平、寇雁鸣等等。正如学者李松所评述的:“第一代北大荒版画主要表现了转业军人的艰苦奋斗;第二代北大荒版画则呈现出激荡的社会环境留给北大荒的印记;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的‘小北大荒人’兴高采烈地描绘出机械化的现代生活以及田园的盎然生气。”随着不同时期的发展,北大荒版画的叙事表达风格也发生着变化。
  由著名画家晁楣所带领的第一代北大荒版画创作者更加注重对人物、场景等艰苦劳作情节的宏大叙事表达,作品的艺术风格也更加博大、壮美,多用典型形象以及事件来表现对垦区人们艰苦奋斗精神的赞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典型情节或人物的典型动作,常常能够唤起读者相应的记忆和联想,产生一定的视觉效果,从而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更为内在的意义。”第一代北大荒版画作品中,著名画家晁楣的作品最具代表性,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描绘了军民们在北大荒上辛苦耕耘的场景。例如,《第一道脚印》中采用了对角线式构图,画面构图宏达,色彩浓重而又单纯,刀法十分豪放、不拘细节,色调以黑、绿两色为主,并进行了少量的留白处理,将几位士兵迎风前行艰难开垦的形象安排在画面的右上角部分,使其与大面积的荒原形成对比。另外,他还选取了两位士兵在逆风前行的途中停下点烟的典型形象,用雪地里留下的厚厚的脚印揭示出拓荒劳作的艰苦以及环境的恶劣,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自信与决心。他利用有限的画面创造了无限的意境,引人深思和遐想。晁楣的另外一幅作品《荒原春夜》中同样采用了对角线式构图,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通过远景劳作的拖拉机与近景黑熊的对比,表现出北大荒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艰苦奋斗精神。而他的作品《解冻》则选取了人们对拖拉机进行排障这一典型情节,来表现开垦的艰辛。
  第二代以知青为主的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对垦荒创业仍然充满激情,但同时他们也对自身的价值与前途产生思考。其作品多表现垦区的发展与人们丰收的喜悦,在色彩的表现上更加丰富,造型也更加真实、生动,在传达意境的过程中还带有对个人抱负的表现,在叙事表达上仍秉承第一代北大荒版画的情节性叙事的表达方式。如著名版画家郝伯义的版画作品《惊扰》就选取了茂密农田中受到惊扰的两只小鹿蹦跳逃窜的瞬间进行表现,画面中黑、白、红三种色彩的运用以及大刀阔斧的刀法和平行线的构图,使作品显得轻快明朗、妙趣横生。著名画家张喜良的作品《试犁》同样运用了情节性的叙事表达。该作品运用了中心式构图,选取了初春时节知青们开犁耕地播种的典型场景。画面中对黑、白、绿三色的运用使版画作品显得春意盎然而又富有生气。他的版画作品《新书下连》则运用了S形构图,以红、白、黄等颜色来进行表现,显得动感十足。该作品选取装载新书来连队这一情节性事件来进行表现,表达了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的创作群体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人,他们没有经历过第一代人的艰苦时代以及第二代人的动荡时代,所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惬意以及环境的优渥。因此,其作品在选材、审美趣味、表现形式、艺术手法等多方面都有所创新。这一时期的创作者们对北大荒版画的叙事表达也由以往的传统叙事表达转向对诗情画意和个人情感的叙事表达。“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都蕴含着一种现代田园诗般的气息,洋溢着创作者对生活深沉的爱念之情,飘逸着北大荒的泥土芳香。”这一时期的作品一改以往壮美的风格,变得更加优美、清新,表现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水印版画作品。
  著名画家于承佑的作品《小屯之夜》就选取了东北农村的场景进行表现,画面以蓝灰色与橘黄色相互映衬,充满形式感。屋顶上厚厚的积雪、屋内的灯火、穿插的电视天线、院子内往来的人群以及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使整个画面静中有动,洋溢着浓厚的北方牧歌式风情。著名画家蒙希平的版画作品则规避了以往宏大的历史叙事模式,将叙事场景转向农家生活,多以农舍田园、家禽入画,趣味横生,表现出一种田园的诗意和淳朴的美感。蒙希平的典型作品有《兴旺的小户》《冬暖》《吸水》《初雪》等。其作品《孩子妈妈》就是以家禽母鸡和鸡雏入画,画面中木头栅栏上站立着黑白相间的芦花母鸡,嘴里叼着小虫,正低头俯向地面上黄色的小鸡雏。画面以黑灰色为主色调,以明亮的黄色来表现小鸡雏,给整个画面带来了一点鲜亮。另外,对母鸡和小鸡的形象刻画生动,在刀法的表现上也简练传神。画中的母鸡象征着母亲,永远给孩子最坚实的依靠,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方式使得整幅作品充满温情与诗意。著名画家梁士夫的版画作品《我家的小院》同样选取的是北大荒地区的农村生活景象。在这幅作品中,创作者一改以往的情节性叙事,利用写意的手法以及现代表现形式来表达对农家田园的赞美之情。画面中层层叠叠的枝条从栅栏爬向屋顶,围绕着整个小院,与屋后的小树形成映衬,小院的房顶和院落中飞翔的白鸽以及刻意表现出来的橘色光斑使得整幅作品洋溢着静谧、温暖的氛围。
  三、结语
  北大荒版画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其套色的表现方式改变了我国木刻中以黑白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创了我国现代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时代的发展以及艺术家审美的嬗变使得北大荒版画在不断创新和改变,其早期作品以北大荒特有的自然风光与垦区人民的劳作与生活为主要内容,而后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则转向对日常生活的诗意表现。在叙事表达方式上也由情节性的宏大叙事转变为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这体现出了一代代北大荒版画创作者对北大荒版画的努力探索与坚持。
  参考文献:
  [1]王汐月.木刻版画的叙事性溯源初探[J].艺术广角,2018(2):40-47.
