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96651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朝被立为国教。一直以来,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不论是诗歌、小说或是话本,我们都可以看到佛教的痕迹,不仅是词汇、原型,还有文人们的思维、性情乃至人生观。
  【关键词】佛教;文学;诗歌;小说
  佛教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大约在两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国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1],这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记录,东汉明帝时期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文学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到魏晋时期,佛教成为与玄学并行于世的重要学说。唐代诗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可见到南朝时佛教的发展十分迅速,佛法兴盛,佛寺林立。自汉末开始,佛经也大量译成中文。佛教三藏的翻译空前繁荣,汉译佛典总量达564部1100卷,摄论学、涅磐学、毗昙学、地论学、禅数学、成实学、俱舍学、四论学、般若学、弥陀净土信仰等佛教大、小乘的学派纷纷登台亮相[2]。佛学在发展中逐渐渗透到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南朝时历任皇帝大都信佛教,其中以梁武帝为最。在统治者信奉佛教的前提下,佛教思想已不再是一开始的单纯的宗教思想,而开始慢慢演变,和儒家思想一样成为维护统治者統治的一种思想。佛教所传播的一些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产生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自觉时期[3]。这一时期的文人在文学创作上开始有了审美的自觉追求。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梵语所具有的拼音法使人们开始去探究汉语的声音构造,分析出了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4]。“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而人们想要反切准确,就自然而然的注意到汉字的声调,这样,就有人提出来“四声”这个概念。“四声”,就是汉语的四种声调,即平、上、去、入。四声运用在诗歌中,诗歌就有了一定的声韵上的规律,这是新体诗。因这种变革发生在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又称为永明体。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的佛经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大月氏和尚支谶到洛阳宣扬佛教,后译出《道品行经》等,大乘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和尚安世高到洛阳传教,后译出《人本欲生经》等,小乘佛教经典由此传入中国。
  中国小说产生的源头很多,神话、史书等都有着小说的影子。明代学者胡应麟提出《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这是第一次将《山海经》列入小说的范畴。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庄子》中的一些写作手法对以后叙事文学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在《庄子》中,“寓言十九”,寓言是其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在虚拟的、荒诞的故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和后世的小说有着相似之处。《史记》中,司马迁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把握的手法对后世小说有深远的影响,如一些原本只有当事人知道的谈话与细节,均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小说发生了重要变化,脱离了子书、史书的状态[5]。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6],志怪小说受佛教影响很大,很多佛经故事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许多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前世今生的概念融入到了小说中。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传统思想中只有今生今世,既没有前生也没有来世。佛教传入后,在人们的思想中,不但有今世,还有前世和来世这三世的轮回转生。人生在世不能只为今生而活,还要行善积德,种善因,修来世,“今日做官为何因?三世黄金装佛身”(《佛说三世因果经》),许多今生的经历,也是前世种下的因。例如宣扬因果报应的《还冤记》(又称《冤魂志》),羊聃作恶多端,即使因为是皇亲国戚皇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最后也没能逃过一劫。[7]“死而复生”也是小说的一种题材,如《还冤记》中,庾某因阳寿未尽而还阳,《搜神记》中也有类似的故事[8]。不光如此,这一类转世、轮回的题材在后世小说中也是层出不穷。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学对魏晋南北朝时候的诗歌和志怪文体都有较深的影响。
  二、佛教对唐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唐代时期,由于国内和东亚各国的影响,佛教盛行,并于武则天时期被确立为国教。唐代先后经过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活动,佛经的数量大大增加,这对唐代文学直接产生了影响。
  (一)佛教对唐代小说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不仅在叙事文学上有重要影响,俗讲、变文的出现则直接拓宽了文学的体裁。
  “变文”这一词,是郑振铎先生在1929年《敦煌的俗文学》中首次提出来,而后被学者广泛采用。“变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变文指的是在唐代佛教用来通俗说唱的活动的总称,而狭义的变文指的就是敦煌经卷中带有“变文”(“变”)字样以及失去标题的同类说唱文学作品,一般认为是作为转变的“底本”[9]。变文大多是以佛经故事为依托,宣扬因缘、报应、转世等一些教义,从而达到传教的目的。而俗讲则是一种通俗化的讲经的方式,过程较复杂,参与人员也较多,在这个过程中,开讲前有一个“作梵”的步骤、而后“开题”、接着有“开赞”,开讲时,先诵念一段佛经,而后由法师对此进行讲解。变文和俗讲都属于讲唱文学,对文学由雅转俗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变文的体制属于韵散结合并且演唱故事,这影响到唐传奇的发展。变文大多基于一些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但在原故事基础上增添了极其丰富的想象,能注意到故事的脉络,通常有头有尾,结构齐全,并且故事性和趣味性极强,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对后世的神魔题材的小说有较大影响。
  同时,佛经中的许多故事也成为唐代小说的题材。在戴孚撰写的《广异记》中,有许多故事都是来自佛经,如幽婚故事和动物报恩等的故事[10]。再如牛僧孺编撰的《玄怪录》中有对神国的描写,钱钟书先生就指出对神国的描写来自于佛经中的故事[11]。   (二)佛教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佛教的思想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唐代的文人并在作品中反映出来,如王维、孟浩然、李白、陆龟蒙、皮日休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佛教的痕跡。
