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烧创伤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网络效应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烧创伤患者常并发脓毒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016年,脓毒症被重新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全身多系统功能失调,如炎症反应失控、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参与因素众多并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非线性网络效应。在深刻解析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干预是未来脓毒症治疗的方向。

其他文献
本研究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同期体检健康者透明隔间腔(CSP)的出现率和形态学特点,予以颅脑MRI检查,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MPRAGE)序列得到T1结构像,检测CSP的前后径,发现精神分裂症CSP前后径、大CSP出现例数显著增高,而两组小CSP出现例数不显著,可能源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边缘系统神经环路发育异常,可作为其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的依据。
目的探索基于磁共振(MRI)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癌患者短期疗效预后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23例,其中男90例、女33例,年龄24~83岁,平均(58±1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并在术前行MRI扫描。同时,所有患者在TACE术后3~4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并根据修正后实体
目的评价简化JSTH评分标准中各指标对脓毒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确诊为脓毒症的3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4例,女132例。使用简化JSTH评分诊断DIC,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合并DIC组及脓毒症未合并DIC组。收集患者入ICU当日血小板(PLT)、纤维蛋白(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及增强MRI诊断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科行穿刺活检AFP阴性的肝占位患者资料共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25~67(51±3)岁,血AFP在正常范围内,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和MRI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记录穿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
本文报道一例以高热起病,初步诊断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胆道系统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残存低热及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后经追朔病史、既往影像学检查及进一步完善PET-CT检查最终确诊为巨细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由于没有典型的颞部头痛、颌跛行等临床表现,又没有血管杂音体征,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极易漏诊。PET-CT等新型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大血管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影像学检查对大血管病变的价值
目的了解合并三叉神经病变(TN)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临床特征、免疫学改变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MCTD并发T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MCTD合并TN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1例,女11例,年龄(40±13)岁。1例以TN首发,10例以MCTD首发,1例两者同时发病。以雷诺现象(12例)、肺部受累(11例)、关节炎(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和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结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07—2012年间行标准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2 124例。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ERAS组和非ERAS组(传统方案组)。针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匹配按照1∶1比例进行,每组得到521例。比较两
患者为18岁女性,主因"原发性闭经,发现肾上腺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11岁出现乳房发育,13岁出现阴毛及腋毛生长,但无月经来潮,外院曾给予人工周期治疗无效;16岁时自觉脸变圆,毛发增多。辅助检查提示血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皮质醇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低,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占位。考虑肾上腺多功能内分泌腺瘤可能性大,于全麻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病
创伤性凝血病(TIC)是创伤早期内源性因素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具有病理机制复杂、表型多样、多因素参与、时间敏感和死亡风险高的特点。在传统凝血筛查基础上,联合粘弹性凝血检测和输血评分可促进对TIC的早期识别。对于TIC的发病机制、检测技术、诊断标准和预测评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空白和不一致,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精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及新医疗模式的建立,会改变现有的医患关系,在削弱医生的权威并挑战其"守门人"地位的同时,却使患者处于一种新弱势地位。与传统上由于医患权力不对等造成的患者弱势地位不同,患者所处的这一新弱势地位的是新医疗模式下全部健康信息数据化、量化生物标志物的普遍使用以及PPP模式下精准医学公司的混合性质等因素共同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