  [2]李松.北大荒版画三十年论文选集:1958-1988吞吐大荒[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88.
  [3]严丰.北大荒版画风格演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宋阳.浅析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J].戏剧之家,2018(14):146.
  [5]张雪.大道行者: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访谈录[J].美术观察,2014(9):43-46.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通讯作者:
   宋丽荣
其他文献
摘 要:丘堤是我国第一代现代女油画家,也是唯一获“决澜社奖”的画家,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者之一。文章从丘堤的成长经历展开,分析其新女性特点,结合丘堤的艺术思想和作品,分析她的艺术风格,探索20世纪初艺术中西融合的过程。  关键词:丘堤;油画;女性油画家;中西融合  20世纪初,西学传入中国,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巨变,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就是在这个时候成长起来的。  当时中国形成了一股留
摘 要:传统模式下的油画作品,大多是在正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几何图案的亚麻布画框上绘就。随着时代发展,美术思潮不断创新,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特殊画面表达方式,达到了比较好的视觉传达效果,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观感。文章主要着眼于油画画面与油画外框的有机结合、油画内框的多样性及油画个别载体的特殊性来阐述油画载体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油画载体;画框;美学价值  对于研究油画,除了去了解、感受、分
视觉艺术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有效且有力的沟通交流方式,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情感、审美和价值取向,与艺术心理学相关的艺术治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壮大,成为一种得到广泛认
期刊
摘 要: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介绍了现代书法艺术的传播状况以及书法艺术的现代传播策略,使人们在充分认识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书法艺术;现代传播;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是我国一代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由于人们的审美方式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我国书法
摘 要:如今,在各大院校绘画专业课程中,素描成为一个普遍要学习的科目,但素描艺术并不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而是舶来品。对任何艺术的借鉴都不能完全照搬,素描也是如此,如何将它更好地融入本民族的绘画至关重要。现代的绘画创作者应打好素描基础,将素描的一些绘画技法与中国山水画有机结合,使中国山水画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素描;山水画;构图;色调  明代以曾鲸为首的“波臣派”画人物时就将素描的要素
摘 要:文章介绍了敦煌壁画在我国乃至世界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以及隋唐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了隋唐敦煌壁画线条语言的特点,通过例举隋唐敦煌壁画人物线条的运用来证明线条语言的变化与重要性,探究了隋唐敦煌壁画线条的形式性与空间性的特点,及其线条语言对现代艺术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隋唐;敦煌壁画;线条语言  提到壁画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一直被视为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
摘 要:安塞新农民画在地方传统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繁衍生息,融合了深厚的黄土文化和多种陕北民间艺术的创作形式,在绘画技法的运用上突破了程序化的装饰语言,实现了传统剪纸型构图艺术向新型绘画艺术质的飞跃。作为陕北民间绘画艺术的核心旗帜之一,安塞新农民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在民间绘画发展的道路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安塞新农民画;民间绘画;绘画艺术  靳之林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提出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深刻总结了近百年来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和优良传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构成了《条例》的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具体体现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守正创新,切实加强统战部门自身建设。这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灵魂、核心、体制、动力和基础。
摘 要:从传入中国开始萌芽,到改革开放后取得突破性进展,再到如今呈现出民族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局面,中国水彩画经历了跳跃式的演变。纵然中国水彩艺术已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当今中国水彩画仍旧存在一些弊端。文章通过对中国水彩画发展进行梳理,客观理性地分析了中国水彩画的萌芽、发展及质变,站在画家、作品及整个中国水彩艺术市场的角度,讲述了其艺术市场的现状与趋势,指出了当代水彩艺术市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