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尝试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环境问题关心的程度也越来越大,环保教育已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学地理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环保教育是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要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 加强 环保理念 尝试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未来环境的承受者,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作为一个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给他们传授地理知识,还要传授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更是我们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的使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设计的高中地理课内容体系,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都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并以此为主线来构建和编排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高中地理课程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深入挖掘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素材,选好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人地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观念,并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珍爱善待环境。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学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地理课堂的作用,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效果良好,期望与同仁交流。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中学地理教学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重任,中学阶段又是学生形成环保心态和环保观念的关键时期,但中学地理中环保知识的传授是知识讲解性的,不具有任何强制效力,不利于中学生环保理念的形成,因而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把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讲授黄河时,要讲明黄河及其流域概况的有关知识,同时还要指出,黄河所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常年的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导致泥沙淤积下游,生态环境恶化,使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变成了中国的忧患。同时还应着重介绍解放以来黄河两岸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治理改造黄河,化害为利,趋利避害,使晋陕豫鲁等沿河省区出现了田园似锦、棉麦丰收的喜人景象,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这些内容,既让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学生认识了黄河的过去,又通过今昔对比,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生动的环境保护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的美好情感,使情感教育和环保教育与地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注重法制教育,促进学生环保法律意识的形成
  
  中学生的环保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学地理教学来实现的,地理课堂成为教师向学生进行环保法律教育的舞台。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清楚明白地传授地理知识是关键,同时也是更好地向学生灌输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法律意识的重要前提。在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中,我们无法回避河流、湖泊、森林、沙漠、矿产、气候等这些地理事物与现象。这些事物与现象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讲授上述内容时, 适当介绍我国为保护环境和资源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水资源保护法》、《土地法》、《森林法》、《矿产资源保护法》等,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如,讲到我国为治理北方风沙而营造三北防护林的内容时,让学生讨论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的成效,防护林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的毁林现象及所造成的损失等,再进一步讨论毁林者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2007年我校所在地不远处的一片防护林被砍伐,违法者被逮捕。平日上学放学路上非常熟悉的树林一夜之间消失了,同学们感触很深。因此,一次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情绪激动,感情强烈,认为毁林者可耻,入狱罪有应得。这种讨论使学生形成了共同的认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
  
  三、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人地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强环境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1. 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变化、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明白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由人类的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个问题,可结合春游,让学生观察某地近几年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结合自己的行为体会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借此还可深入探讨发展旅游应注哪些问题,旅游与环保的关系等问题,真正落实在“做中学”的课程理念。
  2. 组织环境保护小组,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组织环境保护小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调查当地生态环境情况,如所在乡镇或村社10年间耕地缩减、增加情况及其原因;山区和半山区森林、草地的缩减情况;大中河流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洪水发生的次数、规模及两岸农田的水毁面积;处在干旱地区的还可调查风沙进退情况,沙暴、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增减天数,降水次数增减的变化情况等。城镇中学可设立环境保护实验监测站,使用科学仪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工矿区,环保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环保小组利用学校简易的噪声监测仪测得居民区噪声严重超标,影响居民的休息,然后将数据整理成一份建议报告,提交给了企业安环部门,安环部门对此非常重视。企业很快对设备检修整改,在冶炼炉除尘系统的回风管上加装了防振垫,大大降低了噪声,改善了环境质量。安环部门的领导对环保小组的活动非常赞赏,并表示大力支持他们的活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广泛宣传、普及环保知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当地环保战线的专家或工作人员来校做报告,普及环保知识,介绍环保方面的科技成果;也可以师生动手,办黑板报、宣传栏、环保图片展览;还可以放映世界风光记录电影;还可以结合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或出现的环保热点问题,介绍和宣传政府关于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植树造林、绿化山河、美化环境的重大作用及国际上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来激发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如此丰富的形式都是因地而宜地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环保实践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 笔者所教的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关心环保、注意环保,在环保行为取向、习惯等方面,有明显进步,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将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当地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环保教育贯穿地理教学的全过程。高中地理课程的指导思想就是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手,使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使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只要我们地理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便能充分发挥教材的环保教育价值,通过对地理知识的传授,有机渗透环保意识,使环保教育与地理知识的传授融于一体。同时地理教师还要创造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正确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认识或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学的东西有用,就喜欢学, 学了就喜欢用,那环保就将成为一种自觉地意识行为,我们地理教育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 孙文雪、田凤英,《论中学地理教育与中学生环保法律意识培养的契合性》[J],《当代教育论坛》,2007
  [2] 苏茂祥,《在地理教育中培养生环保意识》[J],西北职教2006,8
  [3] 张立军,《环保教育初探中学生物教学》[J],1996,4
  
