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要堂堂正正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师变成“老板”,学生成为课题的廉价劳动力,变身“打工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异化的师生关系竟然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说实话,我很难理解这种现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真挚、最高尚的关系。学生虚心向老师求教,老师殷切教育学生成才,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老师要自己尊重自己。这种自我尊重,不是因为有某种专长而自高自大,其确切含义是对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自我认识,是一种高度的自觉和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怀,表现为时时刻刻都把学生放在心上,否则他就不称职。学生应当尊敬老师,但老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我带研究生时,经常让他们去我家里讨论,一般每周两次,至少是一次,其他院系有兴趣的研究生还可以旁听。此外,近代史研究所还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议,所内所有的教师和研究生都参加。会议内容往往是先由教师或研究生逐一报告自己近期的研究论文或研究设想,然后师生各尽所能,畅所欲言。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就要允许失误和失败,老师不要把学生变成自己的影子,亦步亦趋,而是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在学术研究上,导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要趋同,没有禁区,学术资源要与学生共享,学生也可以批判老师,不敢挑战权威的学生是没有出息的。
  老师不仅要在学生在校时关心他们,毕业后也不要放松教育,我把这种终身教育称之为“追踪教育”。学生毕业后,为师长者应该继续关心着他们的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关注着学生的路子走的是不是正确,及时给予指导。
  教学作为一种互动,最可贵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相互问难、热烈讨论以及课余无拘无束的对话,从治学经验到人生真谛,处处都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复合功能。老师堂堂正正地培养学生,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就在这样水乳交融的过程中成长。
其他文献
美术欣赏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到了中学阶段,多数把精力都投入了文化
<正> 据苏联《消息报》去年10月透露,苏联已设立旨在把空间研究用于国民经济的航天局。发布这个消息的目的似乎是针对美国空间军事化政策的,表明苏联将把空间科技用于和平目
教师亲和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能,是强化师生关系的粘合剂,它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提高。由于初中学生心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初中英语课程教学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一个理论性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它有着极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而且有多维的角度和思路。只有把理论付诸实践并结合教师的工作特点和教学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这从本质上确立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而实施的
<正> 近年来,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兵买马,大力扩充情报队伍。招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派代表走访各所大学、查阅学生档案,找大学生面谈,等等。情报局在招考
<正>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183;德奎利亚尔年前宣布,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将于1月17日在纽约举行“高峰会晤”。这一消息为解决塞岛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希、土两族的
摘要:教师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史料教学等方法,改变历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课堂氛围;启发式教学;思维训练;史料教学    在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如何呢?从教师方面讲,教学观念亟待更新,教学方法落后,“填鸭式”教学、“复印式”教学、“故事课式”教学现象比比皆是,令人担忧;从学生方面看,部分学生不
只要踏踏实实地沉下去,只要经得起教育探索的艰辛,每天都优于昨天的自己,一路坚持不懈,平凡的教师也能一点点地走向优秀,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每位教师都期望成为优秀教师:最大限
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正在显现蓬勃生机,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面对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教育也必将经历一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方法的变化、整和与创新。  一、 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含诸多方面: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
<正> Queen Elizabeth signed a royal proclamation of dissolving the Parliament and a three-week general election campaign of Britain officially began on May 18.