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思路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对技校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技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教学思路; 以人为本
  On the technical school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ideas
  Zhou Jie
  Abstract: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growth of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our paper on the current technical school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ideas; people-oriented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 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技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技校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生活的意义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应变之策,但是可以让每个学生学会“经营”未来,真正有效的生涯规划,将有利于技校生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将来职业的规划,不仅能使学生毕业后的人生走的更稳,也使整个技校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
  当前技校生存在着这样的状况,他们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就业中表现出诸多不适: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品行不良等问题。所以从以上的情况看出对技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犹显重要。
  
  一、在技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技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技校育人的质量,做好技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是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的意识,唤起学生去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切实而又现实的自身问题,明确个人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层次在哪里有利于解决学生对自我缺乏科学认识,方向迷惘,放任自流的问题。二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设计未来,让学生自己设计怎样逐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合理的进行自我塑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认清当前的行业发展动态、就业前景,引导他们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理想摆脱了幻想色彩,变得具体而现实了,时不我待,就业并不遥远,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主动适应社会要求。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技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思路
  
  1.加强技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机构建设
  为了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技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 切实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程,学校要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配备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专任教师,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相关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并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许多技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老师来指导,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人员保障方面,学校应根据学生规模,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人员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同时接受有关国家政策法规、行业与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的学习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技工院校学生的年龄一般不足19岁,身心都还不成熟,只有具备良好心态和较强心理承受力,才能正确处理好职业选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
  2.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之中
  技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应从新生开始。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明确了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目前许多技校生所学的专业是由家长做主,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学后仍有相当的人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专业,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定位,在新生刚入学后就应积极开展认识专业的教育, 帮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常用操作设备、将来工作方向等等。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自我,不能在选学专业上随大流“别人学什么我也学什么”或者有朝三暮四的思想。明确“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比如对于一名喜欢计算机的学生,要问他为什么喜欢计算机、是否清楚知道计算机是要学什么。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有目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形成“为了工作,掌握技能”的思想。
  同时可以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也可以请企业的岗位能手来校作专题报告,促使技校生在了解有关职业、择业、创业等知识的同时,能稳定情绪,使他们能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地根据自我职业规划的内容加强素质提升,锻炼各种能力,为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创造和准备条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很多学生在入校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或性格,而直接考虑的是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就业的难易程度、外界人员的影响等。一时的选择错误,不免留点遗憾,但是自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笔者有位朋友,由于中考失利,考进了一所技校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一直对电脑感兴趣,课余时间就不断地学习-些计算机知识,现在他在一家民营企业里担任网管,而他的工作绩效并不输于同行的本科生。可见,充分认识自己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倾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很多时候,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可见,技校生不断“武装”自己,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3.把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在职业教育之中
  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对择业者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职业规划与指导,促使技校生在校学习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为合理选择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择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研究表明,目前技校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职业心理,如:①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学校和家长的事。②自卑心理--认为中职生没有什么前途,努力也没有用。③职业心理定式一一认为自己只能在所学专业范围内找工作。④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学校推荐的工作即使不满意也只能接受。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即使机会作在面前,也无法好好把握住。如果你一毕业就想工作的话,在校期间就必须经常出去跑跑,了解人才市场的情祝。然后自信地去应聘自己觉得可以胜任的岗位,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给用人单位。如果学校有机会介绍工作,那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表现,边实践边学习,争取能够长时间地留在那里工作,即使公司没有留下你,你也算拥有了一段工作经验,这也是一种财富。有点必须说明,当然不要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盲目跳槽。西方一些学者认为,30 岁前不要考虑收入,这个阶段应该是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有时艰苦环境的磨炼也是一种财富。
  4.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育回归生活。
