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接受式学习”是学校教育主导的唯一学习方式。它虽然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有很多优势,但过于单一使用,反不利于学生发展。为了孩子们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教师应努力探索,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结合运用,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 信息化 接受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一、传统教学模式特点及局限性
  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中心,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其好处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以教材为载体的教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二者之间是一种主被动关系,学生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反映。
  从教师角度看,当今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了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他们可以提前备课甚至不备课,也不需过多的教学设计,凭借一支粉笔就轻松地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由于受国家考试制度的限制,不管社会还是学校对教师业绩的评价,仅停留在学生成绩的好坏上,这迫使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迫不得已选择了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从学生角度出发,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绝大多数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很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难于发展。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是不相符的,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担负不了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重担,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特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革新已呈现出不可逆挡之势,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更是将各类教学模式的结构成分与技术应用条件之间“整合”。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具及交流与合作平台。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辩证关系及应用
  任何现代的东西都离不开传统的积累与发展,要改变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确立新的教育制度和探究新的教学结构设计,从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向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转变。因此,我们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更新,让每一位教师在头脑中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
  第二,转换教师“角色”。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显出不足,因而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扮演的“角色”。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主体,创设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信息化教学给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手段,如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育平台等,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场景化,让学生主动融入场景中,主动学习课本知识。这些现代化的手段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学习资源的现代化手段,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只有善于利用和挖掘信息化工具的功能,才能使信息化对教学具有更多的正面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由于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交互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发展,可以让课堂教学交互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把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新的教学改革观,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迅速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也愈来愈普及。
  第三,改变学生“学法”。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终极目标。这些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情趣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把更多精力用在备课上,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中,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形成一种长久的互动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科竞赛无论对于高等院校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其功效已在多年参加竞赛的本科院校中显露无疑,对于其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得其在人才培养上有更明确的方向。而作为新兴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定位、目标和属性,促使其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更明确方向。本文在独立学院中的发展现状、取得的功效的基础上,结合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和现状,充分论证独立学院开展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关键词: 独立学
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校结合,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  如今,孩子少了,也越来越金贵了,绝大多数小学生上学都是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送,还有一些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连小手绢、红领巾也要家长洗,包书皮、叠被子统统都是由家长负责完成,自理能力非常差。专家指出,家长对
摘 要: “素养课堂”是以塑造学生现代城市公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注重主体精神的生命体验、群集性评价的科学态度为重点,以生成性、发展性、创造性为典型特征的区域性课程改革和课堂创新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素养课堂 导学案 科学使用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核心素养”,并将之置于改革的基
各班级小学生,由于他们出身于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不尽相同,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有的相对较差;有的家长文化水平较高,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父母是干部,有的是普通公民。这些因素势必影响孩子的性格特点,往往使他们出现不一样的行为结果,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以我为中心的习惯,自我意识强,更为小学生发生冲突提供“肥沃”的土壤。  作为小学班主任,面对班级工作中一个个实际的冲突情境,
摘 要: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产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几年来,学校本着立足校内、着眼学生的发展,在科技创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了很多工作,争取将每项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培养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