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音乐教育实习现状调查r——以2017级音乐学专业为例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cui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师范院校开展教育调研、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更是促进师范院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建设、密切与地方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以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师范类)实习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对实习指导教师及实习学校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问题与不足,以此提出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在经历各种险恶自然环境和复杂社会环境后,仍得以繁衍、生息、延续、壮大,有其历史必然性.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必然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命题.本文立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范畴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路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也是重要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将扬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龙头企业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产业基础.围绕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教学供给侧改革来健全实践育人体系,校地校企深度联结来打造实习实践平台,校企协同项目实操来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面向真实工程环境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条款的重要一项.本文基于专业认证OBE理念,围绕闭环运行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持续改进机制搭建、毕业生跟踪反馈策略与方案设计、毕业生跟踪策略与方案实施、毕业生跟踪数据的获得、毕业生跟踪数据的评价、基于评价的持续改进等六大环节,就如何进行有效的毕业生跟踪反馈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相关阐述,探索“以机制为保障,评价为基础进行持续改进”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有效实现方式,对于解决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专业认证以及新工科专业建设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牵涉面较广,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校企合作涉及到专业课程的设置、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校企合作的日常管理等内容,但目前还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实施方案来建立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处理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多流入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从现行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管理要求、岗位变化、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更好的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硕士研究生人数急剧增多,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使就业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人才过剩的现象,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这也使其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焦虑问题.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探索对策,提升硕士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就业环境,是解决硕士有按就剩就业焦虑问题、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逐渐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出版行业的变革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到以电脑为主的电子书,再到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型传媒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改变是编辑的工作由过去的“纸质”转变为“文本”,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熟练的印刷功底.本文将从编前审读和编辑加工的角度出发,对编前审读和编辑加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文以编前审读引导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编前审的指导原则、编辑的基本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强大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的基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15年,百余名院士专家联手制定《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推动中国迈进制造强国序列.当前,面向中国制造2025,如何培养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本文从如何修缮人才培养目的、教学课程体系,如何建设师资队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研究生群体的生源结构特点和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角度分析,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规范意识教育等主题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帮助研究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明确科研态度,启发职业思考,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工学结合”模式属于一种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形成了真正的实理结合,保证了学生技能转化为产能.这种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保证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对接,让学校教师或者导员及时开展职业思想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也能够让高职院校党支部党建活动深入到学生当中,广泛开展《劳动法》《合同法》等培训,提高学生维权意识.这也迎合了教育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当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这一主张.
面对机械行业在不断升级,对高校机械类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课程不完善、实践环节较薄弱、创业体系不完备、创新创业平台不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双创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推行一专业一赛事制度、着力打造双创平台、建全双创活动的保障体系等方面改革措施,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质性转变,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