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来源 :地理空间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弥勒市为例,基于2009年、2017年两期数据,利用ArcGIS、DPS和SPSS软件,通过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研究区2009-2017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利用区域总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等13个驱动力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弥勒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正射影像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生产。目前现有的通用型地理信息软件,还无法满足县域分幅这种特殊形式的正射影像数据生产和质检的需要。鉴于此,基于ArcGIS平台设计并开发了工具条,有针对性地实现了项目生产中所需的海量影像显示、数据处理、镶嵌线编辑和质检等功能。该软件已被多个生产单位实践应用,其稳定性好、操作便捷,通过批量操作,能很好地提高数据处理
为解决综合交通运输空间数据海量存储、时空一体化、高效共享、实时更新等管理问题,探讨GIS在标准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系统构建中的独特优势,提升交通运输空间数据管理、应用和工作效率,首先从数据的组织和分类、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等方面探讨了综合交通运输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然后针对传统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只注重独立的业务环节,忽略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结合,导致数据来源有限、数据监测与更
为了解决工程测量中圆柱体拟合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圆柱体拟合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该方法原理简单,实现方便,不依赖于初值选取。为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利用隧道环片点云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快,拟合精度与最小二乘法相当,能满足实际工程测量中圆柱体拟合的应用需求。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三调)作为国情国力调查,成果数据量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现势性强,应用潜力和应用需求巨大。遵循"边调查、边应用"的原则,广州市三调成果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有效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简要介绍了广州市三调的流程与特点,详细介绍了广州市三调成果的管理方式以及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土地监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就进一步拓宽三调成果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促进成果的共享应用提出了相关
针对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果园种植信息所面临的特征维数高、提取精度低等问题,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优选,进而提取脐橙果园种植信息。以重庆奉节为研究区,首先选取春、秋、冬3季Landsat8 OLI遥感数据生成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并结合地形因子构建初始特征集;再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确定优选特征集;最后基于随机森林分类器,利用初始特征集和优选特征集进行脐橙果园的提取实验,并对各实验结果进
针对常规路线断面测量在破碎地形处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数据准确性差的现状,基于Visual LISP语言提出了在破碎地形处构建不规则三角网来自动提取断面数据的一种新方法。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大幅提高断面数据的提取效率,具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国土调查是自然资源部门掌握所辖范围内地类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对土地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掌握基础地类变化不仅是掌握一个数字的变化,还包括地类变化地块的空间位置,从而实现地块变化数量和位置的统一管理。介绍了利用ArcGIS软件计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类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类对比分析后流量的方法,更好地掌握了变化地类的前世与今生,使得自然资源部门对土地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关注设施专题图是水利施工、灾害预防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减少制图工作量,解决该专题图制作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应急保障时利用基于影像背景的关注设施专题图替代传统专题图的方法,并讨论了二者的差异,为不同时机采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图提供了参考依据。
传统的卫星影像覆盖率获取方法大多是在相关平台搜索和查询对应的遥感影像,再通过影像快视图查看整体的覆盖情况,操作过程较复杂,且无法获取精确的覆盖率值。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访问API的影像覆盖率查询方法,只需提供相关必要参数,即可快速查询所需遥感影像及其对应的覆盖率。首先利用遥感数据访问API,根据查询参数查询所需遥感影像的元数据;然后通过相关方法对影像元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地理处理与分析,进而获取
地图栅格瓦片具有更新周期长、地图风格固定、无法查询检索等缺点,为丰富地图风格、实现数据快速更新,采用基于WebGL的矢量地图服务渲染引擎,在客户端快速渲染矢量地图数据,实现了矢量地图数据的实时加载和渲染绘制,提高了地图显示效率,降低了系统响应时间,提供了风格多样的地图样式.主要从矢量地图数据组织与配置、矢量地图服务引擎和矢量地图前端渲染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天地图·江苏”移动端已取得了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