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恒规律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计算题一直是困扰高中学生的一大难题,在考试中,一旦遇到计算题,很多学生会出现胆怯心理,正常的思路很容易被打乱,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其实,只要我们对经常出现的计算题类型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很多计算题的解决是有技巧的,其中利用最多的就是守恒规律。守恒规律之所以应用广泛,原因是其使用时不需要纠缠于细枝末节,重点关注始态和终态,寻找从始态到终态过程中存在的守恒关系和有用的信息,进而建立简单的等量关系,大大减少了解题的冗余步骤,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质量守恒;电子转移;量守恒
  守恒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质量、原子(原子团)、物质的量、电子转移、电荷守恒。我们分别予以举例证明:
  一、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参加反应的物质总量和生成物的总量是恒等的。
  例1由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为22%,则其中含硫元素约为()
  A. 32%B. 46%
  C. 78%D. 无法确定
  解析:混合物中不管以任何比例混合,Na和S的原子个数之比总是2∶1,所以质量比为23∶16。因为氧的质量分数为22%,所以Na和S的总的质量分数为78%,可以求出硫的质量分数为32%。
  例2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是。
  解析:分析題意可知,最后剩余物质只有Na2CO3且Na 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由Na 守恒可求出Na2CO3的质量为3.18g。
  二、 原子守恒
  其本质仍然是质量守恒定律,只不过是从微观上来,可以理解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原子质量前后没有变化”。
  例3已知有反应2NO O22NO2,今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的容器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
  A. a/bB. a/2bC. a/(a 2b)D. a/(2a 2b)
  解析:由于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始终不变,可由初始状态求出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a/(a 2b)。
  例4某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使反应N2 3H22NH3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物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N、Q。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物质的加入量,而要求M、N、Q维持不变,则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条件:
  (1) 若x=0,y=0,则z=。
  (2) 若x=0.75 mol,则y=,z=。
  (3) 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含x、y、z的方程式表示)。
  解析:此题为等效平衡的题目,一般采用极限转化法求解。如果从原子守恒的角度考虑,该题也比较容易解决。由题意得,容器内加入物质应始终含有2 mol N原子和6 mol H原子。
  若x=0,y=0,则N、H原子全部存在于NH3中,求出z=2 mol;
  若x=0.75 mol时:
  由N原子守恒得:z=2 mol-0.75 mol×2=0.5 mol
  由H原子守恒得:y=6 mol-3×0.5 mol2=2.25 mol
  (3) 由N原子守恒得:2x z=2,由H原子守恒得:2x 3z=6。
  三、 物质的量守恒
  例5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68.6%B. 77.8%C. 81.4%D. 无法计算
  解析:该题乍看起来好像条件不足,仔细分析会发现可以由守恒规律求解。分析题意得,混合物由铁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且所得溶液溶质只有FeCl2。由Cl-守恒得到,n(FeCl2)=0.05 mol,求出铁的质量为2.8 g。再分析混合物中氧的最终产物是H2O,由氢元素守恒可以求出n(H2O)=0.04 mol,进而求出氧的质量为0.64 g。最后算出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4%。
  四、 电子转移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线索,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的数目是相等的,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为高考的热点问题。
  例6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
  解析:在反应中,硫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而铬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设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由电子得失守恒得24×0.05 mol·L-1×2=20×0.02 mol·L-1×2×(6-x);解得x=3。
  五、 电荷守恒
  主要应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溶液中阳、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
  例7某溶液中仅含有Na 、Mg2 、SO2-4、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 、Mg2 、Cl-=4∶5∶8,若设Na 为4n个,则SO2-4个数可能为()
  A. 2 nB. 3 nC. 6 nD. 8 n
  解析: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的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即正负电荷总数守恒。根据题给的三种离子个数比可知,当Na 为4n个时,Mg2 、Cl-个数应分别为5n和8n个,若设SO2-4个数为x个,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4n 2×5n=8n 2x,求得x=3n。
  守恒规律贯穿整个高中化学,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解决一些运算较复杂的题目。但是,守恒法解题要求学生本身具有较高的化学水平,因此在使用时切忌按图索骥,必须真正理解题意才能做到省时省力。
  作者简介:
  李福龙,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
摘要:一提到物理教学,人们仿佛就觉得物理就是纯科学的学科,物理教学就是教学生知识,与人文精神好像隔着十万八千里。其实不然,物理课也蕴含着极丰富的人文内涵,善加利用,可以起到很多出人意料的作用,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对人文精神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人文精神;融合  我们国家目前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国际地位,都处于世界前端,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
摘要:在浙江省绍兴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科学试卷中我们的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个题目:第25题探究“水平抛出物体飞行距离a与物体质量m、抛出高度H、抛出速度v的关系。”  关键词:课堂引入;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反思收获  这个题目对科学知识进行了拓展,更多的是在考查我们同学的操作技能、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想与方法。中考对我们同学的学习有明确的考查与指导作用,我们是否可以把中考中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