  作者简介:
  苗玉莲(1969—),女,甘肃景泰人,永登县西铁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及研究。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这一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因此,物理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
期刊
摘要: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生机勃勃的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
期刊
师者,传道在先。所谓“道”,集美德与智慧于一身,是纯洁与高尚的心灵境界。多年来,我投身农村教育工作,每每遇到后进生,心里便油然而生一份责任之心。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后进生教育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打骂只能滋长他们叛逆心理,更失去为师之道。因而,教育后进生,需从心开始。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爱心唤起他们觉醒,让情感驱动他们前进。    一、敞开心扉,师生心连心    据美国一
期刊
很多学校化学学科已经开始了目标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学科教案的制定也明确了目标一、目标二等,并以题组形式突破每个目标。目标教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全体教师目标教学意识显著增强,目标教学行为日渐凸显。同时也有学法指导的有形材料,教学中始终不忘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告诉学生哪些习惯是不良习惯,哪些习惯是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教案不精,习题选择缺少梯度,章节检测不及时,反思回
期刊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苑中的瑰宝,历代传承,经久不衰。时下的店铺牌匾、书刊名目、产品商标以及厅堂馆驿的门面装潢,都有着书法家的墨迹。书法艺术成了环境美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可供人审美的艺术品,又是精神文明建设中劝人向善、激人奋进的宣传品。  美中不足的是一些书法作品中常夹杂着繁体字、异体字甚至是错别字,使欣赏者因为不认识其中的某些字而不得不放弃欣赏。这样一来,不但作品的美感作用难以发挥,而
期刊
摘要:劳务输出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外向型经济支柱行业,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继改革开放后,国际劳务贸易有了迅速发展。要取得国际劳务贸易竞争好的位势,途径有多条,其中包括在我国国际劳务合作上强调运用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这有利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最惠国待遇 国民待遇 劳务合作    劳务输出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外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就意味着学习文化。英语教学与文化渗透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要求,要想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知识,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至关重要。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关键词: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在组织中考作文复习策略中必须要把复习目标进行分解,实施分“点”训练,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情感素材的积累,让学生言之有“物”;强化细节描写训练,使学生作品有血有肉;组织学生自评自改,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创造的体验。科学的中考作文复习策略,有效地治疗了作文复习中“少慢差费”的弊病,提高中考作文复习效率。  关键词:作文复习 情感素材 细节描写 自评自改    今年我参与了广东省语文中考作文的批
期刊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激发其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和成功联系起来的,常成功的活动,人们对它感兴趣,而常失败的活动对兴趣起消极作用。经常给学习以成功的体验,帮助它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使之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态度不仅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是一
期刊
摘要:自从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总结出以 “六书说”为核心的汉字分析理论,并且首创了部首法以后,汉字排序、编制索引和字形分析就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汉字隶变以后发展迅速,“六书说”对分析现代汉字已不完全适用。现代汉字应如何分析?当代学者提出了新的汉字构造和分析理论,本文就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汉字 部件 变形    随着汉字输入计算机成为现实,汉字的拆分问题已经提上现代汉字学的研究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