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楼给排水设计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411102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某综合楼给排水设计进行了分析,包括设计依据、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系统.
  关键词: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omplex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are analyzed, including design basis, water supply system, water supply system,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circulation cooling water system, drainage system.
  Keywords: water drainage system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简介
  某综合楼由酒店楼建设用地面积为16910m2,东北侧办公楼建设用地面积为16840m2,两地块总面积为33750m2.某中心地上总建筑面积171592m2,由五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办公及商业中心组成,酒店及楼呈双塔对称布局,最高建筑主楼为185m.
  2设计依据
  业主方提供接市政给排水方案资料,业主方和设计院会议纪要.建筑工种提供平面图、剖面图.暖通工种提供冷却水资料.国家颁布有关规范、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 140-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3给水系统
  3.1水源:
  水源利用城市管网给水管,根据本项的要求,拟从桂林路引入一根给水管,根据消防要求,进水管管径为DN300,在基地形成环状.生活用水管接自其中一根,管径为DN150,引入管处自来水水压要求不低于0.18Mpa.总体上设计量水表一只.
  3.2给水系统:
  3.2.1分区供水
  建筑高度为超高层综合办公楼,主楼地上三十七层,地下三层.裙房地上四层,地下三层.十五层、二十五层为避难层兼作设备管道层.根据建筑高度、节能和供水安全原则并结合楼内各个功能进行竖向分区.除地下三层~一层锅炉房等非生活给水由市政管压力直接供给外,整个大楼管网竖向分成七个区.
  3.2.2供水水质
  汽车冲洗、绿化用水、冷却塔补水、锅炉房用水直接由市政自来水供应.餐厅厨房、公寓式酒店等用水,经给水深度处理供给.水处理设备设在地下一层,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3.2.3计量
  在公寓卫生间进户冷热水管、厨房冷热水管、冷却塔、锅炉补水管上安装水表计量.
  4热水供应系统
  1、热水供应范围,公寓式酒店内卫生间的脸盆、淋浴器、浴缸用水.所有公共卫生间内洗手盆用水以及厨房内的洗涤用水.
  2、热水供应方式:2F厨房和26-36F公寓式酒店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热源为本项目锅炉房来的饱和蒸汽(0.4Mpa),热水供水温度为60-70℃,B3-4F和5F-24F公共卫生间洗手盆均分散单独设置贮热式电热水器,电热设备拟设在台盆下方柜里.
  3、集中供热系统为保证热水管网内的热水温度,采用全日制机械循环方式.在每个热水分区的热交换机房或合适位置分别设置热水回水泵,循环泵每组2台,一用一备.循环系统保持配水管网内温度为50-55℃,温控点设在热水回水泵进水管上.当温度低于50℃时循环泵开启;当温度上升至55-60℃时循环泵停止,为保证系统循环效果,节水节能,各区供回水管道同程布置,支管采用电伴热保温.
  5循环冷却水系统
  5.1设计参数
  空调用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冷却塔选用超低噪音横流塔,风机配双速马达共设四台和冷冻机组相对应.冷却塔设置在主楼38层屋面.进水温度为37℃,出水温度为32℃,湿球温度为28.5℃.循环水量为2200 m3/h,补水量为38 m3/h,循环利用率为98.5%,冷却塔漂水率 0.005%.因制冰和空调要求,冷却塔需24h运行,可靠性要求高,由于主楼屋面进风条件较差,故考虑采用进口原装冷却塔,配隔振及消声装置,产品应有CTI认证.冷却循环水泵设在地下三层冷却水水泵房内.配800RT冷冻机四台,三用一备.配400RT冷冻机二台,一用一备.水泵选用进口双吸泵,静压>2.0Mpa,效率≥80%.
  5.2循环水处理
  为保证冷却水水质避免冷凝器管壁结垢,影响冷却效率,在冷却循环水泵进水管上设置内磁磁化器,屋顶冷却塔层设旁滤处理器.处理水量为循环水量的2-5%,具有防垢除藻和杀灭军团菌的作用.
