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碳比对Li-S电池性能的影响

来源 :电工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制备硫碳比为6:4、7:3、8:2、9:1的Li-S电池正极材料。采用XRD分析了这4种正极材料的成分结构,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形貌,利用交流阻抗谱、循环伏安和电池充放电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正极材料S:C=8:2时,电池在0.2C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299mAh/g,1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570mAh/g左右,经过20次循环后电池的库仑效率仍稳定在99%左右,性能明显优于其他3种正极材料组成的电池。
其他文献
对热收缩套管材料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其热收缩机理。综述了热收缩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工艺,重点介绍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的热收缩材料产品的特征和种类,并对热收缩套管材料在
通过对比和拟合分析局部放电模拟试验系统测试值,求解得到特高频检测的局部放电特征信号的等效脉冲放电量。以成套试验系统模拟针板、沿面和电晕等5种典型变压器放电缺陷,经测
真空灭弧室触头温度是影响其开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手段以其反应时间快,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高,不干扰等离子体分布等优点被应用于真空灭弧室触头温度测量
采用水雾化法制备含Ni、Cu、Bi、Te等多元素掺杂的Ag Sn In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在一定条件下内氧化,经过破碎、过筛得到多氧化物掺杂Ag Sn O2In2O3粉末。粉末经冷等静压、烧
通过扫描电镜、三维显微镜等设备分析CuW触头开断后的烧蚀形貌,讨论了CuW触头通电时烧蚀机理。分析结果表明,CuW触头在开断烧蚀时,烧蚀位置优先出现在Cu聚集区域。而裂纹的形
为了获得适宜的钢包顶渣化学成分,确保在低成本冶炼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炼钢生产稳定性和成品带钢电磁性能,结合工业化生产的B50A1300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开展了转炉钢包顶渣改性技
采用化学共沉积方法分别制备不含添加剂和含0.5%(质量分数)Cu O、Bi2O3、In2O3添加剂的Ag Sn O2(12)粉末,经等静压、烧结、挤压、拉拔至Φ1.38 mm规格线材后最终制成3×0.8+1.
本文对分别掺杂W和WO3两种不同添加剂的银镍触头材料(85%含银量)进行电性能、力学物理性能及微观组织对比分析。在添加剂的成分、颗粒尺寸及分布相同时,两种材料的微观组织、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