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初中生物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f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教师要打造优质的生物课堂,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探索生物的兴趣,并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理论根据,引导学生课本结合实际,才能创造生物学科的最大值。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优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生物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之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将来服务于社会。此阶段,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这有利于生物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那么要如何优化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呢?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二、加强实验课堂教学
  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大多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尤其是生物领域的丰富性和实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但当学生学到生物基本概念、专业用语等时,便会感到生物的抽象难懂,渐渐会望而生怯,兴趣全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既可以激发主动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又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开展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围绕课本中的某一现象或结论,让学生通过提问——假设——定案——实验——结论的程序展开探究式实验活动。实验中,学生合作互助,探究交流,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当然生物实验活动也可以拓展到课外实践,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学生以课外知识来充实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倡互动双边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互动才能让效率提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只有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地讲,学生毫无兴趣地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
  1.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1)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2)组内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在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我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得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四、优化讲练环节
  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满堂灌、题海战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发展,时间花得多,但课堂教学质量却难以保证,当前减负增效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教材、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做到精讲精练,努力将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习达到高效。
  精讲,即教师要能够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问难,创造思维情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精练,即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问题,掌握所学知识。
  精练,也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都有进步。此外,优化讲练环节,教师还应尽量做到练习的当堂检测和反馈,不给学生留课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在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查漏补缺,确保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我们教师就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进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涂福良.浅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2]莫中均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單位:江西新余六中 338000)
其他文献
固氮酶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将氮气还原为生物可利用氮资源的金属酶。笼状的MoFe7S9C(R-homocitrate)(N-his)簇是固氮酶中铁钼辅基的活性位点,其中钥的八面体配位环境被三个硫原子,一个组氨酸残基中咪唑基的氮原子和两个高柠檬酸中的氧原子所占据。高柠檬酸通过α-烷氧基和α-羧基与钼配位,α-烷氧基可能质子化为α-羟基。铁钼辅基中组氨酸残基中的咪唑基与钼单齿配位。高柠檬酸和钼是在最后一步插
学位
以氯碱工业废弃的全氟离子膜(Perfluoro-ion-exchangemembrane,PFIEM)为原料,采用再生、高温溶解方法回收了废弃PFIEM中全氟磺酸树脂(Perfluorosulfonicacid,PFSA),表征了其性能,
2016年10月23日,盈泰财富云在北京举办“连接人与财富”金秋嘉年华活动。财富管理行业传奇人物盈泰财富云董事长梁越女士,总裁杨勇在活动中回顾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10余年的历
水合物法储存气体技术是一种新的储存气体方法,由于其具有储气能力大、安全等优势,受到工业界的普遍重视。低压下水合物的可控分解是解决该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该技术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大多数是优良的杀虫剂等农药,同时也可用作其它类型农药、医药和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等。氨基甲酸甲酯与氨基甲酸乙酯是最典型的两种氨基甲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