  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其理念经历了一个从“以择业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日益强调人的自我成长,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人职匹配,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受传统的就业安置思维影响,目前仍然停留于狭义层面,即过分强调一次就业率。比如有些技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压力集中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在没有充分选择的情况下,就匆忙和自己并不很满意的单位签约,结果出现签约率高但违约率也高的现象。这种做法忽视人的主体性发展,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技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突破传统的“季节性促销”模式,转变以实现学生就业安置为目标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做好技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职业生涯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前程与未来,以帮助他们获得面向社会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以此为最高目标;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育与人的成长和价值实现联系起来;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潜能开发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承认人的天赋、性情、爱好、生长环境以及际遇的差异,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差异,注重实施“个性化指导”。
  有一位女生,初中毕业直接考入了技校的列车乘务专业,毕业后她当上了软卧列车乘务员,每月的收入不错,但是做了一年后,她又去学习了,她希望取得更高的学历。她认为,这只是暂时可以获得高收入,但吃的是青春饭,必须要为将来做打算。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边工作边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岗位而不被淘汰,或者为了晋升和跳槽。作为学生在不用工作的情况下,专心把书读好,极为重要,至少不用那么辛苦地两面作战了。
  5.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大部分技校学生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其承担的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技工学校应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技工学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和辅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实习实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让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经常组织实习生返校对新生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情况介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对所学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还可邀请行业专家、公司老总到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在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内容,它需要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它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在于受教育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而不是仅仅流于课程化。
  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
  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参观人才市场、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源泉和动力。技工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和校园文化节,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熏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还应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应加强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正如“红叶理论”告诉我们的: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片红叶子,而取决于其中有没有几片足够大的红叶。足够大的红叶就是你的关键成功因素。它可以是特殊技能,也可以是优秀品质,这些特质可以让你在人群中突显出来,找到你的优势并最大限度的发挥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技校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引导技校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进行职业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并按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更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才能保证学生们的职业生涯朝着既定目标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凯.近六成学生对就业“没想清楚”.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23日
  [2] 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 鄢敬新.职业生涯规划宝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4] 杜映梅主编.职业生涯规划.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7-05
其他文献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场景中进行交流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这种教学目的是想通过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灵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音乐教学从枯燥变为兴趣,从呆板变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
期刊
摘 要: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当前存在诸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当的影响方式,往往造成孩子成长出现偏差,甚至人格扭曲。我们家长应探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如何用科学有效方法教育子女。  那么该如何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呢?该从哪几个方面影响当代孩子呢?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考虑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 放任粗暴; 自由空间; 生活动力     现代家庭教育,到底该怎么
期刊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
期刊
摘 要:大众汽车装配的02E型DSG双离合器变速器较传统的自动变速器在性能、油耗、维修难度上有很大的提升,了解02E型变速器电控系统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原理对这种新型变速器的维修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DSG变速器; 双离合器; 档位传感器; 输入、输出转速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DSG变速器又称“直接换挡变速器”或“双离合器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能消除换挡离合时的动力传递停滞,始终维持动力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幼儿是人类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将决定未来人类环境的状况。所以环保教育也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使其具有环保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本文尝试分析利用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环保教育; 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
期刊
摘 要:针对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的体系结构,采用相应的一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 环节; 听说读写     新课改的理念是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积极地根据学生实际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唯教材是用,照本宣科。笔者的做法通常有四个环节:  一是说的训练。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问答,二是描绘图片。能达到多项目的,
期刊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自去年起明显影响着我国经济正常运行,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处境日益艰难。许多企业频临破产或倒闭,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这场规模空前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拉动内需等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有了回暖迹象。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深切感受到这场危机所带来的阵痛的同时,更应冷静分析其中潜在的职业
期刊
摘 要:语言的基本技能有四种:听,说,读,写。而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运用形式。它既是语言实践运用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是否能用正确的英语语言和知识清晰地表达思想,转达信息,写作最具有说服力。并且英语学习中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和量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写作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种种因素,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成了薄弱环节。下面我就此问题浅谈一下在教学实践中一
期刊
摘 要: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富有智慧的呵护和快乐情感的滋润。宽松和谐的情感环境、丰富多彩的感受和体验情境、自主畅快的情感表达,有利于幼儿快乐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快乐情感; 幼儿; 策略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环境与师幼互动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孩子们在活动中是怎样感受快乐的?我园为此开展了“幼儿快乐情感培养”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