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来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个综合、简易、有效的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以评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可能性大小,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术后处理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4例(共441个动脉瘤)并作为建模组,模型建立后,前瞻性纳入2015年1月至6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9例(共109个动脉瘤)并作为验证组。在建模队列中,依据前期动脉瘤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在验证队列中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建模组评分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cut-off值将评分表分为复发低危和复发高危。将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与北美复发风险分层评分(ARSS)模型和Raymond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纳入评分并最终建立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3个因素为非支架辅助栓塞(1分)、Raymond分级≥Ⅱ级(1分)及动脉瘤大小[动脉瘤>25 mm(3分),动脉瘤10~25 mm(1分),动脉瘤<10 mm(0分)]。验证提示该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738,95%CI:0.641~0.834,P<0.05)和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χ2=2.109,P=0.146);将评分模型进一步分为复发低危(0~1分)和复发高危(2~5分),其敏感度为72.73%(48/66),特异度为68.80%(258/375)。动脉瘤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与ARSS评分相似(χ2=0.54,P=0.462),并且优于Raymond分级(χ2=15.10,P<0.01)。结论该研究所构建的简易动脉瘤复发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准确预测动脉瘤复发,但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1 病历报告  患儿,女,6岁。主因进行性呼吸困难10d,无咳嗽、咯痰、无发热。患儿为足月顺产,其母健康,出生体重3.5kg,混合喂养,按时预防接种。2年前曾患肺炎于外院治疗。查
药品不良反应是在正常使用合格药品时产生的有害或意外反应.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受害者理应得到补偿救济.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
患者为图方便.医生为求利益,在职医生不顾法律与制度的约束,私自在外行医,甚至未经批准开办私人诊所.这种在利益驱使下出现的“医疗行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极大地损害
肌肉质量及功能的维持需要蛋白合成与蛋白降解之间保持平衡,涉及到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肌萎缩在许多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在肌肥大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
近年来由于血源的紧张,输血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及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减少输血的各项措施研究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减少术中出血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心脏手术由于体外循环对血液凝
目的:探讨近年来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5年间丽水市妇幼保健院
江山市自2001年开始作为浙江省项目的首批实施县,项目工作实施8年来,以项目工程为抓手,重点落实“三项保障”,强化“三个管理”,推进“三项建设”,关注“三类群体”,全面推进
我院于1998年5月~1999年8月应用L一精氨酸(L一Ar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15例,与常规治疗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2008年上海市南汇区卫生局为贯彻国务院和落实中央卫生部关于大力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工作的精神,以及区卫生局的实施,于2008年8月决定拨专款全额支撑,组建第一个设置在镇一级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据有关报道,血清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sEDF)含量与血清镁含量的变化及CHF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观察了CHF患者s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