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它们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地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诵读是我国古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吟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7—9年级语文教材所选编推荐的这些古诗文,是历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精华。这些名篇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且易于掌握理解,并能引起情感的共鸣,是诵读的最佳材料。“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打开课本,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使其在读中涵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陶冶,在读中升华……在吟诵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要辅以朗读技巧的必要指导,使其掌握重音、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要领,力求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引领学生步入审美佳境。诵读不应仅出现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每节语文课前,都可以先诵读一首诗或一段文,在古诗文诵读的余韵中展开课堂教学。
  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三、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古诗文的学习,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不能呆板单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曾进行过以下多种尝试:利用自习课给学生开办古典文学知识讲座,搞文学欣赏,培养其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推荐一些名篇名句给同学,并作简单点评;让学生把古诗词、篇章改写成课本剧,在班级表演;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文学典故知识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多种比赛形式。
  四、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
  五、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更有责任把这种光荣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泽被后世。上面是我个人做出的一点尝试,微不足道,相信广大的语文老师定能总结出更多更妙的方法来。
其他文献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4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0.5%左右的中学生处于较明显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所以对青少年心理进行干预已刻不容缓,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怎样对学生心理进行干预呢?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健康的心理包括自尊自信、乐观开朗、珍爱生命、善于克制、善于沟通、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等,这些心理在语
期刊
语感是指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对特殊语言环境中具体语词的意味、旨趣的分辨和领会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已成为语文教师十分迫切的任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语感能力,首先须了解语感的性质和特征,这是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语感的重点所在,是充分认识和利用语感的前提。语感具有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和情感性的特征。  1.直觉性。这几乎是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映,超越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1.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
期刊
英勇的反抗强暴的妇女形象成了《 陌上桑》中的采桑女秦罗敷的形象定位,更有论者独具慧眼 ,从秦罗敷的夸夫,推出“这是一出喜剧”,于是“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成了喜剧形象的附属品。然而,恐怕论者不曾注意到喜剧的故事,喜剧的人物 ,乃是一个重大的文化背景发生了转换的结果,也就是文化变迁的结果。  一、罗敷的文学身份  从诗歌艺术性的内在意蕴来考察,我认为,罗敷应该是一个艺术化的民间采桑女。  首先,艺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
期刊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是不可缺的,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产生共鸣,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
期刊
阅读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阅读能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目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与他们缺乏阅读的兴趣有关。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在关注教科书的同时关注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教师应依据大纲,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
期刊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散文大师的朱自清。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敢于同古代散文“文以载道”发起挑战。无论写景、叙事,朱自清都饱含着浓郁的感情,以事写情,情事融合,以情动人,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朱自清早、中、晚期散文创作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
期刊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也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这种教学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话教学,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的教学,是追求生成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和生命化的教学,它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言交融
期刊
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作文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写作,而作文评改就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清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作文评改。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需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作文评改的内容和形式方面:  第一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