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匠”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算好文章?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对于这两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不论风格怎样,好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用真心、显真情,能感动人、感染人。结合自己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多读,做到脑中有“货”。腹有诗书气自华。材料匠要想写出有真材实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必须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滋养身心。一要多读好书,积累“真货”。精品之作、经典之作是文学“大家”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写成的著作,凝聚了作者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让人深思,给人启迪。作为材料匠,积累最重要,只有脑中知识多了,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要多览群书,积累“实货”。俗话说,挑食的孩子长不高。纵览古今中外,凡是成“大家”者,无不是博览群书之人,读他们的著作,就像欣赏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一笔一画尽显功力,一山一水尽显真情,彰显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博览群书,可增加多种营养,不让自己挑食、偏食,脑中积累的知识更多。三要多读名书,积累“干货”。只有多读名书,常读名著,才能与作者交朋友,让自己写出的文章语言更活泼,内容更丰满,形式更灵活,读者才更想读、更愿读,才能吸引人、感染人。
  多思,做到心中有“谱”。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多动人、多感人,都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一个主题紧紧围绕。如果脱离主线、离开主题去写作,到头来只能是虚华文字的堆砌,给读者留不下任何印象。一要多思考,文中有“脸谱”。写文章就如同作画,决不是随便涂鸦。在动笔之前,要先思考一下主题是什么,怎样围绕主题展开,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才能给人以哲思,使人受益,让人回味无穷,不忍释卷。二要多思辨,语中有“曲谱”。好的文章一定是一篇思辨力很强的文章,既有质感,又有美感,既有动感,又有静感,它应该像一首曲、一首歌,如行云流水,如高峽平湖,如山涧清泉,如水中浪花,如林中鸟鸣,能把作者带入另一个世界,将读者领入另一个境地,即使跨越时空,也没有陌生感、隔离感,依旧能打动心灵、震撼心扉。三要多思量,境中有“棋谱”。写文章如同下棋,好的棋局走一步看三步。好的文章也是这样,开头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中间要跌宕起伏、抢人眼球,结尾要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这需要下深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实功夫,决不能随心所欲,写到哪算哪。动笔前要先列出提纲、打好腹稿,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布,结尾怎么收,都要认真思量,仔细掂量。
  多练,做到文中有“力”。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除了多练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近路可抄,只有在练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一要多练心,增“胆力”。没有谁天生就是文字高手,都要经历被“老师”改得面目全非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心智成熟的过程。作为材料匠,要写好文章,必须增强自信心、自信力,相信自己能写出好的文章,决不能自轻自贱,自己瞧不起自己。要多给自己加油,多给自己鼓劲,多给自己点赞,让自己尽快从自卑心态中走出来。二要多练气,增“动力”。要知道,许多大文豪一开始也是默默无闻的,甚至遭遇多次退稿,但他们信念不减,越挫越勇,屡败屡战,横下一条心,退稿了再写,写好了再投。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做好“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理准备,不气馁、不言败。三要多练神,增“魅力”。神形兼备是好文章的最高境界。材料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特点,体现自己的修为,这就需要多修身养性、锻炼品德,多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感恩之心、动人之情,将生活的点滴谱成悠扬的曲、动听的歌、优美的诗,让人百读不厌、百看不烦。
  (责编 / 刘博)
其他文献
中学时代学习物理,我们学过的压强公式至今仍记忆犹新:压强=压力/面积(P=F/S),其中"S"越大,在"F"一定的情况下,"P"越小。这对我们写公文也有着很大的启示。我们写公文常常面临"老虎吃天
莫斯科中山大学,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创办于1925年10月7日。关于这所大学,已少有人知晓它背后的故事及其栉风沐雨的变迁。  1923年,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条件酝酿成熟。随着中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干部人才。1925年3月,孙中山不幸逝世。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和中苏友好关系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国民党中央与苏联政府驻广州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商议,在莫斯科创办
年轻干部初出茅庐、血气方刚,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拼、敢干,面对困难不惧怕、不畏难、不退缩,工作中向往当先进、做标杆、争上游,这是具有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在保持大无畏拼搏奋进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心有所畏,要弄清楚为人处世、履职尽责等方面有哪些标准、哪些禁忌、哪些界限、哪些底线,从而在内心深處画出一道红线,保持一份敬畏,做到该干的事情一定干好,不该干的事情坚决不干,行有所
伟大领袖毛泽东堪称出色的幽默语言艺术大师。他博学多闻,思维敏捷,情趣高尚,在很多场合同各色人等广泛交往时,以诗人的情怀、哲人的睿智、史家的广博、政治家的气度,谈笑风生、诙谐幽默、妙语连珠、妙趣横生,消除了拘谨,活跃了气氛,促进了交流,增进了了解,收到了良效。仅从他说名道姓的一系列诙谐幽默故事中,便可读出一代伟人智慧火花的闪耀、深刻哲理的阐释和超人胆识的展现。  “仲丽嘛,自称人中之丽呀!”  朱仲
郭亮,1907年12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铜官镇射山冲文家坝一个农民家庭。他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担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鄂赣特委书记等职。毛泽东曾特别谈到郭亮,说他是“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他还说:“我们的同志,做群众工作都能像郭亮那样就不错了。”  追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符合当前的世情和国情。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一直占据全国地域和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美丽乡村建设呢?按照当前的宣传和惯常认识,就是加快农村地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