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g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极限挑战》是2015年6月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综艺类节目,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得到了不俗的口碑与收视成绩,而为了能够明晰《极限挑战》的成功缘由,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对《极限挑战》这一节目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这一分析能够为中国特色电视文化的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接受美学;《极限挑战》;分析
  作者简介:杨忠蕊(1991.10-),女,汉,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
  前言:
  近年来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在我国极为盛行,而这一盛行同时也拉开了各家卫视的真人秀节目竞争大幕,而这一竞争中横空杀出的黑马《极限挑战》,则凭借着自身“烧脑”的节目概念、笑点与挑战并存的节目特色,在我国竞争激烈的真人秀节目竞争中殺出来一条血路,而由于这一节目本身属于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界的创新,这就使得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本身具备着较强的代表性。
  一、《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
  在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极限挑战》这一节目所处的接受环境,结合笔者自身实际调查与研究,本文将这一环境概括为娱乐化热潮的兴起、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受众本位意识的强化三个方面。
  (一)娱乐化热潮的兴起
  对于娱乐化热潮的兴起这一《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来说,这一环境的出现与我国娱乐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娱乐精神与娱乐功能不断放大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不断紧密,也使得娱乐化热潮已经成为当下时代的典型特征。我国当下民众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这就使得人们越来越有“余力”参与到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中,而随着计算机与智能手机日渐成为我国民众的“标配”,各类电视节目也能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特性进行节目宣传,这自然使得《极限挑战》这类真人秀节目能够引发更多的观众兴趣与关注[1]。
  (二)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对于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这一《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来说,这一环境的出现本身与我国摄像设备的更新换代、后期制作手段的不断升级、受众欣赏的技术环境变化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中摄像设备的更新换代指的是真人秀节目打破了场地限制,而更多的拍摄机器种类、机位数量也为各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持;而对于后期制作手段的不断升级来说,这一升级主要是指特效字幕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广泛应用,这一应用所实现的节目趣味增强、电视画面丰富,也使得真人秀节目本身的魅力大大提升;而对于受众欣赏的技术环境变化来说,这一变化指的是受众能够轻松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进行节目的收看与互动,这自然使得《极限挑战》类真人秀节目能够取得较高的收视成绩[2]。
  (三)受众本位意识的强化
  除了上述两方面外,受众本位意识的强化同样属于《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这里的受众本位意识强化指的是受众自主选择权的提高与审美经验的提升。具体来说,受众自主选择权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能够随意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节目甚至参与到其中,而审美经验的提升则是指受众本身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提升,也正是由于受众本位意识强化环境的支持,《极限挑战》这一优秀的真人秀节目才能够横空出世,取得较高的收视成绩与口碑[3]。
  二、《极限挑战》的受众接受分析
  在分析完《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后,我们还需要对其的受众接受进行分析,笔者将这一分析概括为文化期待、身份期待、情感期待三方面。
  (一)文化期待
  对于文化期待这一《极限挑战》的受众接受来说,这一文化期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极限挑战》节目本身实现了观众精神和审美上双重完美体验的满足,而互文化的故事植入就是这一满足实现的主要手段。这里的互文化故事植入指的是《极限挑战》节目通过每期的主题设置利用观众己有文化知识、文艺素养,并结合了经典的影视作品,这就有效实现了观众好奇心的激发与满足,这一满足过程中观众与节目本身也将实现共同成长[4]。
  (二)身份期待
  对于身份期待这一《极限挑战》的受众接受分析来说,从这一分析中我们能够较为直观发现《极限挑战》为观众所带来的明星小人物体验,这种体验使得以往闪光灯下的明星变为了我们身边的快递员、出租车司机、高空清洁员、饭店后厨工,观众自然就会产生自身内心的原始期待,而这种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就将转化为《极限挑战》的收视率与关注度。
  (三)情感期待
  对于情感期待这一《极限挑战》的受众接受分析来说,从这一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极限挑战》所具备的爆笑与温情共存特质,这就使得《极限挑战》所本身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人们情感压力的宣泄,这对于《极限挑战》节目本身的主题升华也带来了较为积极的影响,《极限挑战》这一真人秀节目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
  结论:
  在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极限挑战》的受众接受分析,而结合这一系列内容我们能够较为直观认识到《极限挑战》这一真人秀节目的“走心”,希望这一认知能够传递给相关从业人员,并为我国电视节目的更好发展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王兰芬.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真人秀节目分析——以《极限挑战》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05:117.
  [2]潘滢玥.用SCORE理论分析《极限挑战》的成功之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162.
  [3]闫莹.《极限挑战》节目特色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7:154.
  [4]周安祺.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内容与传播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文化背景和经历的多元性,李安对中西方文化均有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培养了李安包容并蓄的开放情怀,他立足于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排除文化的界限对艺术题材进行挖掘和探索,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巧妙地融于电影之中,这使他的电影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呈现出跨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文化交融;文化认同;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苑雨萌(1993-),女,汉族,黑龙江省安
摘 要:法国喜剧电影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法式幽默”,且一直用小格局、小情怀、小人物谱写属于他们自己的浪漫诗意的法式幽默故事。导演雅克·范·多梅尔的影片《超新约全书》将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进行到底,玩转了一把“上帝的恶作剧”,在亦真亦幻的魔幻场景中,诙谐幽默的笑料后,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哲理被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观众眼前,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带给观众更多是哲理性思考。  关键词:喜剧;魔幻现实主义;人物设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