  首先是在诗的意境上。以被称为“诗佛”的王维为例,王维很早时就醉心于佛法与佛理,且时常坐禅、参禅,故他的诗弥漫着淡泊闲适、澄澈的意境,且透着禅趣。特别是到晚年时,王维隐居山林,留下了著名的《辋川集》。《辋川集》收录了王维隐居辋川时所写的一些小诗,诗境澄澈明秀,清新脱俗,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全诗营造的是一幅孤独、“不见人”的情景,但作者有着闲适、平静的心境,在“不见人”的场景中又有着自然的生机,透着沉静、空灵之美,传达出浓浓的禅意。
  其次,在词汇、语言的运用上也流露出澄澈、空灵的意境。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高林”、“禅房”、“空”、“万籁”等词汇,早期为佛教用语,“钟磬”更是佛教的法器,这些词汇在诗中的运用,使全诗有很浓的禅意。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其中的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它扩大了创作的想象力,拓宽了创作的题材,引入了大量佛教的词汇与概念,并影响了许多文人的世界观,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至关重要。
  注释:
  [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P13。
  [2]《中古佛教文学研究》 普慧 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P3。
  [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
  [4]《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P15。
  [5]《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 张庆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P6。
  [6]《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P154。
  [7]《冤魂志校注》 成都 巴蜀书社 2001
  [8]《搜神记》 中华书局,2012
  [9]《古代文学佛教溯缘十论》 陈允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P96。
  [10]《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 孙鸿亮 人民出版社 2008 P170。
  [11]《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孙鸿亮 人民出版社 2008 P180。
其他文献
疫情防控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采用“响应式”线上教学,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充分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重点,强调学习过程,对线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凸显心理学服务于疫情期大学生心理疏导需要,提升心理育人质量。
本文通过对A企业地产公司融资结构的研究,发现其融资方式主要是偏向外部融资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外部融资结构方式不平衡,股权融资占比过于低,在房价调控和资产新规的双重影响下,探究新型融资方式势在必得,香港REITs对我国地产融资是一个巨大的启示。
我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装卸效率相对较低,主要问题:一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设计理念是“装卸堆放同吊”,也就是:到场集装箱的堆放与集装箱火车装卸共用一部龙门吊,堆放与装卸在操作过程中,导致相互制约、相互“打架”,设计不合理;二是集装箱只能堆放2层,从而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场站使用效率不高;三是场站设计没有充分考虑集装箱“快装快卸”和一个专列装载80-100 TEU的特点,集箱堆垛规划不清。影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装卸效率因素很多,本文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列,仅讨论\"
翁丁佤寨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翁丁佤寨之美主要体现为:简约之美中的实用、秩序之美中的凝聚、生态之美中的和谐、粗野之中的神秘,通过对翁丁佤寨之美的探析,进一步反思翁丁佤寨的消亡对原始之美遗留的整体性、人类历史遗存的珍贵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人类返寻生存家园阻断性的影响。
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路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更高水平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基石。要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就需要加快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引导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积极鼓励消费创新,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城乡一体化消费市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形成统一国内大市场;加快产业升级和供给创新,推动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节假日消费,加强节庆营销;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盈利能力可以说是分析一个企业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吸引到投资者的注资,A公司作为我国房地产的龙头企业,对其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房地产公司管理层的战略部署以及投资者的信心。A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但是也不得不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本文将以A公司为例,通过
对赌协议的研究已经从合同有效性向合同可履行性进行了转变,从法经济学的视角下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估值调整机制理论分析对赌协议的产生,从而判定对赌条款的可履行标准应当由资本维持和清偿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认定。
“1+X”证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和“双元制”优势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历程,然后分析“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目前证书培训现状,最后提出完善“1+X”证书制度的发展趋势。
双层股权制度经过诸多因素的考量被允许之后,其所带来的争议也并未消弭。双层股权结构所存在的主要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为了缓解法律规范与社会治理的紧张,控制股东信义义务,因为其特殊优势而具有了先行建立的可能性,这即是对当下双层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体系化的探索,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回应。
践行绿色消费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从生态思维确立、伦理制度构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三个方面阐释了践行绿色消费的重要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