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设计与说明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具备的知识经验有:能够从整体上认识一些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的研究已基本结束;生活经验有: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形体表象。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构成要素,并探索这些要素的相关特征,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打下知识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些在课堂上用到的相关实物、长方体框架、天士博电子白板课件等。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盒子。
  三、说教学环节设计
  本课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深化认识;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这样的三步:
  1.看图分类,复习旧知。
  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如果你认识它,就请直接叫出它的名字。(依次出现各图形,学生说出相应的名字。)“如果老师想让你给给它们分为两类,你将怎么分?(让学生应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进行分类,课堂已经很好地互动起来。)
  说明:这样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2.列举生活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再出示实物,说说是什么形状?这样,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把这一环节分成四块,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 触摸物体,明确探究要素。
  (1)让学生自由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2) 教师根据学生摸的情况,分别引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别摸一摸不同的面、棱、顶点。重点介绍: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边线,叫做棱。这里的3条棱相交于一点,叫顶点。(这里结合实物触摸,电子白板展示,形象直观,突出了重点,便于认识。)
  说明:像这样,利用课堂上学生随机生成的资源为教学活动的推进服务,既体现了课堂教学基于学生,又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思维方向。
  2. 引导探究面的特征。
  (1)利用实物(粉笔盒),学生数一数,共有6个面。带领学生按顺序数,指导有序地数面时,要保持手中的长方体位置不能变换,共3组相对的面。(2)接下来,引导发现面的形状、大小特征。请大家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学生活动)汇报交流得出: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完成表格。(结合实物,可比一比对面,加上白板演示,能进一步加深认识。)有的长方体也有一组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对此,可以看实物盒子感知一下。
  说明:在这一块,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给下面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积累了相关的经验。
  3. 独立探究棱和顶点
  (1) 出示探究棱和顶点特征的表格。(2)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棱、顶点的特征。(3)汇报交流(结合白板演示,发现棱的特征和顶点的个数),完成表格。(4)总结。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刚才,大家通过探索,发现了长方体的棱有12条,且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那么,可分为几组相等的棱?介绍长方体的长、宽、高。(屏幕演示)。接着,通过“说一说”,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认识进行了巩固。最后,说说这个长方体的前面、上面等面上的长和宽,及面积,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服务。
  4. 利用迁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动画展示长方体演变成正方体过程。(2)那么正方体又有哪些特征呢?你能够利用刚才研究长方体时获得的经验,自行研究一下吗?(出示正方体特征表格)。(3)学生小组合作研究。(4)汇报交流,完成表格。(5)利用板书,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异同,引导得出长、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用韦恩图表示。
  说明:上面两个教学环节分别通过合作,探究出长方体棱的特点,并利用迁移探究出正方体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走进生活”的设计,注重将知识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这样的设计,既侧重于知识点的夯实,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结语:
  整节课的教学,在利用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下,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了发现,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了成功!
其他文献
一、“激情式教学法”的含义与运作  “激情式教学法”强调以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是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和自信的前提下,将自信教育,演讲式的授课方式,情境式、讨论式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融入政治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在充满激情和自信的精神状态下进行学习探索,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激情式教学法”的具体运作,通常包括以下五个要领。  1.自信激发。自信激发就是用激励手段,激起学生自信的过程。在教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建立和物理理论的验证都与实验密切相关。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因此, 做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自制教具开展低成本实验的能力,学会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的物品, 及学生身边的物品来做实验。下面谈谈我多年在物理教学中对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几点做法:  一 、应
期刊
一、比较方法运用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广泛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知识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其实,恰当的运用比较方法,不但能巩固原来了解的知识,还能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的含义,起到习旧知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作用,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确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的教法方法。  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有比较才有鉴别。”世界上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方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
期刊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1.灵活组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际合作、集体合作等等,或者是根据性别、学习成绩、能力进行同质分组,或者是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想共同解决而合作,或者是自愿组合,教师不能一成不变、长期地运用某一形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循序渐进。时间表明,应该从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
期刊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有以下诸方面。  一、进行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
期刊
摘要:笔者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开始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为了操作的方便,我给学生定了一个自评作文的标准。作文总分按最高分23分来计算,将评价标准分成五个部分:既让学生在自批过程中有衡量的具体标准,降低了任务的难度;又能渗透高考作文评价意识,使学生清楚地明白需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高中 英语 作文  长期以来,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扰高中英语教师的难题之一。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作文都
期刊
一、比较方法运用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广泛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知识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其实,恰当的运用比较方法,不但能巩固原来了解的知识,还能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的含义,起到习旧知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作用,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确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的教法方法。  二、比较方法运用的思路  1.操作过程。比较方
期刊
摘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  关键词:英文报刊 开发 利用 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除了合理有效的使用教材外,教师还应利用开发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影视节目,音像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