  5.3冷却塔补水
  循环冷却水的补水由专用补水泵从消防冷却储水池提升至屋顶消防冷却水箱,再由水箱重力流供给冷却塔.冷却水补水泵设在地下三层消防水泵房内,两台,一用一备.冷却补水水量贮存在消防水池中,其中冷却水有效容积为148m3.
  5.4用户冷却水系统
  根据暖通资料,办公楼各层预留用户冷却水,标准层冷量是按20%冷负荷,总冷量为627KW.冷却塔采用闭式循环冷却塔,设在裙房屋顶上.冷却循环泵采用变频泵组,设三台,二用一备,其流量可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调节循环水量.闭路循环管内补水由15层定压设备供给,冷却塔下部集水池补水由空调大系统补水泵经减压后供给.
  6 排水系统
  室内污废水分流,室外合流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本建筑室内污废水总量约600m3/d.厨房废水设专管单独排至B1层裙房的专用隔油器经隔油处理后排放到室外污水管,室内立管通气采用设专用通气管,公共卫生间内采用设环形透气的方式.公寓式酒店的卫生间设器具透气,室内地面Equation Section (Next)±0.000以上采用重力自流排除.地下室的機房、地下车库和其他低于室外地坪的场所排水均汇至地下三层,设集水井和排水泵,压力排出.各集水井中设带自动耦合装置潜污泵两台~三台,一用一备或两用一备.卫生间污水集水均设透气管, 消防电梯井的排水设集水坑和排水泵,压力排水.集水坑有效容积不小于2m3,排水泵为潜污泵,流量≥10L/s两台,一用一备.雨水排水采用有组织的排水方式,雨水量计算按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降雨重现期取10年.裙房屋面采用虹吸式排水系统,主楼屋面采用重力式排水系统.雨水均单独排入室外的雨水管道后集中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7 结论
  通过对某综合楼给排水设计进行分析,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给水系统、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水系统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广大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群虎.浅谈高层建筑住宅的给排水设计[J].价值工程,2012(1),103-103.
  [2]毛向民.深圳某综合性大楼给排水设计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1(22), 13-14.
  [3]黄海燕婷.浅议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1),25-26.
  
  
其他文献
由于钢铁企业自身的特殊复杂性,消防安全问题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某钢铁公司碳钢冷轧项目消防工程设计入手,介绍了钢铁工业企业的火灾危险性分析,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
摘要:我国建材质量控制形式非常严峻,因此对我国建材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工程实际,本文从检测项目、取样的代表性、环境温度与湿度、加荷速度、试验误差、数据处理等几方面,阐述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上提探讨了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试验误差;数据处理  Abstract: Situations facing quality contr
摘要:铝具有重量轻、 耐腐蚀、 易导电、 易延展等优良特性, 已成为除钢铁之外的第二大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解铝工业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解铝工业;现状;发展方向  Abstract: aluminum with light weight, corrosion resistant, easy conductive, easy to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并讨论了铌、钛单稳定条件下,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凝固组织及夹杂物的状态.结果表明:单钛稳定相对单铌稳定能显著提高铁素体不锈钢的等轴晶比例
砌体结构应用广泛,本文笔者针对砌体结构中普遍存在的裂缝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裂缝的对应措施。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地高楼林立。在高层建筑中,抗震设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键任务,因此,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
摘要: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该在构造上是必要的、形式上必须的地方使用装饰。  关键词:建筑装饰文化艺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is the product of culture, is the humanity reflect the will of the art. A mature designer
笔者主要叙述了园林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原则及相关的管理措施,于此强调施工工程成本、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在现场管理中的重要性。
个人简历杨春贵,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课题
摘要:幕墙采光顶的防水设计要素是解决渗水问题,而发生渗水需要三个要素:作用力、水、缝隙,只要能防止其中之一的发生就能解决防水问题。  关键词:采光顶防水  Abstract: the waterproof curtain wall daylighting top design elements are the problem solving seepage, and produce ooze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