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血糖管理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足是一项重大的全球性医疗、社会和经济问题,是糖尿病并发症最常见的主要终点.糖尿病足截肢、致死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高血糖发生率,其救治困难,因此良好的血糖管理在糖尿病足综合救治过程中尤为重要.笔者通过整理现有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糖尿病足患者血糖管理情况,对该领域研究进展做出如下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可动态评估病情,适时调整策略,从患者血糖管理、局部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提高血糖管理质量和临床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细胞骨架参与细胞的运动、黏附、形态改变、有丝分裂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结构框架,现已作为癌症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被广泛研究.肿瘤细胞改变其形态及黏附能力从而进行迁移、侵袭的过程是由细胞骨架控制的.细胞骨架以特定的方式参与RhoGTPases、mTOR和Hippo等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更是与黏附、凋亡等细胞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好地理解细胞骨架的动态重塑以及它与乳腺癌各方面的联系,将有利于发现新的疗治靶点.笔者就近年来发表的文献,以乳腺癌为代表对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对比乳腺结核与非乳腺结核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探讨乳腺结核的最佳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3月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47例疑似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终病理诊断,分为乳腺结核组(48例)及非乳腺结核组(99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年龄为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x±s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CRP)为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病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激素受体/HER-2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常见类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为该类型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笔者对CDK4/6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相关临床试验、应用现状及耐药性等问题等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创面愈合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共同调控的复杂过程,除传统的手术修复外,利用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是有效的生物治疗方式之一.富血小板血浆中高浓度的血小板经激活后产生的大量生长因子诱导多种细胞分裂、分化、迁移,从而加速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及加速再上皮化.此外,富血小板血浆特有的抗炎、抑菌以及制备简单的特点使其在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被广泛应用,国内外亦有研究表明其在创面修复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拟从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及在创面修复应用中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乳腺X线摄影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最先进的手段之一,其对肿瘤位置的确定和肿瘤性质的判定已经达到专业影像医师的程度.此外,深度学习还具有其他重要功能,如:构建预测模型,评估患病风险;提取成像特征,降低召回率;合成乳腺X线图像用于教育和科研等.笔者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及其在乳腺X线摄影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供乳腺科和医学影像科医师参考.
目的 探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皮下注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性激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 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良性病变,由梭形细胞团形成的复杂、不规则、相互吻合的裂隙状假血管腔组成.Vuitch等[1]于1986年报道了1例患者.PASH发病年龄为14~67岁[2] ,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均无特异性[3] ,因此常易被忽略或漏诊.在组织学分析时,PASH可能被误认为低级别的血管肉瘤或叶状肿瘤,正确识别乳腺PASH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4-6].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1例29岁
重症烧伤的救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了早期抗休克及维持机体平稳度过急性期、早期烧伤创面的处理(手术治疗)、各种脏器功能的维护、抗感染、创面覆盖、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创面愈后的功能训练等.本文主要从临床角度介绍重症烧伤的概念,早期抗休克治疗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早期创面处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控以及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仅供同行参考.
中国重症烧伤的救治起步于1958年.到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烧伤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烧伤救治体系,治疗效果良好.近年来重症医学科的建立和飞速发展对烧伤重症治疗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型烧伤中心的烧伤监护室大多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烧伤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烧伤工作者融合烧伤救治经验和重症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开展了大量烧伤重症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救治效果.同时也有部分中小型烧伤科的烧伤监护室并未得到升级,重大事故的成批重症烧伤患者有时也会收入综合ICU进行救治.
肱骨干骨折主要有保守治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等治疗方式.骨折不愈合和桡神经损伤是肱骨干骨折的常见并发症.肱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肱骨干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各具优缺点,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骨折类型及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就肱骨干的解剖,肱骨干骨折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适应证、禁忌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